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生汉语"了"字句偏误分析
2011-12-11玄美兰
玄美兰
(东北财经大学 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近年来,随着国外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引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大,汉语习得过程和语言能力的研究颇为引人注目.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需要对学习者的习得过程进行历时的纵向观察.学习者在特定语法项目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习得顺序也不完全一样.此外,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出现的迁移类也不尽相同.本文对日本留学生学习、运用汉语"了"字句的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尽管这项研究由于各方面的限制,还不能描述"了"的习得全过程,但是,这毕竟是汉语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个案研究迈出的第一步.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汉语中带"了"的句子的使用是汉语的一个难点,对于日本留学生来说也不例外.不管在学汉语的初级阶段,还是中、高级阶段,"了"字句总会以各种方式困扰着留学生们.而对外汉语教科书对于"了"的语法解释很简单,因此也使得留学生们对"了"字句的重视不够.金立鑫[1]指出,现代汉语"了"的问题时至今日仍然没有解决.不用说使用"了"的充要条件,即使是"了"所表现的语法意义也没有一致的看法.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不少研究者忽略了其他句子成分对形成体意义的影响,视点几乎都集中在"了"上.例如,将"他看了一本书","他看了三天","他睡了"和"他睡了三天/了"看做是同质体.较好一些的研究也仅仅考察了一部分成分在时体方面的作用.通过日语和汉语时体的比较考察"了"字句的用法,是一种新的尝试,希望本文能为今后以日本学生为对象的"了"字句教学与研究提供参考.
"了"是汉语语法中的难点之一,更是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中的一大难点,因此必然出现诸多偏误.关于"了"的偏误,由于汉语"了"的一些意义和用法与许多国家学生的母语有很多相近而不完全相同的地方,因此学生常常用其母语的时体观念来看待汉语的"了",从而造成母语干扰.王建勤[2]采用个案调查与语法试卷调查,对母语为英语的外国留学生进行了为期近两年的汉语习得的追踪.从调查中发现,"了"难掌握主要受语际干扰和语内干扰两种因素的影响.语际干扰即母语负迁移,习得者把英语的一般过去时和完成态与"了"相对应.顾顺莲[3]对于汉语的"了"与日语的过去时态加以比较,提出尽管二者在语义语用上有相似之处,但从二者对应比较情况来看却是对应处少,不对应处多.
本文的日本学生"了"字句的偏误用例,来自从东北财经大学国际汉语语言文化中心初级、中级、高级共8个班级收集的书面语料,共73篇,4万多字,病句120例.具体数字统计如表1所示.
表1日本学生"了"字句偏误用例统计
二、日本学生使用"了"字句的偏误考察
笔者对搜集来的日本学生的偏误用例进行整理和观察,然后按照汉语语法的要求,将这些偏误用例进行适当的分类和归纳.这样做有两方面的意图:一方面,根据汉语语法规则对带"了"病句进行分类,能清楚地暴露日本学生的失误点;另一方面,通过比较、对照日本学生说出或写下这些病句时脑中的日语,能够发现这些偏误后面的深层原因.这样,就可以了解日本学生习得汉语带"了"句子的内在过程.首先对日本学生的"了"字句偏误进行分析.
1.少"了"字
(1)表示还没发生的先后连续动作时,第一个动词后应加"了"而未加.例如:
[错]田中吃饭就去学校.
[正]田中吃了饭就去学校.
在日语里,表示单纯时间先后的动作关系,表示时制的语尾应出现在第二动词之后.第一个动词后加表示先后关系的动词的连用形,第二动词用原型,表示将来.日本学生认为第一个动词后应该是连用修饰,他们把"就"当做日语的连用形,因此没有加"了".这类病句是初学汉语的日本学生常犯的错误.
(2)某些表示状态持续的不及物动词后应加"了"而未加.例如:
[错](你别打扰他.)他睡.
[正](你别打扰他.)他睡了.
"睡"、"休息"等是表示持续状态的不及物动词.行为发生在过去但状态持续到说话时,后面加"了"以后表示动作现在还在持续."他睡了"的意思是"他正在睡着",错误之处在于"睡"后面应加"了"而未加.该例错句在一定语境上也可以说,但是在意义上有差别,只有用于强调或对比时才不加"了".例如:他正在睡觉,没听到电话.
(3)"动词+了1+时间词+了2"的句式中,漏掉"了2".例如:
[错]今年是2011年,我们已经坚持了5年.
[正]今年是2011年,我们已经坚持了5年了.
汉语带"了"句中,使用两个"了"的用法和只有一个"了"的用法差别很大."动词+了1+时间词+了2"的句型"表示已经完成的数量或持续的时间,一般说来动作还要持续进行下去",单纯的"动词+了"句型则表示"某种活动在过去曾经进行了若干时间",该动作现在已经不再继续.
(4)表示变化的句子中漏掉"了2".例如:
[错]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热.
[正]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热了.
该例中"了2"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
(5)一些关于"了"的固定句式.例如:
[错]太好.
[正]太好了.(太……了)
[错]我要出国.
[正]我要出国了.(要……了)
[错]他快要毕业.
[正]他快要毕业了.(快要……了)
[错]玛丽就要上学.
[正]玛丽就要上学了.(就要……了)
例句分别使用了固定格式"太……了"、"要……了"、"快要……了"、"就要……了",这些格式中"了"并不表示什么具体的语法意义,但在结构上却是不可缺少的,它有表示肯定语气的作用.
2.多"了"字
(1)静态动词后不应加"了1"而加"了1".例如:
[错]铃木感觉了很无聊.
[正]铃木感觉很无聊.
(2)句中有表示经常性行为的词语时,即使是已经完成的动作,动词后面不应该加"了"而加"了".例如:
[错](当时)我经常去图书馆了.
[正](当时)我经常去图书馆.
杨惠芬[4]指出,动词前有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持续性的副词或时间词,如经常、常常、时常、不断、不时、每天、每星期、每时、每年等时,在简单句中也不能用"了".即使是已经完成的动作,因为这类句子意在强调说明动作的经常性,而不是强调动作的完成,所以不能用"了".
(3)某些副词之后的动词后面不能加"了"而加"了".
第一,句中有时间副词(才、正、在、正在、刚、刚刚)时,例如:
[错]我刚离开了.
[正]我刚离开.
第二,句中有程度副词(十分、很)时,例如:
[错]看完这部电影,我很感动了.
[正]看完这部电影,我很感动.
第三,句中有否定副词(没、没有)时,例如:
[错](前天)他没去了图书馆.
[正](前天)他没去图书馆.
2.5 样品测定结果 每个样品精确称取9份,每份0.500 0 g,根据实验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再按照表1的工作条件对各样品进行测定,得8个地区苍耳子重金属含量。见表7。
有学者指出,动词前有否定副词"没"、"没有"时,动词后一般不能用词尾"了",即使在表示过去的情况时也不可以用"了".[4]例句中日语用过去时制,学生此处加"了"显然与把"了"理解为过去时制的标记有关.
(4)状态词后不应加"了".例如:
[错]那天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正]那天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状态词或状态形容词已经被一些语法学家从一般形容词类中区分出来.其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一般形容词后面常常能加"了",而状态词后面不能加"了".
(5)某些只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之后不能用"了".例如:
[错](那天)下班以后,我在公司继续了工作.
[正](那天)下班以后,我在公司继续工作.
"开始"、"继续"、"加以"等动词后只能带谓词性宾语,动词后面不能加"了".
(6)某些固定格式后不应加"了".例如:
[错](当时),我一边听音乐,一边学习了.
[正](当时),我一边听音乐,一边学习.
格式"又……又"、"一边……一边"等强调两种动作行为或状态同时存在,没有主次先后关系,只表示并列关系,不能用"了".
(7)直接引语前(或后)的说明句中不能用"了".例如:
[错]吉田问了我:"买了什么?"
[正]吉田问我:"买了什么?"
上例中,有直接引语,而动词"问"、"回答"之后没有动量补语,所以不能加"了".
3."了"的位置错误
(1)动词有宾语时,"了"的位置不当.例如:
[错]他在这次汉语作文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了.
[正]他在这次汉语作文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2)句中动词后只有补语并有程度补语时, "了1"的位置错误.例如:
[错]我的汉语水平提高很多了.
[正]我的汉语水平提高了很多.
(3)动词后有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并且宾语为一般名词时,"了1"的位置错误.例如:
[错]我给他送一些苹果去了.
[正]我给他送去了一些苹果.
(4)动词重叠时,"了"的位置错误.例如:
[错]他看看了今天的报纸.
[正]他看了看今天的报纸.
(5)后一个动作是前一个动作的目的时,"了"的位置错误.例如:
[错]昨天我去了图书馆借书.
[正]昨天我去图书馆借了书.
三、从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角度探讨汉语"了"字句的时体
日本学生使用"了"字句的错误,说明日语固有语法观念对他们学习使用"了"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最重要、最直接的来源是日语的时体观念.日语的时体观念对日本学生学习"了"的影响实际上是双重性的:一方面,它使日本学生在观念里具备了解"了"的思想基础,没有这种基础,在完全空白状态下去学习一种外语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它造成日本学生理解"了"时的一些错误认识,使他们形成一些对于"了"的误解.日语时体观念对日本学生学习、使用汉语带"了"句子的正、负迁移的存在,说明有必要对日语的相关时体范畴和汉语带"了"句子所体现的时体问题以及"了"的用法、功能作一番比较.通过这种比较,不仅可以加深对日本学生使用"了"时错误原因的认识,而且可以认清日语时体范畴形态与汉语带"了"句子的性质、功能的异同,由此可以使日本学生进一步了解关于"了"字句的规则.
日语有许多不同的语法体系,最著名的有"三大语法",即山田(孝雄)语法、桥本(进吉)语法和时枝(城记)语法.其中,桥本语法被日本的国语教学所采用,被称做"学校语法".这些语法体系是以助词、助动词为纲.后来,主要是以奥田靖雄、铃木重幸、高桥太郎、宫岛达夫、上村幸雄、铃木康之等人为代表的"语言学研究会"(又称"教科研").他们的"新语法体系"是以语法范畴为纲把握语法现象,不仅比学校语法更科学、更有体系性,而且便于与其他语言进行对比研究.
表达句子所表状态、动作、存在发生于何时的语法范畴叫做"时"或"时态".动词所表达的运动均是在时间的轴线上进行的,有开始,有持续,有终结.对这种线性运动从何处切入、如何把握,或者说,怎样表示运动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局面),与此相关的语法范畴即是所谓的"体".
体和时不可分割,每一个体都有时的问题.在时与体的问题上,首先必须树立一个概念,即点性的"时"与线性的"体"的问题."体"不论是继续体、结果体还是远离体和接近体,其特点都是线性运动的.因为日语的"时"与"体"内容非常多,在此仅介绍最基本的内容.
1.日语的"时"
与英语"时"的语法范畴存在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三种形式不同,日语"时"的形式只有非过去和过去两种形式."时"在一般语言中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而在日语中除动词外,名词谓语句、形容词中亦有"时"的形式.本文主要讨论动词[5]108-122.
(1)非过去形的用法:①表示未来要实现的动作、事件;②表示现在的动作或事件.
(2)过去形的用法:①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事情;②表示过去习惯性的反复性的动作或事情;③表"体"中的已然.
2.日语的"体"
日语的"体"的分类法有多种,笔者主要依据《新日语语法---时、体、态、语气》[6],把日语的"体"分为以下五种.
(1)完成体.
(2)继续体.继续体的几个常见用法如下:①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多用于持续动词;②表示动作、作用后的结果或状态的残留,这一动词一般为自动词、瞬间动词、可能动词;③表示反复、习惯性的动作和行为,多用持续动词;④表示经验或记录.
(3)结果体.其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结果状态的持续(必须用他动词);②放任的状态(必须用他动词);③表对现在或未来具有意义的某种准备已做好的状态(可以用自动词和他动词).根据工藤的说法,可以把结果体当中的③看成"成效体".其指出,有目的的准备好的状态,肯定对现在(说话时)起效果.这是与单纯的结果的存续不同的.
(4)接近体.接近体的主要用法如下:①表由过去向现在发展的状况;②表某动作完成后朝此处接近的行为(一般不纳入"体"的范畴).根据工藤的说法,可以把接近体当中的①看成"成效体".
(5)远离体.远离体的主要用法如下:①表由现在向未来发展的状况;②逐渐远离的动作(一般不纳入"体"的范畴).[5]122
四、对"了"字句的时体义进行分析的意义
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将来能够从事汉、日互译工作.日语与印欧语言一致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是时体观念的明确性.一般来说,不管汉语句子中的主要成分是动词、形容词,还是名词、数量词,一旦将它译为日语,就必须对其表达的时体义作出选择: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时态来翻译这句话?初学汉语的人会遇到这个问题,完全掌握了汉语而又从事汉日互译、汉日交流工作的学者也始终面对这个问题.所以对"了"字句时体状况进行分析的目的之一即在为汉、日互译工作提供参考和便利.在这种试析中,"了"究竟是不是时制的标记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所有带"了"的句子必然是表现一定时体意义的句子.
通过对日本学生使用"了"字句经常犯的错误例子的分析探讨,深入研究两种语言在时体范畴上的异同,可以找出日本学生学习"了"字的规律和应当注意的问题.由此可以推知,要想帮助外国学生正确使用汉语,首先要对那个国家的语言有所认识,进行语言的比较研究,进而总结出一套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规则.在给日本学生纠正汉语"了"字句的偏误时,从时体范畴的角度进行对比解释,将有助于日本学生从根本上了解两种语系的不同,解决"了"字句给日本学生带来的困惑.
[1]金立鑫.词尾"了"的时体意义及其句法条件[J].世界汉语教学,2002(1):32-41.
[2]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178-192.
[3]顾顺莲."的"与"の"汉日定语标志的比较研究[J].汉语学习,1999(1):32-36.
[4]杨惠芬.副词与语气助词"了"[J].汉语研究,1986(1): 128.
[5]王志国.现代日语实用语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08-122.
[6]王 忻.新日语语法---时、体、态、语气[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