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教学案例

2011-12-29朱金梅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0期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认识到,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能够使学生在交互状态下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多媒体的运用较之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容易将经过处理的信息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例,谈一点体会。
   【案例描述】
   上课铃响了,老师首先问学生想不想听故事,学生都说想,老师便声情并茂地讲起了马德堡半球试验的故事,师又问,想感受一下当时的热闹场面吗?学生当然愿意。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从计算机网络上下载的马德保半球实验的动画,学生观看时,异口同声地发出赞叹声,老师抓住时机问:“是什么力量压住了半球?”学生思考后认为只有空气,由此教师引出大气压强,并发问:“通过观看动画故事,你除了相信大气压存在还有什么收获吗?”少数学生说除了大气压还觉得大气压挺大,教师顺水推舟:“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导出了下一环节——求大气压的值。教师向学生叙说是托里拆利试验测出了大气压的值,但由于水银有毒是中学生试验的禁用品,因此不能亲自做试验(学生面露惋惜之情),教师迅速调出托里拆利试验的影片,学生惊喜万分,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实验上,就这样,学生迅速记住了大气压的值。在谈到大气压的值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的关系时(该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出示早已准备好的动画,学生清楚地看到了不管玻璃管的粗细怎样变化,也不管玻璃管怎样倾斜,水银柱的高度不变,就这样在几秒钟内很轻松地突破了难点。轮到谈大气压的应用了,学生只能说出自己知道的生活中的简单运用,远远不够,老师便播放从计算机网络上下载的工厂里工人利用大气压吸玻璃锡纸的图片,让学生满足地笑了。
   【案例评析】
   教学时,如果仅仅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往往会出现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云里雾里……关键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征,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带入课堂的意境中,案例中引入大气压时,便体现了这一点,为新知识的传授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在进行物理课教学时,因为物理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常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根据这一现象,利用计算机网络上的资源,可以把难以使学生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在短短的时间内直接有声有色地呈现出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从形象的感性认识到抽象的理性认识。案例中在突破难点时,通过动态的演示,使教学活动由静止单调的语言描述,变为生动形象的动态表演,让学生轻松地度过了难关。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光华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