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

2011-12-29叶慧

新课程·上旬 2011年20期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一件大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像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了我们的一些观摩课、研究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地强调读和感悟。这一定就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式吗?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以为,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2.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
   3.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4.结合实际,体现资源的开放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无论是内容、组织形式还是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及体验的联系方面,农村孩子不比城里的孩子弱:在对大自然的感悟方面也比城里的孩子丰富。实际上,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开化的自然风光、风俗民情、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实践,把社会实践融入语文学习。这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拓宽视野,培养识别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眼力。
   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形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识的训练也是必要的。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
   总之,要多方式、多层面、多渠道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