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阅
2011-12-29吴琪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0期
新课标教学改革的宗旨是要打破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让学生主动学习,给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新课标倡导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以创新为品质,要求学生从“学会”转变到“会学”。一句话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即教师要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中一言不发,给予的权利不知该怎样使用,机会无法把握,即使找到答案,也不敢勇敢的表达。面对权利他们宁愿选择放弃,不提问,不质疑,成为课堂收录机。如何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为课堂寻找活力?在实践中我发现了以下几点:
一、课前自主预习是有效参与课堂的前提和保证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教是为了不教”,“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学生未来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需要他们独立地阅读书籍,搜集处理信息。因此培养中学生独立阅读书籍的能力和习惯是中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预习让学生不仅能了解文章内容,复习旧知识,更能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在学习的时候就不会紧张、被动、盲目地跟着老师,学习变得有目标,结果自然会事半功倍,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益。
人的认知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理解、质疑是它的高级阶段,但它必须以了解为前提。老师和学生在基本的东西上耗费的时间少了,自然就有时间、有机会从深度上进行挖掘,也就让学生们能够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即使是预习不太认真的同学也能从中受益。何况有时候像《孔乙己》《故乡》《变色龙》这样篇幅的文章不预习,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老师讲什么,更别说深入了。
二、创造氛围,树立榜样,让自信在课堂中飘荡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我认知、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大多数中学生不愿主动回答问题或主动参与讨论,原因是怕自己回答错误后被同学们笑话,更怕自己心声的袒露受到同学的攻击和伤害,日后成为同学的笑柄;一部分是因为自己的成绩不出众,不敢在班级和课堂中展示自己;少部分是因为看课堂中别人都没有参与讨论或质疑,自己即使有想法也就不愿主动站出来。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集体的催化。
氛围的营造首先要寻找支架。找几个学习成绩不同层次但又比较胆大,经过鼓励后敢于在课堂中站出来的同学谈话,对他们予以鼓励,并以他们作为骨干,让他们成为课堂的支架。其次要树立榜样。对课堂中能提出问题的同学予以表扬,对能提出较高质量问题的同学予以学分奖励,对能在课堂中挑出老师错误的同学予以物质奖励。有人带头,再看到比自己差的同学都能站起来,自己提出问题也就不再那么害怕了,讨论、质疑之声自然也就高涨起来了,课堂活力有了,自信也就不知不觉中在课堂中回荡。
三、教师降低身份,创造一个自主空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受自身条件限制与社会、历史、文本之间有较大的距离,他们需要一座通往文本世界的桥梁。但青春期的他们对强制特别敏感、反感,因此他们需要一座由他们和像他们一样的学习者搭建的桥梁,并在搭建过程中体验搭建(学习)的快乐。教师就是这座桥梁,但“师道尊严”“课堂权威”并不能让老师成为学生的搭建伙伴,因此这里的降低身份是指教师放下自己“师道尊严不可侵犯”“我是课堂的权威”,在课堂中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文本、对社会去思考、去学习、去体验,并在学生走入困境时给予不知不觉的引导。它会缩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让老师的形象更亲切,更易融入学生的心灵,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也会在其中体会到不同的成就感。
四、让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引导学生从学习中发现快乐
一次学生会的增选干部的经历让我班的学生会主席颇有感慨和体会。每次遇到班主任的犹豫和推辞她都倍感无奈。有一次,恰好被我听到,直率而欠缺艺术的表达方式让我决定在课前花五分钟说一说语言的实际运用,学生的踊跃程度大大出乎我的预料,每个人都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最佳表达在不断完善和改变中诞生,原本计划五分钟完成的内容花了整整一节课,收获自然也就不用说。不是我们的学生不愿学习,只是文本的知识有时离生活太远,让他们无法从中体会真实的乐趣。还原知识在生活中的本来面目,让学生的体验更真实,学习也会变得更有乐趣。参与学习也会是件快乐的事。
如果教师和学生都不低估学生的感受力和判断力,对学生给予一种信任和尊重,给他们一个自主展示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自主阅读,还原和体验文本中的世界,完善自己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这种情境下的学生会是充满主动的激情和充沛的信心的,课堂将是自主发现、自主感悟、自主提升的舞台。讨论、反思、感悟、汲取,将是这堂课的主旋律。
(作者单位 四川省广汉市宏华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