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农村课堂评价体系

2011-12-29于绪茂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0期

   课堂评价标准关系到什么样的课堂是最佳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是最差课堂,具有导向作用。可以说,这是教师教学的风向标、指南针。沿着这个风向标、指南针走下去,有可能取得极佳效果,但也有可能走向失败。
   在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之前,关于新课堂改革模式非常多,从洋思教学到杜郎口教学再到“三案六环节”,以及现在的相对稳定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虽然称呼不同,但其思路、宗旨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改变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各地方根据当地的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订了适合本地的教学模式。“三案六环节”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正是沿用并发展了杜郎口教学模式,适合市区和县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然而,如果要再细分的话,这种教学模式能否适应本地农村中学的教与学的发展?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毕竟农村经济、信息、管理条件相对落后,校长和教师的执行力也许要打上折扣,农村与城市学生表现欲与表达能力又相差很远。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模式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学校甚至“做做样子”,上面领导检查来时,就排排桌子、挂挂黑板,领导走了又恢复原样。同时,自己在教学时也感到力不从心,有些学生课前就不预习,课堂上表现欲又不强,不想表达或不敢表达的都有,无论怎么调动积极性,总是那几个尖子生在表现,其他人“默默无闻”,因此小组合作和展现提升这两项无法有效开展……
   然而是否因此就否定这种模式?在笔者看来,这种模式不仅要坚持而且还要把它搞好,因为它的思路和宗旨是正确的。那如何把它做好呢?笔者认为依据“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要求,适当降低评价标准,重新修订原有的评价体系,建立与农村初级中学六模块教学配套的评价体系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建立一套评价体系需要涉及方方面面,工作量很大,事情也很琐碎,研究起来有困难。本课题研究主要从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几个关键环节入手,以此打造农村高效课堂评价体系,因此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1.学校保障。这是一个前提条件,没有学校支持做后盾,个人是无法实施的。针对目前许多农村学校“做做样子”的现状,必须对学校保障的要求、内容、方式、考核等几方面进行评价。
   2.课堂气氛。这是一个基本条件,为了改变传统课堂的面貌,为了使教师们掌握教改的内涵,为了使农村孩子也能在课堂上生龙活虎,争问抢答,必须做硬性规定,因此必须对农村中学课堂中调动学生的方法、学生表现等提出评价标准。
   3.课堂形式。这是一个修订条件。杜郎口教学与“六模块建构式课堂”都有自己的教学形式。他们都强调先学后教,学大于教。杜郎口中学甚至提出学35分钟,教10分钟的模式。“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则以导学案为主,先做后教,这样六门科目学生每次要做六份导学案,教师也要逐一批改。
   实践表明,这些教学形式不适合农村现有条件的教学以及农村学生的发展。因此必须对这些教学形式进行重新评价。
   4.课前预习。这是一个必备条件,农村学生晚上没有晚自习,他们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白天课余时间又较少,他们不能像城市孩子那样充分预习,因此,这对于课前预习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必须针对这一点做适当调整,对于学生预习的量、预习的要求、预习的效果重新评价。
   5.小组合作。这是一个重要条件,他需要教师长期培养孩子的分工、合作、互帮意识,这一点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尤其如此。现在的小组合作都沦为形式,学生们不知道该如何讨论或讨论什么。因
  此,必须对这一项制订一套严格、具体、分工明确的小组合作评价体系。
   6.展现提升。这是一个关键条件,一般情况下,农村孩子的劣势在这一环节中就体现出来了。他们不愿说、不敢说,更不会去用小品、歌曲来展现。因此,必须对展现提升的方式、激励学生展现的方法、展现提升的效果作适当的降低评价,逐渐提高展现交流的层次。
   以上六方面涵盖了课堂整个评价体系,在今后教学实践中,本人将继续深入探究,以求找到适合农村中学学生发展的道路。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城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