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运用和整合
2011-12-29何柳
成才之路 2011年10期
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不可避免地给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促成教学理论的“新陈代谢”现象,使一些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模式面临挑战,新的教学理论和模式应运而生。而新的教学理论和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重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实在无非是人们的心中之物,是学习者自己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照他的经验解释实在。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由他自己的思维构造的,不存在谁比谁的世界更真实的问题。由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各不同,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必然也会不尽相同。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理论和模式的构建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对传统课堂教学给予提升和深化,特别注意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并非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要寻找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种类,学者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笔者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依据的是信息加工理论,把教学看做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根据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确定教学的程度,着眼于知识的获得和学生智力的开发。第二种“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依据的是个别化教学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强调个人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着眼于人的潜能和人格发展。第三种“在线学习”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弹性认知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为依据,学生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随机进入教学环境中,知识的探究是非线性的,超文本的,跳跃式的。
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基本环节
第一种“信息加工”教学模式:①建立概念框架。②引入主题情景:将学生引入教学主题情景。③引导思考:按老师预设的情景、过程、资源把学生引入主题。④协作学习:按老师指导开展个别或小组式问题讨论。⑤效果评评: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作出贡献和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评价。
第二种“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环节是:①创设情景:让学习者尽快进入研究角色而建立的情景。②确定问题:即要解决的事件与问题的核心关键所在。③自主探索: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和自己确定的问题,利用网上资源去构建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④协作学习,在小组上展示自己的成果、观点,开展交流讨论。⑤效果评价,除上面提到的三方面评价外,重在个人的过程评价。
第三种“在线学习”教学模式的环节:①呈现基本情景: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景。②随机进入学习:由学生根据相关情景,选择学习内容。③思维发展训练:关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④小组协作学习:让每个学生把学习的成果充分在小组内展示,也可以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⑤学习效果评价:也同样分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评价。
以上三种环节几乎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学环节,当然也可以在主题情景之后有不同的切入角度,但每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将获得一个螺旋式的上升。
(临汾市乡宁县教育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