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方激励弱化提升路径研究
2015-05-30吴勇
吴勇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奠定政治理论基础的一类必修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这既有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也有授课教师客观方面的因素,文章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剖析,挖掘其深层根源,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方;激励弱化;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5 — 0165 — 02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约2500万左右。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在塑造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还有诸多不足之处。
二、 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性缺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密切相关,笔者通过对在校不同年级3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86%的学生认为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必要,对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有很大的帮助;14%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完全没必要开设、纯粹就是洗脑,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讲“假大空”的大道理,有抵触情绪,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干脆带一些英语或者数学、计算机“考证”等之类书籍。
(二)教师主体性缺位,有的授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理论素养不高。34%的受访学生认为教师理论素养不够高,基本功不够扎实,对马克思主义等理论的理论精髓把握不准,一知半解,很难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科目相比有其特殊性。它具有政治性、时效性等特点,43%的学生认为讲授内容缺乏时代感、针对性,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甚至脱离实际,尤其是课堂教学案例是几年前甚至更长的时间发生的;57%的受访学生认为教师对政治理论前沿性的问题,尤其是与师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问题的关注、研究不够,在授课的过程中对自己熟悉的内容讲解的多,而对不熟悉的内容则讲的较少,甚至不讲,或者干脆就让学生自己讲,有的学生本来就对该课有“成见”,讲授的效果可想而知;有的教师为了迎合学生在课堂上讲一些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八卦”,纯粹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是“一笑了之”,更有甚者违反课堂讲授纪律发表一些消极负面的言论,课堂成了自己发牢骚的场所。显然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起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三)教材内容重合,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一是课程教材部分内容与中小学重合,如“追求远大理想 鉴定崇高信念”(第一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第二章)、“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第五章)、“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第六章)与“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第七章)等章节的内容在中小学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相应不同程度的体现。二是课程教材内部章节内容的重复,这部分重复较多。
(四)学校领导不够重视。有些学校的领导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性、理论性不够强、比较简单,课程教学由行政人员(如辅导员、机关人员等)兼职担任或者将专业课教学效果差的老师调整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岗位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工作量少于专业课和其它的基础课,明显同工不同酬,打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还有的学校甚至是名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学生自学,学期末由学生写一篇论文就算考核。
三、需方激励弱化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作祟。市场经济加快了人们生活节奏,提高了社会效率,也加剧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大学生为了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争相考级、考证(如英语四级、六级、托福、雅思、计算机等级等诸如此类考试),他们认为用人单位主要是考察专业掌握的情况,思想品德素质则是其次。
(二)个别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個别教师理论水平不高,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讲讲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作肤浅解释,没有及时深化专业前沿性知识的研究,尤其对教材缺乏深入研读,对理论精髓领悟不够,驾驭教材、融会贯通的能力不足,教学方法、手段还比较传统(课堂一本书、一支粉笔),感染力不够强,不能引起学生共鸣,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把教材抽象的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不够紧密,尤其是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调查研究不足;其结果就是教讲教师的,学生干学生的,教与学严重脱节,学生甚至反感学习政治理论课。
(三)教材内容稍显之后。以《基础》为例,该“教材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指定专家学者统一编写,虽理论阐述透彻,逻辑结构严谨,但是课程体系和内容比较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重复问题相当严重:一是课程体系设置仍然延续的是传统思路,即教材名称还是以直接的、显性的说教的形式出现;二是和中学教学内容重复。据统计,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中学政治课有近1/4的内容是简单重复,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从我们在课堂上收集的关于教材的意见来看,同学们普遍认为现行教材理论叙述过多,事例有限,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不容易读下去;而且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够紧密,有空洞之感。教材的不适合也是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1〕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环境,指的是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理论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等一系列相关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主要是社会环境,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却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起着决定性的影响。”〔2〕(p468)尤其是近年来党内塌方式腐败现象时有发生,那些弄虚作假、台上说一套台下做一套的官员能得到重用提拔,而那些实事求是、品德高尚、一心为民的官员反而被看做“老实、没本事”,坊间戏言:“走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官员永远只能留在人民群众中间”,生活中这样的事实不胜枚举,比比皆是,更是加剧了他们对理论与现实背离的困惑,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作用的发挥,
四、需方激励弱化提升路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个人独立自主意识明显增强,对一些社会现象往往有着自己独到的判断和观点,喜欢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张显自己的个性、与众不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要了解、注意到当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思想观念的变化,以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遵循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首先在教学中要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学生所想、所需,特别是与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式。其次要体现平等与尊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学生与教师平等的原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以学生为主体,要凸显教育的服务功能,以学生为教学评价的主体。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集中学生的智慧,反映学生的意愿,心系学生的利益,要以大学生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作为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因此教师只有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参与对理论的思考、分析,才能收到好的效果”。〔3〕
(二) 教学内容要坚持“三贴近”原则,“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课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就是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内容确定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生活,就是要贴近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主体生活,又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仅要反映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本质,而且要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贴近学生,就是要切实面向学生,要着眼于大学生的具体思想实际和要求,要突出针对性,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从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来确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2〕(p472)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存在教材内容滞后于社会的急剧发展、与学生当前的思想实际情况不符,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找准和学生思想实际的最佳契合点,要对教材的内容作一些与学生实际、时代特征相符的调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只有教材内容逻辑严密、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又能反映时代特征才能激发学生独立感悟、有的放矢,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课程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只有在个人的日常行为中才能体现其学习的效果。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期末考核实行平时50分(出勤30分、课堂发言、讨论各10分),卷面50分的开卷考试,即只要他不缺席该课程,卷面成绩20分以上,再加上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只需一半即10分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还有的大学干脆就让学生自学,期末学生写一篇课程论文就可以了,还有的纯粹搞100分制的闭卷考试,60以上就算合格等,显然这些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合理,考核方式应该体现课程的性质,即应该将学生平时的言、行纳入考核范围,当然这将是一个复杂且难度较大的过程,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以便找到一个切合学生实际,又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考核方式、方法。
(四) 树立辩证的唯物史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回避社会客观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要主动面对、积极解答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辩证、正确全面的认识”,〔4〕要善于运用思想政治理论来解答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周密组织、精心设计对那些比较突出、敏感的社会问题调查、研究,由于大学生社会经历有限,对社会认知比较肤浅,因此要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对社会的接触、了解、体认。
〔参 考 文 献〕
〔1〕丁全忠.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进措施〔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1).
〔2〕祖嘉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9:468,472.
〔3〕赵朝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几点思考〔J〕.今日南国,2009,(07)
〔4〕孔娜.社会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2, (02).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