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尝试
2011-12-29刘丽君
成才之路 2011年10期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只能一点一点积累。如果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联系学生思想认识实际来进行,如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方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应结合实际,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命意识教育、谦虚上进教育以及责任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人才的前提是良好的政治思想和完善的人格,是故,我坚信教书必先育人。我始终坚信这一点,也坚持实践这一点。本文拟就多年的高中教学实践与研究谈谈几点尝试。
一、 解决思想根源——正确认识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为第一任务
①中国现有的教育制度是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延续来的,经过两千多年的摒弃与发扬完善而形成的教育制度真的就那么落后,一无是处?②立即废除现有的教育体制,换用什么体制?美国的好不好?行不行得通?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多以文言出现,以现代汉语不足一百年的历史否定文言两千多年历史文化,可不可以?
二、深钻教材,联系社会,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切合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的德育思考
①首先得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我设计了这样一堂课:指明桌上有半杯酒,请学生思考后说一句有意思的话。学生说了很多,我加以肯定,但同时又指出我们得变换思考角度,不能“云深不知处”,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②抓住他们多有远大理想,欲成就一番事业的心态,阐述人自身因素与成功的关系。学习《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在分析评价周瑜、蒋干、曹操等人物形象后,告诉他们,要从这些人物身上吸取经验教训,明白事业的成功与人的素质紧密联系,从而修炼自己的性格,丰富自己的头脑。③利用课文设置关于“家情”的问题。在教学《项脊轩志》时,我引进朱自清的《背影》,比较分析了两文饱含深情的细节和生活场面以后,结果学生能用一些看似平淡的语句寄托真挚情感。④利用课文中的一些现象加强学生“国情”意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教学《治平篇》《阿房宫赋》时发现他们总是很激动,有说不完的话。认真分析后我这样说:我们是社会中的一员,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尽义务,对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加以揭露和抨击是我们应该做的。⑤语文老师要时刻明白,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社会上一些热门而又有益于学生健康的大众话题均要加以细细分析,适时地教育学生。
以上,仅是我这几年高中教学中的一些德育尝试。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只能一点一点积累。我们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联系学生思想认识实际来进行,这样,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才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山市滦县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