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

2011-12-29王丽彬

成才之路 2011年10期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过程。地理教学不仅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过程。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并给予必要、及时、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
  一、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地理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将地理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学地理有趣、有用。比如,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当把一水池的水放掉时,水流的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的?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还会做到处处留心生活。再如,在学习“工业区位条件”时,我们以首钢搬迁曹妃甸为例进行探索,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学生很容易得出影响工业区位的条件。这样做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习充满情趣,而且能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所以发掘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关注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是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
  二、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
  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不仅是一门边缘学科,同时文理兼有。学习时要有空间想象能力,巧用地图解决问题。在运用地图学习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各类图获取需要的、有效的地理信息,之后进行分析,得出规律性的知识。例如,楼间距的问题,可先让学生说一说在不同季节的太阳高度情况,再让学生画出图,总结一下影长的变化规律。这样做,不但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理论联系的能力,一举两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地理教学中,要使学生有亲身参与的“体验”,就应该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给他们充分自主探索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三、培养学生梳理知识脉络的能力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各科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原则。高中地理教学应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提取重要的地理信息,形成清晰的地理知识脉络。比如,对世界地理分区的学习,按教材的脉络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自然地理概况和国家、居民和经济,第二部分是重要国家。第一部分教师要围绕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水文、资源这几个问题来设置学生的学习,指导学生地理知识组织策略,促进知识的巩固,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去同化新的知识,初步形成自主探究地理成因的能力。
  总之,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高中地理的方法和技能,以后的学习可以说一路顺风,否则就会丧失学习地理的信心和兴趣。那就让我们共同迈过旧教育的门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关注和培养每一个学生吧。
  (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