浅谈用多元思维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1-12-29高玉美
成才之路 2011年10期
历史学科教育的使命,在于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用所学历史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要做好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改变落后观念,进行大胆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巧设疑难,激活思路
“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在讲授西安事变时,你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蒋介石曾疯狂追杀共产党,共产党为什么不乘机消灭蒋介石?”学生可能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思维。经过学生讨论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统一认识,从而不仅帮助学生认清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二、纵横历史,多元思考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打开思路,学会全面地观察问题,抓住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问题,进而把握其本质,教学中就需注意纵横联系。如,以一国历史为线索,在讲抗日战争时,把“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联系起来思考。又如,以问题为线索,将同类问题或同一时间不同国家间相类似的问题进行横向比较:在讲世界史日本大化改革时,可联系同时期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改革措施来思考,将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经过、结果、意义等联系起来思考。在纵横联系中,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
三、创设情境,拓展思维
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时仅靠教材中的材料是不够的。教师要想办法向学生提供一些与教材有关联、并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新材料,创设新的情境,引导学生去产生新的思维。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有意识地引入最新的史学研究的成果,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在对新观点甄别论证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指导活动,勇于探究
中学历史新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有“活动与探究”题目,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教材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历史作文并进行实践探究活动,这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在以历史为题材的作文中,能有效地展开他们思维的双翅,畅快地在无际的历史的天空中翱翔。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事实,充分调动了思维的积极性,往往能提出一些新见解、新观点,从而使创新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唐山市丰南区唐坊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