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化习作指导
2011-12-29王建玲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0期
摘 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切熟视无睹,把生活与习作割裂成两张皮。为了让生活走进习作,习作因生活而美丽。指导方法是:走进生活,乐看;体验生活,乐做;追寻生活,乐说;感恩生活,乐写;品味生活,乐赏。
关键词:习作;生活化;指导
近几个月来,我班进行了多方面的习作练习。我发现:学生特别偏爱童话类、科幻类作文。特别是童话故事的编写,特别精彩,特别有味道。对生活中发生的真人真事、真东真西、真景真情反而不愿意写,或者话语不多,或者偏离实际,生硬挤出几句话也是死气沉沉,缺乏灵气,甚至闹出许多笑话。《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新世纪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做的题目。
一、走进生活,乐看
乐看,就是乐于观察。要做一个会观察的人,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大千世界,每时每刻,每分每秒,从我们身边走过太多的人,在我们身边发生过太多的事,到处都有信息点,非常非常的多。头脑变成电脑,将信息点存盘。点击,存盘。没用的垃圾文件,删除。这时,就要引导学生只对作文点存盘。走进生活之前,这是老师务必完成的一个动作。
在第七册第三单元作文训练(《写秋天的一处景物》)时(此单元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细心观察,体会景物特点,然后用自己的话把看到的景物说出来,最后动笔成文。)结合习作要求,我带领全班学生到田野观察。我们先走了四五百米的街道,再走了百来米的下坡路段,来到一个池塘边。站在这里,放眼望去,四周都是一望无际的田野。我问学生:“从学校出发,来到这里,你一定见到了许多信息点。这些信息点与我们作文有没有关系?”四年级学生,初学写作大多“头重脚轻”,无关紧要的记流水账,而到重点之处,该写的时候却没写的了。学生马上回答:“有”“是,但与我们要观察的田野关系大吗?”我问。“关系不大。”学生抢着说。“对!这不是我们要的作文点,不必存盘。”我肯定地说。
然后,我随手捡起一颗石子,让学生仔细看。我把石子扔进池塘,你看见了什么?“绿色的水面便荡起一圈圈涟漪。”“水面起了一圈波纹,波纹逐渐扩大、变多,向池边涌起。”学生七嘴八舌。“很好,这就是仔细观察。再请大家向四周看,你看见了什么?”“很多农田。”“农田种了一些什么?请选择你喜欢的两三样庄稼仔细观察,调动各种感官,看看、听听、闻闻、摸摸、尝尝,并做好笔记,现在分头行动吧。”学生纷纷奔向自己的最爱。有的进了稻田,有的去了高粱地,还有的进了别人的菜园……四十分钟以后,我们集合整队回到教室。
二、体验生活,乐做
1.做一做,感受游戏的快乐。在生理发展方面,游戏提供儿童运动的机会,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在情绪发展方面,适当的游戏活动,可以带给儿童快乐、愉悦的情绪,发展乐观进取的个性;在心智发展方面,游戏可以增加儿童的知识,引发想象、创造的能力;在社会行为发展方面,游戏可以提供儿童与玩伴接触的机会,学习合作、互助、团结等品德。游戏的作用可谓大矣!最重要的是游戏可以让我们的作文课充满活力、充满笑声。有些老师总认为作文就是写东西,其实不然。孩子的文章蕴涵着他对一件事情的观察、归纳、思考、语言表达、文字表述等一系列过程。我们平时要求孩子写作文仅仅是最后一步文字表述。但如果没有前期仔细的观察、认真的思考总结,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把游戏引入作文课堂,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开心之余也可以轻松地提高写作水平。
2.种一种,感受劳动之美。布置学生在家养几盆花草,种几株葱蒜苗,栽几棵小白菜。细心观察花草的发芽、开花,葱蒜的出土、长叶。其间付出的劳动、担忧等,一并做好记录,并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用上一个报夹,把这本日记垂挂在自己的“小园地”旁。随时观察,随时记录。一棵小白菜,让小学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发现,学会了表达。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草,有香有色。既锻炼了身体,又体验了劳动,习作乐在其中。
3.养一养,感受生命的精彩。让学生养动物,观察小动物。把平时自己对小动物的喂养、呵护,积累下来。学生从中就学会了“细心”“耐心”体会到“关心”和“责任心”。小语第七册语文园地四习作训练,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生的表达让人感动。“我家的猫和我特好。生气时,它陪我生气;高兴时,它陪我高兴;写作时,它给我鼓劲。它和我一起吃,一起睡……”“我喜欢我家的狗。我给它取名梁大白。梁,是因为我姓梁;大,是因为它是一只大狗;白,是因为它全身雪白……”读到这里,“关爱生命,保护动物。”教育的价值,舍弃何求?
4.访一访,感受心灵之美。走向街头巷尾,观察卖包子的,采访守门的,了解打工的,走进舍生取义的,解读名人与凡人的密码……本期我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孩子们把自己的糖献给老人。有的老人七十几了,无儿无女,看见这么多可爱的孩子,还这么孝顺,感动得热泪盈眶。有个老人双腿废了,出院子不方便,两个男孩子赶忙跑过去,把老人从屋里慢慢推出来……孩子们还为老人表演了自己编的节目。老人们拍手再拍手,笑得合不拢嘴。尊重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终于做了回孝孙……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百事孝为先,我们教育的一大主题是:感恩父母,孝敬长辈。并将最终引导孩子——感恩社会,报效社会。这样的活动岂只为习作所用?
三、追寻生活,乐说
会说、乐说的基础还必须有想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源头,才有清泉。如果说“看”是写作之“米”,“想象”则是写作之“水”,有米有水,才可以“成饭”。想象,是人类的至高享受。给孩子一片放飞思维的天地。思维放飞,放飞思维。打开思维的闸门,回放我们“曾经”的生活。在“生活素材”网站,寻找作文点、感点,也就是平时习作中的选材。可以采用自由追寻,趴在桌子上或闭上眼睛静静地想,翻开日记本找一找。也可以同桌互寻,小组合作追寻。
“听、说、读、写”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里的说话,并非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而是习作前的素材交流,构思小议,结构安排。那是呼吸、气势、气韵、潜意识的影响力,也是对环境的掌控和时机的把握。你必须在看不到的地方下苦功,才能给人说不出的感动。“偷偷说到心深处”。说话的思维对创作大有裨益。我认为一个人会想,才会说;善于想,才善于说;想得多,说的内容才会丰富;想得清楚,表达才会流畅;想得有条理,说得才会言之有序,逻辑性强。所以,“看—想—说—写”一气呵成。
四、感恩生活,乐写
有生活才有一切,世界因生活而丰富多彩。所以感恩生活,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恩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也是教育的一大主题。“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有了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积累,生发感悟,写作之时就会随手拈来:“观山,则情满于山;望海,则意溢于海。”
首先,引导学生确定习作标题。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无疑是一双靓丽的眼睛,不仅能吸引读者,夺人眼球,而且能正确而生动地概括全文。我以为一个好标题,起码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简洁、新奇、概括性强。一个标题过于冗长,就不够醒目,就不能快速进入读者的视野,反而会增加读者阅读上的心理负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对于新奇来说,我想只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基础的人都知道,它对于一篇文章的标题、选材、立意有多么的重要。它能让读者打破常规,用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思维去阅读文章,获得前所未有的感受;如果有概括性,它能让读者统观全文,先入为主,极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先声夺人看开篇。”写文章,开头很重要,它关系到整篇文章的展开。好的开头会让人眼前一亮。所以,引导学生写出第一段。或开门见山点题式,或渲染气氛描写式,或名言警句引用式……“万事开头难,下笔如有神。”自然中的那份真情,生活中的那份感动,人世间的那份感恩,便会溢于习作之中。
在习作《秋天的田野》指导中,我引导学生在看的基础上想,在想的基础上说,在说的基础上写。半小时后,洋洋洒洒的文章便一篇篇呈现在我的眼前:“……稻田,各种各样。有的像弯弯的月亮,有的像一只牛角,有的则像葫芦。不管是哪种形状,它们装载的都是一地金子……”“茄子,穿着紫棉袄,胖乎乎的。包包菜,圆圆的,紧紧地,远远望去,就像一颗颗绿珍珠洒落田间。辣椒却是别样风采。红灯笼、绿灯笼;红牛角、绿牛角;还有辣椒公主,它们长得特别苗条、秀气。傲然地站在辣椒树的顶端。摘下一个,放在嘴里咬一咬,‘哇噻,太辣了。’原来它是辣妹子……”多有意思呀!在孩子的眼中,秋天的田野,便是一个童话世界,一个童话王国。
五、品味生活,乐赏
晋朝陶渊明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意思是说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学会欣赏,欣赏他人之作,欣赏自己之作。读中赏。在写作完毕后,教师根据作文需要,精选优秀作品、范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欣赏、体会作品中的精粹之处,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为写作铺垫,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赏开头,学技巧。文章的开头犹如一首曲子的前奏,好的前奏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一颗纯洁的心》学生这样开头:“在寒冷的冬天,同学们冒着刺骨的寒风,来到学校坚持学习。冬天来了,同学们都把自己的小手塞进衣兜里,因为那风实在厉害。……”在这里我们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还知道故事就要发生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引人入胜。
2.赏重点,学写法。文章的重点部分是全文的精华所在,也是全文最具生命的部分。内容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从中学会选材,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在阅读欣赏中受到熏陶,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理清文章思路。把自己的习作和他人之作比一比,从而掌握更多的语言规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仞而后识器。”要通过大量阅读与欣赏去培养、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赏细节,学雕琢。细节决定成败。当今社会,无论在何领域,关注细节已被绝大多数人所认同,所谓“赢在细节”更是道出了细节的重要性。文学作品更是如此。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在临死前还固执地伸出两个指头,始终咽不下最后一口气,直到妻子把两茎灯草挑掉了一根,他才断了气。“两个指头”因此成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性细节,人们多据此细节断定严监生是个吝啬鬼,严监生也成了吝啬的代名词。通过赏细节,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细节描写的方法,并能学着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应用。
4.赏结尾,学点题。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文章好的结尾大多是简练的、生动的、恰到好处的。田浩在《我家的邻居——梁奶奶》一文中这样开头:“梁奶奶是个热心肠的人。她满头银发,脸上布满慈祥的皱纹,身子却很硬朗。别看她这么大年纪,精神可好啦!我们都很尊敬她。”叙述了梁奶奶热心助人的两件事后,他这样结尾:“这,也许是太小的事,但它却是生活中难得的一道风景线。”慢慢咀嚼,小作者在告诉我们什么?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太少助人为乐的人了?太少热心肠的人?对比之中梁奶奶却是难得的伟大!有学生在习作《我想……》中叙述了她的遭遇后,这样结尾:“如今,我什么都不想,我只想要老师一个笑,仅仅是一个微笑。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创新必须围绕学生主体,围绕“生活化”的基本路线进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写作体验,而这需要我们变革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活动,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突破。在作文教学中,面向生活、努力激发、精心指导,学生便会热爱写作,写出富有个性的好文章。乐看、乐读、乐想、乐说、乐赏。习作就是一片快乐天地。
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诗;酸甜苦辣,人生百味皆文章。真生活激发真感情。把孩子领进生活,便会绽放美丽。是花,总有盛开的时候。让我们静待花开吧!
参考文献:
[1]佚名.储晋快乐作文教学实例.
[2]王香兰.小学生作文生活化教学方法.
[3]王瑞国.让生活之水浇灌小学生作文花园.
[4]金小东.漫谈“生活化作文教学”.
[5]牛明.联系生活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
[6]殷明成.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7]新课程标准解读.
(作者单位 重庆市巫山县铜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