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美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优势提出现阶段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2011-12-08白庆霞郝靖惠刘晓静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科陕西省西安市710032
陆 群 白庆霞 杨 博 郝靖惠 张 艳 刘晓静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科,陕西省西安市 710032
美国的高等教育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我国起步较晚,我们应该利用其优势发展自身的高等教育,使能够促进和推动国家发展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也具有中国特色,并且逐步走向国际化,这对促进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经济和谐互动、增强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1 与美国相比现阶段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高等教育,研究生招生数量也大幅度地增加,数量剧增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1 学生来源 硕士研究生所招收的学生大多数为全日制本科应届生直接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少数为同等学历研究生。美国本科生教育比较重视基础课的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知识视野,挖掘学生的独创能力,专业课程的学习所占比例较少,而且很多都是专业基础课程。美国高等学校主张自由教学,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才能,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普遍采用选课制和学分制[2]。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时间本来就比较短,而且一方面由于最近几年国家连续扩招导致了本科生教育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在入学前能力较差,这主要归结于我国的教育理念,中国本科生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对考试的应付,因此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能力较强,但是缺乏创新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1.2 录取标准 美国研究生院的录取条件通常包括:本科学业成绩单、入学标准考试成绩、教授推荐信、申报材料和面试成绩等[3]。其中教授推介信和面试成绩对于录取起决定性作用,招生可由招生学校自行决定录取标准,考试方式多样化,旨在吸取优质学生,不在乎形式及成绩,各院校单位可以根据自己所需人才的类型招收学生,有利于培养更加具有实践性能力的人才。中国招生采取统考制度,政治和英语所占比重较大,大部分考生只是为了提高初试成绩而依据考试大纲复习,知识面狭窄,回到了高考阶段。各院校主要是通过初试成绩决定是否录取该学生,复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并无多大意义。虽然统考制度在某些层面上来说可以体现公平的原则,但是也有可能会导致一些真正有才能的人流失。
1.3 培养过程 美国硕士生入学的头半年或1年内暂不选导师,研究方向也不确定,只上基础课[1]。基础课的设置注重跨学科,交叉学科,前沿学科的学习,目的是打好基础,拓宽范围,为下一步科研工作做好充分准备。美国研究生院设置有各种跨学科,跨院校的机构,为学生学习基础课程创造条件。美国的授课方式具有多样性,课堂上教室与学生采取互动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美国研究生院把研究生对科研的参与性放在很显著的地位,主要锻炼其学生的独创能力,导师只是辅助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毕业后学生对于社会实践工作的参与也会相应比较独立,也有利于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我国的研究生一般在入学后的半年或1年内进行基础课学习,基础课程设置比较专一,特点为分科细,交叉学科较少,主要有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包括英语,统计学,政治类课程等,选修有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及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课程,英语课的学习占有很大比例。我国也实行学分制,因为没有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很多学生就是为了修满学分而选课,不在乎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我国授课方式较单一,教师的主导地位较强,还沿用本科填鸭式教育。一些学生对于研究课题没有任何想法,只是按照导师的想法进行实验,缺乏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对于以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就会缺乏独立解决能力。目前国内有些学生只是一味地投身于实验室,只想着怎么做好实验,怎么发表文章,怎么写好毕业论文,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临床,导致毕业后没有办法独立完成复杂,综合的临床病例。
1.4 学制 美国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1~2年,实行完全弹性学制与学分制,其中理论课学习一般在入学后1年内,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修学分,其余时间进行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美国实行弹性学制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早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我国的硕士学制一般都在2.5~3年,学制相对比较单一,有些3年制的学生一般在第1年内就修满了学分,而且课程设置较松;第2年内进行实验研究,第3年就开始撰写论文与找工作,时间一般比较充裕。然而长学制显然不利于我国与外国先进国家的人才交流,阻碍了我国学生出国深造与一些院校接受外国留学生。
1.5 导师队伍 美国研究生入学后就建立了一个以导师为主、另外至少3名教师组成的指导小组(有时还有1名外系教师)[1]。这种教育方式突出了导师指导的地位,导师与这几名教师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集体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集中各种不同的意见与想法,避免了科研中单一的思考模式。在中国一般是1名导师带好几个学生,尤其是近来扩招后,甚至有1名导师带十几个学生的壮观景象,这种教育方式有着明显的弊端,导师分身乏术,既要忙于临床和科研,还要指导这十几名学生进行科研与自身的发展,怎么能够充分地突出导师“导”的作用。一些学生长期处于无人管辖的状态,形成懒散,投机取巧的学术态度,这大大有害于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1.6 学位论文授予 美国在学位论文授予方面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它们将学生平时的成绩与表现也作为能否毕业的重要考核,学位论文只是其中的标准之一。而且大部分美国的研究生院对于学生学位论文的要求较高,不仅对研究课题的背景需要做深入地研究,还要求课题的独创性与临床使用性,最重要是需要其个人对于课题的长期想法。这种严格的教育要求对于提高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地位。中国硕士研究生能否毕业主要是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修学分,在最后1年答辩前完成毕业论文的答辩即可授予学位证书,对于学生的要求相对较低,这会导致有些学生只是为了混时间,以拿到学位证书为目的,不能潜心钻研课题,3年中碌碌无为,毕业后自然就不可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求,长此以往,中国的高等教育势必会处于较美国落后更多的状态。
2 关于现阶段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
2.1 优化学生来源 虽然教育是利国之本,但是不能为了教育数量就降低教育质量,应该严格本科生招生标准,不能因扩招导致硕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一味下降。其次,从本科阶段就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基础教育,开展各种使学生视野开阔,兴趣广泛的教学活动,可以尝试采用选课制与学分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潜力。再次,本科阶段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为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做好准备。
2.2 提高与改变录取标准 我国采取的统考制度选拔是导致生源下降的重要问题,一分定终身已经变得不可取了,而且肯定会影响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如果选用自由灵活的录取标准各研究生院校可以吸收到更加具有创造性的学生,为国家输送实践能力更强的人才。我们可以模仿美国的录取标准,适当提高教授推介信和面试成绩在录取中所占比重,降低初试成绩的决定性作用。
2.3 培养过程应该多样化 基础课的设置应更加注重跨学科,交叉学科,前沿学科的学习,基础课学习过程中导师应该起到辅助学生选课的作用,监督学生优质完成所选课程。授课应该采取多样化,自由化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占有主导作用。科研阶段应更加重视学生自身的独创能力,让学生发挥选题的自由性,使其独立设计课题的思路与方法,导师从旁指导。再次,学生应该空余出一定的时间在临床实践,后2年要一直贯穿临床,至少应该可以处理常见病,独立分析稍复杂病与疑难病,避免高分低能的状况。最后,我国部分高校实行中期筛选制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淘汰率相当低,没有达到引入淘汰机制的目的,从而导致研究生在一个相对缺乏竞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工作,没有危机感,缺乏创新意识[4]。应加大淘汰力度,增强硕士研究生自身的竞争与激励,突出学生在学术、临床、科研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2.4 适当实行弹性学制 弹性学制是指学校为了满足不同类别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完成同一目标的学业要求而采取的一种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学习年限实行弹性管理,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而形成的一系列管理政策[5]。俗话说有压力就会有动力。在有些专业,适当实行弹性学制可以使我国与国际接轨,不致阻碍国内外人才交流,有利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我国应该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实行弹性学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利用在校时间,不至于形成懒散的学习态度。实行弹性学制还可以使更多的人才早日进入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2.5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近几年来本科、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导致导师队伍在数量上的不足,势必会影响导师带学生的质量,目前中国存在的一师多徒现象是很普遍的,国家应该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培养更多具有资格的导师,缓解导师队伍数量不足的状况。其次,有些院校因为招生人数增多,就放宽导师选拔制度,这极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最后,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集体模式的培养方式,这不仅能对学生起到更加强化的监督作用,还能使更多的年轻教师及早参与科研与带教学生的活动中来,为日后培养更多合格的导师奠定了基础。
2.6 严格学位论文授予 第一,虽然宽进严出的政策可以更加保证教育的质量,但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据调查我国医生的数量远远不足以为我国总人口提供充分的医疗保障,口腔医学尤为严重,所以只能适当地提高学位论文授予标准,在严格中稍微放松以保证国家所需的医学人才。第二,应当鼓励各导师、学生选题过程中偏向临床,使科研发挥为临床服务的作用,最终能推动临床发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总之,美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们就应该去学习和借鉴,吸取精华,并且使其与中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相结合,逐步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理念。
[1] 闵正威,李泽锋.创新语境下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之比较与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9(3):102.
[2] 吴杰,仵春.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比较及启示〔J〕.教改与教学,2007,(17):58.
[3] 谭欢.美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7,(1):60.
[4] 高立.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因素研究(二)环境因素对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0,(1):64-65.
[5] 王莉平.弹性学制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初探〔J〕.文教资料,2005,28: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