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2011-12-29沈敏锐
成才之路 2011年10期
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和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的文化基础课程。要彰显语文的人文色彩,就对教材、教师、教法、实施策略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一、篇目经典,教材有味,激发兴趣,乐中受益
文以载道。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中职语文教材的文本,以文章的主旨为纲,涉及人生修养、家庭、社会等跟学生成长休戚相关的各个方面,彰显新课标对于人文性的要求。教师可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逐步形成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义务,以致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而奋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为人为文,学高为长,德高为师,讲出品味
要上好语文课,教师就要努力提升自身人文素养,提高语文专业水平,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进而使学生“亲其人而信其道”。要注重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教学氛围。只有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有默契的配合,教者乐教、学者乐学,也更容易点燃中下水平学生的情感火花,才能有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师必须进行情感加温,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催化力,以欣赏的、亲切的态度激励、夸奖学生,使课堂更具有人文精神。
三、钻研教材,精研教法,找准载体,强化质量
彰显中职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质量是当务之急的事情。目前,对于中职语文的工具性的掌握,许多教师经常采取任务引领、情境设置、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兴趣,促进实践,效果明显。基于现状,要读出语文的人文特征,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每位学生都通过阅读,体悟情感,提炼主旨,深刻领会。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他们推荐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德育渗透,人文关怀,张扬个性,提升素质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职校德育的思想源泉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沃土。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从入学成绩来看,大部分职校生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有的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偏科现象严重,大多只是冲着学一技之长才走进职校大门,在这种状况下实施人文教育无疑是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挑战。但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和人文教育的实施并无冲突,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看重工具层面而忽视价值层面、看重现实追求而忽视理想观念的观念,以提升自身素质,顺应社会需求,张扬自身个性,实现人生价值。
(唐河县理工职业中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