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享受
2011-12-29郑玉琴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0期
眼下的语文课堂,我们发现了这样几组令人深思的镜头:
镜头一:学生的质疑成了“作秀”
每当导入一篇新课文时,老师总爱向学生提这样的问题:“读了这课题后,你知道些什么?”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都会很高涨,有的甚至挖空心思,提出了一大堆的问题。面对林林总总的问题,老师频频点头,夸奖学生爱思考,会提问题,却仍旧抛出了自己准备的几个问题,而且无非是那“三步曲”:为什么?怎么样?结果如何?久而久之,老师再让学生对课题质疑的时候,他们的问题出奇的统一,“三步曲”一步不差。于是乎,课堂教学顺利开展下去,皆大欢喜。
思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但不能仅停留在一句口号,一种形式上。“巧借”学生之口说出老师要提的问题,利用学生这个“虚假”的主体装饰课堂。试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怎能得到真正的心灵上的满足,情感上的愉悦呢?
镜头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当今的语文教学,提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而合作形式也纷繁多样。但我们却遗憾地发现,有时,它流于形式了。课已经上了大半,老师和学生都有些疲劳了,为了再次活跃课堂气氛。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哪怕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讨论的价值),“下面请四人小组讨论。”学生自觉组成四人小组,展开“热烈”的讨论。看场面,蔚为壮观;听声音,煞是热闹。有时,学生的分工尚未完成,教师已击掌示意他们停止;有时,学生嘻嘻哈哈一番。
思考:课堂是一个互动的人际场合,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生生之间的交流。但在具体操作时却有许多细节值得我们注意:老师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充分吗?要讨论的问题有价值吗?学生在讨论时分工明确吗?是否每人都参与了讨论?学生都动起来了吗?
避开讨论时的热闹场面,我们将目光投向这一过程本身。让每个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都积极参与进来,自信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虚心地倾听他人的意见,集思广益,在生生互动中享受被尊重,被肯定的喜悦。
镜头三:读书成了好学生的表演
朗读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日益突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成了每篇课文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一些重点段落,重点语句,教师大都以读促析,在读中感悟、深化课文内容。揭开朗读的面纱,我们却看到了一些学生失落的脸庞。读书已成了一些好学生的专利。平时上课的时候,他们是好学生的绿叶。公开课的时候,老师的目光更不会投向他们,课堂是好学生表演朗读的舞台。
思考: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但这种快乐为什么只让一小部分的学生品尝到呢?在课堂上,教师要平等地给予每个学生发展的机会,切不可为了美化课堂教学效应,挫伤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贻误了大部分学生的发展啊!
当我写下这几组镜头后,我的心中很沉重。我敢说,每一位为人师者,为了学生,劳心劳力,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我们也希望学生能爱上语文课,希望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学生的精神享受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我想,我们辛勤的语文老师不妨在以下几方面试作尝试。
一、教学设计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播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的主角不是老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搜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
二、教学过程少一些“花架”,多一些实际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技能的主要阵地。课堂的主要特点在于:在规定的时间里教师指导学生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去学习特定的知识。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可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主体作用、主导作用有机地、和谐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扎扎实实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摈弃形式而虚假的花架,让每个学生在自我体验中收获,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在思维碰撞中迸发出无穷的智慧,享受到被尊重、被承认的快乐。
三、对待学生少一些偏心,多一些博爱
作为语文老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对于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回答一些浅显的,容易在书上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如做对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学生不足的背后看到他们的“亮点”——朗读不流畅,但可能声音响亮;说得不完整,但可能思路很独特;写得不具体,但可能字迹很端正……对待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仔细发掘他们人身上的闪光点,要有宽容、大度的胸怀。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