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数字化的应用与效果
2011-12-29李永江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0期
摘 要:将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方式数字化、学生成绩评定数字化来实现摄影摄像课程教学的数字化,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并通过对摄影摄像课程数字化教学实践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出数字化教学取得成功的几个关键因素。
关键词:摄影摄像;数字化教学;效果
在数字技术冲击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教育如何迎接数字化环境的挑战,已成为国际教育界关注的焦点。笔者在摄影摄像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数字技术与摄影摄像课程整合实现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数字化,使摄影摄像课程以新的教学模式出现,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方式数字化
1.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摄影摄像课程
讲授摄影摄像课程时,我们都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现代摄影构图》和《摄像技巧》进行教学,这种数字化教学方式的直观性,解决了传统教学教师用文字、语言符号或黑板勾勒轮廓,讲述只有他自己脑海里才有的图像或作品而学生无法感知的困难,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知识的理解程度得到显著提高。而且这种数字化教学方式的集成性、超文本性、交互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需携带更多的挂图只需带一张光盘就能方便快捷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教学效率更是史无前例的。
2.采用数字化设备和技术进行摄影摄像课实验
摄影摄像课实验包括现场拍摄创作实验和后期加工创作实验。对于摄影,过去现场拍摄创作实验所用的设备及材料是模拟照相机和感光胶片;后期加工创作实验是在暗房中利用扩印设备及相纸来完成。作为从事摄影摄像教学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将新技术整合到摄影摄像教学工作中,使学生掌握新技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为摄影摄像现场拍摄创作实验准备了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将后期加工创作实验由暗房改在多媒体网络室,由使用扩印设备、药水、相纸改为使用安装了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多媒体计算机来完成,由线性编辑到非线性编辑,学生不必再为耗材而担心,只需抓住时机、抓住创作灵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把所学的摄影摄像理论应用到实际创作中,掌握前沿的摄影摄像数字技术,创作出理想的作品。
二、摄影摄像课程学生学习成绩考评的数字化
1.摄影摄像课理论考试试题库数字化
摄影摄像课理论考试试题库的制作、保存、调用的数字化。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摄影摄像理论考试试题编制成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试题库,并存放在计算机中,考试时只需学生输入考号即可随机调用试题。
2.摄影摄像课理论考试成绩评定数字化
数字技术的智能化,使我们编制的《摄影摄像理论考试试题库》软件通过计算机的自运算具有自动评定成绩的功能。当学生在计算机上输入自己的考号调出试题并答完试卷后,用鼠标在计算机窗口中单击“提交”按钮,计算机便立刻输出学生的考试成绩。
3.摄影摄像试卷存档数字化
摄影摄像考试包括摄影理论和创作作品两部分。数字化考试,由于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进行,学生只需将作品通过网络传输给教师主机,教师进行评析给出相应成绩后,将考生的作品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刻录在一张光盘上存档备案,实现“试卷”存档的数字化。而在过去,在对学生的创作作品存档时,摄影作品用的是相纸且大小不同,既占用空间,又容易损坏;而摄像作品用的是录像带,作品的调看与保存既费时又费力。
三、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数字化的效果
1.摄影课程教学数字化使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和交互性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教学内容表现手法采用对比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课件所用素材的精品化及网络摄影摄像作品的丰富化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精神,拍摄创作和后期加工创作实验不需耗材,使学生“随心所欲”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创作出精美的作品,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
2.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数字化提高了考务工效
由于《摄影摄像理论考试试题库》软件,使考试整个过程都在多媒体计算机上运行,考试时间就是整个考试过程,考试结束学生考试成绩就自动运算并显示出来,改变了以往考试需从教师出试卷到印刷厂印刷试卷、再派专人管理试卷、考试结束再由教师评卷的漫长过程;改变印刷试卷造成消耗大量纸张和费用的局面;改变教师评阅试卷消耗大量时间及精力的状况;改变存档试卷占有大量空间及查询困难的情况。总之,由于试题库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使考试工作过程简单化、人力物力投入最少化、考试工作所用时间最短化,从而使考试工作高效化。
3.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数字化使教学模式全新化
多媒体课件表达教学内容的生动化、网络课程教学的超时空化、教育资源的丰富化,使教育模式将由以“教”为主转换到以“学”为主的教育模式。教师的角色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总之,通过摄影摄像课程教学的数字化的实践及研究,我们深刻地感觉到,信息技术将使教育出现前所未有的革命,教师只有尽快面对并适应这个现实,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国焕富.建构数字课堂.教育技术研究,2002(3):89.
(作者单位 吉林省双辽市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