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一年级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1-12-29王菲菲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0期

   刚刚入学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爱说爱动,一旦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呆板、单调、流入俗套,学生的心智与情感的浪花就难以激起,甚至会表现出对数学的厌学情绪。那么究竟如何培养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使用儿童化的语言
   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无味,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容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注意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随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豆芽咧嘴笑,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遭,9像勺子能吃饭。”把抽象的数概念和数字形同学生熟悉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使之具体化、形象化,这样符合了他们的年龄特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也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并且能使课堂的气氛显得非常轻松、愉快。
   二、丰富教学用具
   针对一年级新生注意力相对不集中,容易做小动作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运用直观的实物、模型、图片、幻灯、录像、电脑等来引起学生注意,从而激发其兴趣,使学生在看了还想再看、做过还想再做的教学活动中接受新知、巩固新知,并乐于探究数学奥秘,主动去体验数学的无穷乐趣,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如:教学《0的认识》时,首先我向学生介绍一位新朋友,“我的名字叫做0,别看我个子小,我的能耐可不小。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小朋友们,请你找一找、想一想,你在哪儿见到过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愿意并且能主动学习新知识。
   三、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离不开生活,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运用到教学中,往往会收到可喜的效果。
   如: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我不是孤立地出示一个个钟面,而是借助配有钟面的学生生活情境图,从而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观念。比如:8时同学们举行升旗仪式,11时同学们放学回家。
   小学生往往对身边的人与事比较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认识钟表》时充分利用了神舟六号飞船于10月12日9时整发射升空这一鲜活的素材,让学生再次欣赏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使学生充分感知发射前、发射时、发射后的先后顺序,体会9时少一点af51c09d0b63d30cf3a96b51a545ffb5f91b486d6e413b690d99446647c71eae和9时多一点,都接近9时,让学生明白,只要接近整时的都可以估计成大约几时,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而且成功地化解了本课的难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
   在练习的设计上,我讲究形式多样,可以进行听音练习、对口令、看谁爬得高、开火车等生动活泼的形式。
   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教学完各数的读、写、组成和大小比较后我进行了两种形式的猜数游戏:(1)根据数的读写和组成等情况进行猜数。如:有一个数,比13大比15小,它是几?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0,这个数是多少呢?1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几呢?……这种游戏可以使学生在猜数的同时,巩固数的读、写、组成和数的大小。(2)根据提示猜数。如:老师想了个数,你猜猜是多少?在学生猜数的同时,提示“大了”还是“小了”。这种形式的猜数,可以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其中包含朴素的用“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
   只有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才能激发学生特别是一年级新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才能点燃他们胸中的求知欲火种,并使其轻轻松松地学到数学知识。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湖塘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