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发展动力模式探析
2011-11-16齐振彪王法勇
华 婷,齐振彪,王法勇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顺德 528300)
HUA Ting,Q I Zhen2biao,WANG Fa2yong
(Shunde Polytechnic,Shunde 528300,China)
远程教育自 1998年试点以来,已有 68所高校成功创办。办学的规模日益壮大、办学的技术日益先进,发展的速度非常迅猛。是什么促使远程教育如此快速地发展,其动力是什么?促进因素又有哪些?本文就此问题展开探讨,以期对远程教育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远程教育发展综述
1998年 9月,教育部投资 4亿元启动现代远程教育,并指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 4所普通高校进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当年招生 9 000人。从 1998年到 2004年,教育部先后共批准了我国 68所高等学校举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试点,其中 67所是普通高校,一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本文研究的所有数据资料均为 67所普通高校的远程教育数据,不含电大数据)。历经 11年,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1]:萌芽阶段 (1998年—2000年4月)、起步阶段 (2000年 4月—2002年 4月 )、规范阶段(2002年 4月 —2004年 4月)、快速发展阶段 (2004年 4月至今)。截至 2001年底,4年的时间累计招生7.28万人,2002年有了井喷式的大发展,当年招生43.42万人,2003年受非典影响,招生比 2002年少了一半,仅22.39万人,2004年又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招生规模接近 2003年 4倍的水平,随后以持续增长的速度平稳发展。
二、远程教育发展速度及规模
以下图表为 1998—2007年远程教育招生情况调查。
远程教育历年招生人数
注:
(1)由于 1999—2001年没有具体的数据,这 3年数据采用 1999年底至 2001年底总数的平均数。
(2)历年招生人数数据来源于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
(3)2008年的数据教育部还没有统计结果。
远程教育的年均增长率 T,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远程教育自 1998年试点至2001年,5年期间缓慢发展,5年招生总人数7.28万人。2002年开始飞速发展,当年招生43.42万人,是前 5年 (1998—2001)招生总人数的 6倍。2002年开始稳步地向上发展,×100%=19%。
三、远程教育发展驱动因素
远程教育利用短短 11年的时间,累计招生规模高达试点招生当年 (1998年)的 537倍,年均增长速度为63.58%。究其原因,是远程教育多个利益相关团队共同作用下发挥整体功能的效果。与远程教育体系有关的利益团体主要有: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或办学机构、雇主或用人单位、教师和管理人员、学生,他们各自需要实现的目标不一样,因此在整个远程教育发展推动中作用也各不相同[2]。按照供需类型基本可以分为三类,即供方、需方和中立方等。供方 (S)因素主要有政府、教育部门、主办学校、教育中心,分别以代码 S1、S2、S3和 S4来表示。政府和教育部门是远程教育资金的供给者;主办学校是远程教育资源提供者;教育中心远程教育提供服务的平台。需方 (Q)主要有雇主、用人单位、学生,分别以代码Q1、Q2、Q3来表示。雇主、用人单位是远程教育的最大购买者,远程教育能够可持续发展,雇主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度至关重要;学生是远程教育的直接购买者也是直接体验者。中立方 (Z)主要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分别以代码Z1、Z2来表示。教师是影响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管理人员是影响远程教育支持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
远程教育发展综合水平用字母 Y表示,影响远程教育发展综合水平的主要因素有远程教育发展规模 (Y1)、远程教育教学质量 (Y2)、远程教育社会效应 (Y3)和远程教育技术水平 (Y4)等四个主要因素。
四、远程教育发展建模
远程教育发展综合水平模型:Y=f(Y1,Y2,Y3,Y4,Y5);其中 YS代表可能的随机影响变量。综合发展水平 Y与影响变量 Y1,Y2,Y3,Y4成正向关系,dY/dY1>0,dY/dY2>0,dY/dY3>0,dY/dY4>0。即远程教育发展规模越大、教学质量越高、社会效应越好、技术水平越先进,其综合发展水平就高;反之,则低。
(一)影响远程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分析
远程教育发展规模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需求方,即雇主Q1、用人单位 Q2、学生 Q3、城市经济发达程度 (C)等四个主要因素。雇主和用人单位认可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则对远程教育的发展规模起到关键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反之则成为网络发展中的一个难以跨越的屏障;学生是远程教育的直接接受者,也是远程教育发展规模最直接的影响者,学生的接收程度高,则正向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城市经济发达程度也是影响远程教育发展规模的重要因素,城市经济越发达,人们对远程教育这种新兴事物的接受程度越高,远程教育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均能够较不发达地区更快、更大。
远程教育发展规模模型可表达为:Y1=f1(Q1,Q2,Q3,C,QS)。QS为随机变量,Q1,Q2,Q3,C等 4个变量对发展规模影响皆为正向影响因素,即 f1′(Q1)>0,f1′(Q2)>0,f1′(Q3)>0,f1′(C)>0。Q1和 Q2远程教育开放学习的买主,既是远程教育学生学习的投资者也是受益者,他们以在投资中获取利润的多寡来决定是否继续甚至加大对远程教育的学习投资——提高接受远程教育员工待遇;学生 Q3非常重视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满意程度,特别是一些和他们密切相关的因素如教师、支持服务、教材等,满意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是否继续接受远程教育的学习、是否再推荐亲戚朋友报读远程教育。
(二)影响远程教育教学质量 Y2的因素分析
远程教育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市场的供方,即政府 S1、教育部门 S2、学校和办学机构 S3、教师 Z1等四个主要因素。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提供教育经费获取期望的价值,提高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服务;学校和办学机构利用政府和教育部门提供的科研经费,进行教学研究、引进优秀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直接面对学员,最能体验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
远程教育教学质量模型可表达为:Y2=f2(S1,S2,S3,Z1,m),其中 m为随机变量。S1,S2,S3,Z1等 4个变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正向变量,即 f2(S1)>0,f2(S2)>0,f2(S3)>0,f2(Z1)>0。S1政府和 S2教育部门提高对远程教育的投入,可提高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S3学校是优质远程教育的供方、发源地,直接关系者;Z1教师是远程教育体现的载体,其自身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了远程教育的品质。
(三)远程教育社会效应 Y3模型研究
远程教育的社会效应主要体现为:远程教育品牌的树立和社会的认可度 (P1)、远程教育毕业生的职业发展 (P2)。
远程教育的品牌和社会认可度可以从网络大学生找工作或再就业文凭是否获得认可 (X1),与传统教育文凭相比,远程教育文凭持有者是否受到用人单位“泾渭分明”的待遇(X2)等评价;远程教育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可以从薪水水平X3、职位 X4、工作单位性质 X5、是否自己开设公司 X6、工作单位是否发生变化 X7等 5个因素进行评价。
远程教育社会效应模型:Y3=f3(P1,P2),其中 P1=f3p1(X1,X2);P2=f3p2(X3,X4,X5,X6,X7)。f3p1′(X1)>0,f3p1′(X2)<0;f3p2′(X3)>0,f3p2′(X4)>0。以上数据说明,找工作文凭获得认可度越高,其品牌越好;用人单位待遇的差别性越小,其认可度越高;毕业后薪水水平越高,职业发展越好;毕业后职务升迁的越高,职业发展越好。9Y3/9X1>0,9Y3/9X3>0,9Y3/9X4>0。
(四)远程教育技术水平模型研究
远程教育技术水平发展主要受计算机发展水平 (I1)、网络技术发展水平 (I2)、供方技术投入力量 (包括人员、经费等)(I2)等三大因素,其发展模型为:Y4=f4(I1,I2,I3)。计算机发展水平越高、网络技术水平越先进、远程教育供方投入力量越多,远程教育技术水平越高,因此 I1、I2、I3三个变量对远程教育技术水平 Y4均为正向变量,即 dY4/dI1>0,dY4/dI2>0,dY4/dI3>0。
由于远程教育发展年限较短,远程教育发展的前四年(1998—2001年),教育部在统计成人学历教育相关数据时均并未单独列出,2002开始才有单列的数据,所以很多历史数据相对比较难收集,本文在论述相关模型的时候,由于数据的缺乏,所以很难对模型进行一些定量的分析,只能进行一些定性的分析。
五、结论及建议
综合以上各个模型,我们可以看出,驱动远程教育发展的原动力主要是来自供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网络院校的资金、研发、管理的投入以及来自需方雇主、用人单位、学生的认同。供方提供的优质的教育资源、方便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发展的关键原动力,需方通过实践检验并认可远程教育这种跟随时代步伐的教育模式是远程教育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
为了让远程教育这种方便的学习形式能够得以广泛认可和持续的发展,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加大远程教育投资的同时必须加强规范管理,让远程教育在需方市场有更高的认可度;网络院校提供优质资源的同时必须加强技术的研发,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这种先进的教育,推进远程教育的普及化;教育中心作为网院院校和需方的沟通平台,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严把入门和出门关,让远程教育的文凭经得起社会的考验。如果远程教育的三大供方均能够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远程教育全民化将指日可待。
[1]谭旭.我国远程教育研究综述——在全国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发言[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6).
[2]易滨.国际远程教育发展趋势——“远程教育与开放学习高级研讨会”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