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时期经商哲学的形成
2011-12-29王兆丰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0期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介绍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情况和相关的商业政策,中国封建社会中出现了三次商业高潮,尤其第一次高潮时,也就是战国秦汉时中国商业发展迅速。许多学生都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古代商业在“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加强的时候却发展甚至发达?教材中主要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说明了一些,我想从经商哲学形成的角度探讨一下战国秦汉时期商业发达的原因。
春秋末年以来,随着“工商食官”制度的瓦解,工商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另一方面人们舍本逐末、经商逐利的潮流在发展,很快出现了各阶层普遍经商的现象,并促进经商哲学的形成。
《汉书·食货志》记载:“圣王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士农工商,四民有业。”还规定“四民分业”“不得杂处”,可见,当时统治者对人民管辖极严。四民分居,可以防止人们见异思迁,迁徙他业或兼营他业。但随着春秋末期“工商食官”制度的瓦解,加以人们认识到“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所以,战国、秦汉时期出现了各阶层普遍经商的现象。
一、贵族经商十分普遍
西周后期的《诗经》中记有“如贾三倍,君子是识”。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从商的越来越多。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卫国当官期间从事私营工商业活动,《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子贡“学於仲尼,退而仕於卫,废著鬻财於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春秋中期,商人弦高以贵族隐士的身份从事工商业,成为一个有名的大商人。秦朝吕不韦原为阳翟大贾,家累千金,他运用自己的钱财结交权贵,后因助秦始皇得王位而被尊为相国,号称“仲父”。之后吕不韦一面为官,一面经商,后来居然“家僮万人”。西汉赵王彭祖经营“榷会”之业,为商业领域的“经纪”,其家“入多于国租税,是以赵王家多金钱。”这些人既为官又为商,在朝谋权,在野谋利,以权谋私,形成一个特殊的商人团体。
二、专业化的大小商人出现
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弃官经商,用“计然”之策游于江湖,被称为“陶朱公”。他“治产积居,与时逐。”“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加以后代努力,“遂至数万”。战国白圭“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予”,被后世称为“师祖”。另外还有乌氏倮、巴寡妇清等。汉时专业大商人更是大量出现。蜀卓氏“富至僮千人”,程郑“富埒卓氏”,宛孔氏“用铁业为业”,鲁人邴氏“以铁冶起”,奇人刁间使虏奴“通渔盐商贾之利”?除了这些大商人,还有一些专业化的小商人。“工商食官”体系裂变以后,官府控制的百工、商贾趁机摆脱了官家的控制而成为自由的工商业经营者,他们单独的从事工商业活动,为商业的多样化和市场的繁荣作出不小的贡献。
三、农民和平民经商如潮
战国秦汉时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式已初步形成,但由于气候、地理等因素影响小农生产所得往往难以自给,所以农民在努力做好农业以外,还生产一些手工业品以换回自己所缺的生活必需品。加之“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思想的影响,农民经商求利在战国秦汉时形成勃兴之势。《汉书·食货志》记载:“今农事弃捐而采铜者日蕃,释其耒耨,冶熔炊炭;奸钱日多,五谷不为多。”这是当时农民“背本趋末”的真实写照。战国、秦汉时期是第二次城市建设的高潮,城市的崛起不但为社会增添了数以万计的城市平民,而且为农业和市民经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些城市平民“亦工亦商”,他们或有一技之长,或走街串巷,苦心经营。
各阶层的普遍从商,形成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局面,进而在战国时就形成了经商哲学。
1.“求利”“趋利”的经商理论
春秋时期人们对商业看法较低,所以“子罕言利”。而到战国时期已经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求利趋利成为当时人们追求的目标。司马迁还认为“富者,人之性情,所以不学而俱欲也。”“趋利如水之走下”。在求富理论的作用下,农民“背本趋末”,官僚经商,读书人“多去文学而趋利”。壮士从军,不辟刀火;市井少年,不辟法禁;赵女、郑姬出卖色相……“其实皆为财用耳”。
2.经商致富的方法
范蠡“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白圭认为经商要“乐观时变”,把握时机,要有“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的机变和“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灵活性,而且还认为商人要兢兢业业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3.经商是致富的捷径
当时人们认为“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在工农商三业中,经商才是致富的首选行业,“无才,作力;少有,斗智;即饶,争时。”(《货殖列传》)
经商哲学的形成使人们认识到经商是求富的最佳途径,而且为人们提供了经商的方法,这必然会反过来刺激各阶层人们普遍的从商。在这种经商风潮的推动下,商业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战国、秦汉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商业发展的高潮。
(作者单位 安徽省合肥市168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