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制不缩短,那要怎么改?

2016-12-22罗惠文王艳珍

中国教师 2016年22期
关键词:学制分段学段

罗惠文?王艳珍

学制改革在各国都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的制度问题。目前中国基础教育主要沿用1922年开始形成的“633学制”—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延续已近百年。对于该基本学制,自20世纪60年代便遭到较多批评,主要认为学制太长及其分段合理性存在问题。那么,在从1922年整个教育环境和年青一代成长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下,学制是否应当又应如何做出调整与变革?

近期,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办了“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研讨会”,特邀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王本中,原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杨明全,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熊永昌等专家、学者,进一步讨论基础教育学制分段等问题。本刊采撷其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缩短学制无法直接解决应试

教育带来的问题

2016年上半年,社会舆论对于学制改革的热议,聚焦在基础教育究竟应当年限几何这一问题上。在此次研讨会上,发言的教育专业人员普遍认为,基础教育阶段12年学制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也是世界主流,不应缩短。

杨明全: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全世界199个样本国家,各国的基础教育年限从10年到14年不等,10年学制的只有10个,仅占5%,实行12年学制和13年学制的学校约占77%。其实,学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不仅仅包括年限,还涉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脑科学发展等内容,是综合的产物。所以,学制发展不是单纯地延长或缩短时间的问题,而是非常复杂的教育

问题。

唐盛昌:孩子真正独立思考,开始形成世界观及对一系列问题的价值判断,是在九年级和高中阶段。在学生核心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学制应该给以最有力的支撑。正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所言,若学制缩短,青少年毕业时尚未成年,走上社会,为时过早。

熊永昌:持缩短学制观点者提出的一些问题,如学业负担、时间浪费等,并非由学制长而产生的,其实缩短学制本身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王本中:应试教育体制的两个关键词是“高厉害”“强选拔”。在应试教育体制下,12年基础教育不管是缩短成10年、8年,哪怕是改成6年,同样会有两年用于复习应试。

此外,与会者认为,缩短基础教育学制的观点窄化了教育任务。促进学制改革,更需讨论的是学制如何分段、如何贯通、如何灵活调整等问题。

学制改革不必“大一统”,可尝试

贯通、多种分段等

此次研究会形成的一个共识是,在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基础教育学制应允许改革,允许探索,允许试点。

顾明远:我主张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的第一步是把“九年一贯制”贯起来,可以一校一贯,也可以异校一贯。“一贯”的好处是,课程可以调整。小学毕业后,一部分人上初中,一部分人就业,特别是农村地区可能要务农;初中4年,就有时间加入职业教育的内容。因此,将“九年”进行“54分段”较为合理。但这并不是提倡全国一刀切地搞“54制”,而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

探索。

王本中:我比较赞同不必建立一个国家统一的学制,多元化探索已在各地展开。对于12年基础教育学段的划分,高中四年可以采取“3+1”的形式,“+1”可以有很多灵活方式,如我国香港地区的第四年为大学预科。也有学校学制不动,如山西有的高中仍为3年,但采取“21分段”,最后一年可分流到继续就读、职业教育、出国留学等。

唐盛昌:当前很多国家实施多重学

制,并不单一。例如,美国是“543”

“633”“444”等学制并存,其中占主流的并非“633学制”,而是“444学制”,超过90%。它的学制以州为基本单位加以统一。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我国学制能否允许不同省份有不一样的学制设计。当下,我们难以判断哪种学段划分方式更好、更有优势,因此应有多重选择,构建一个各种学制设计的立交桥。

吴颖惠:我国学制在12年基础教育阶段划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段,再加上重新洗牌、重新升学的问题,基础教育变得复杂化,导致人才培养方面的间断。如果从教育发展理想状态来说,最好实施“十二年一贯制”。由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性质差异,国家财力也不相同,只能是能减少一个分段是一个分段。为此,我比较支持“九年一贯制”,它具备多种优势,如让课程不间断、让一个人持续发展、让孩子节约一年的“小升初”准备时间、让孩子受到连贯的教育。以海淀区为例,新建校已统一按九年一贯制的模式办学,一种是同一校区的一贯制,一种是异地校区的一贯制。目前只要是新校区,我们都不允许再建单独的小学和初中。而对于没有办一贯制的学校,其学制改革也在探索中,如“624制”—小学6年,初高中实行“24制”。北京市的一些区县示范高中的学科实验班即是如此,学生不参加中考,初高中课程和评价体系都会

贯通。

杨明全:除上述学段划分方式外,基础教育学制分段方式还可以参考印度的“822学制”(前8年初等教育阶段又划分为“5+3”)、德国的“49学制”(中学定向分流)等。

学制变化还需课程、内容、

管理体制等的配合

唐盛昌:考虑学制时只考虑念多少本书、学科等级等维度是完全不够的,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这12年里应该承担的教育,是不是真正地做实了。此外,课程的高度选择性、教育内容的现代化,这是世界潮流。12年里,我们应该学什么是需要好好考虑的问题。学制改革应适应以探究性、现代性、数字化、选择性为特征的新时代教育体系,使学制与国家发展、世界科技发展、世界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相

匹配。

熊永昌:一所学校进行学制变革比较困难,不是学段划分了事情就完成了,没有课程和内容的配合,没有管理体制的配合,形式上的改变是没有效用的。学制改革不仅要关注知识体系的问题,还要重视学生的成长

问题。

在此次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的研讨中,专业人士主流的意见认为,我国基础教育学制需要与时俱进地加以改进;出于对青少年成长规律和教育功能的认识,缩短学制并非重要的选项,需要探索的主要是中小学12年学制应当如何分段。“633学制”之外,国内外实施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54分段”“534学制”“444学制”等都具有借鉴价值,应当鼓励多样化的改革探索。由于基本学制的改变,牵涉面很大,通过实行学分制和灵活、弹性学制,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跳级和提前毕业,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

(作者单位:21世纪教育研究院)

责任编辑:孙建辉

sunjh@zgjszz.cn

猜你喜欢

学制分段学段
2018年—2020年山西省普通高考成绩分段统计表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分段函数的常见题型及其解法
学制改革试验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五行真经
例谈分段函数单调性问题的解决
学理与法理:中小学学制变革的依据
寻求分段函数问题的类型及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