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四届(2007-2010)男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差异研究*

2011-11-04徐远超姜巧玲董彦皓

长沙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敌对健康状况新生

徐远超,姜巧玲,董彦皓,贺 革

(长沙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湖南长沙 410003)

连续四届(2007-2010)男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差异研究*

徐远超,姜巧玲,董彦皓,贺 革

(长沙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湖南长沙 410003)

以某地方本科院校连续四届新生为研究对象来探讨男女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连续四届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大致呈“V”型分布,即2007级男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2010级新生次之,而2008、2009级男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2007级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而2008-2010级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连续四届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有减小的趋势。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性别;症状自评量表;效应量

随着社会的急速转型,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在逐渐加剧,作为承载着社会和家庭双重期望的大学生,由于其自身正处于人格的塑造和定型期,知、情、意、行都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较容易受外界刺激的诱导,因此大学生群体易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而且大学生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可能呈进一步提高的趋势[1]。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在情绪、人际关系、躯体化等方面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大学生活的良好适应,而且影响到大学四年的情绪、行为状态,甚至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有效性及社会的稳定[2]。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本研究选择某地方本科院校连续四届新生作为研究对象,从性别入手,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的性别差异及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为高校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帮助。

一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某地方本科院校2007-2010级连续四届新生共12000人为研究对象,以班为单位进行统一施测,回收有效问卷11846份,其中2007级2988份(男生1451份、女生1537份),2008级2890份(男生1372份、女生1518份),2009级2858份(男生1379份、女生1479份),2010级3110份(男生1549份、女生1561份)。每一年测试时间基本相同,都是在10月中下旬。并且每次测试都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在测试前向被试详细说明测试目的和填写要求,采用网络集中测试的方法。

(二)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 -90)[3],此量表共90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均采取5级(1~5)评分,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涉及感觉、情绪、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内容。用此量表测量个体的心理症状,从而推断个体心理的健康状况,因子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因子分越低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三)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计算效应量(Effect size),效应量的计算采用两均数的差值再除以合并标准差的商[4]。效应量是测量统计学群体中有显著关系的两组之间关系强度大小的一个测量指标,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两组的差异大小用Cohen’s d值来检验。d值在0~0.2之间,则两组之间的差异较小;d值在0.2~0.5之间,则两组之间的差异中等;d值在0.5 ~0.8 之间,则两组之间的差异较大[5]。

二 结果

(一)2007-2010级新生中男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2007-2010级连续四届男生在SCL-90的9个项目上,除躯体化因子分外,其他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1)。经 Scheff’e事后比较发现:在强迫因子得分上,2007级高于2008级,而2008-2010级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但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人际敏感因子上,2007级得分高于2008、2009级,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2010级的得分又略有回升;在抑郁因子上,2010级得分高于2008、2009级,但与2007级无明显差异;在焦虑因子上,同样出现2007级得分最高的情况;在敌对因子上,2010级得分高于2009级,2007级得分高于2008、2009级;在恐怖因子上,2007级得分高于2008级;在偏执因子上,2010级和2007级得分高于2008、2009级;在精神病性因子上,2007级得分高于2008级。综上所述,2007级男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2010级次之,而2008、2009级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则相对较好,四届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大致呈“V”型分布。但计算效应量后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的Cohen’s d值都非常小,介于0.090~0.195之间。

表1 2007-2010级男生心理健康比较(M±SD)

(二)2007-2010级新生中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2007-2010级连续四届女生在SCL-90的9个项目上的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2),经Scheff’e事后比较发现:在所有因子得分上,2007级女生均高于其他三届女生。除了2010级在敌对和偏执两个因子得分上高于2008级以外,在其他因子得分上,2008-2010级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但计算效应量后发现,所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的Cohen’s d 值都低于0.227。

表2 2007-2010级女生心理健康比较(M±SD)

(三)2007-2010级男女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研究数据显示,2007-2010级男女新生在SCL-90的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3)。2007级男女生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除敌对因子外,女生在所有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2008级男女生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生在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女生,而女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男生;2009级男女生在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在这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2010级男女生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生在人际敏感、敌对和偏执三个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女生,而女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男生。综上所述,不同性别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基本保持稳定,男女生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抑郁、焦虑、恐怖这三个因子上,不过,这种性别间的差异有减小的趋势;另外,2010级男生开始变得比女生更加敏,这一现象值得今后进一步探讨。计算效应量发现,2007级男女生有差异的组间Cohen’s d值介于0.170~0.373之间,而2010级男女生有差异的组间Cohen’s d值已经大幅下降,介于0.077~0.214之间。

表3 2007-2010级不同性别新生心理健康比较(M±SD)

三 讨论

(一)大学新生中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化分析

横跨四年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资料分析显示,不同届新生之间的男生心理健康状况除躯体化因子分外,其他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对而言,2007级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最差,2008、2009级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提高,而2010级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又有减弱的趋势。

目前国内学者在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时,更多的把目光投向女生,他们认为女生在升学、就业等方面属于弱势群体[6],其心理健康问题势必需要着重关注。但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生活带给男生的压力在逐渐增大,研究显示,男生的学习、社交、生活压力和总体压力感显著或极其显著地高于女生[7],且男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人数远高于女生[8]。有学者对男女生的SCL-90阳性项目检测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男生的SCL-90总分显著高于女生;在躯体化、强迫、敌对因子得分上非常显著高于女生;在精神病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这说明在有心理困扰问题的学生中,男生比女生严重[9]。大学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下降可能与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期望有关,社会更多地赋予男性要承担“主外”的重任,所以男生承担的家庭责任、社会适应和成就竞争任务更重,自然心理压力感更大,再加上男生更易于压抑自己的心理困惑,因此其心理健康状况也必然更差。胡义秋等也指出[9],男大学生更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希望得到社会的注目和认可,因而他们对自身的要求更高、期望更大,从而压力更大。而且男大学生由于受“英雄角色”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多封杀自己的感情而转向心理内部冲突,因此男生的心理压力大、持续时间长、压力反应强烈。

(二)大学新生中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化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2007级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2008-2010级女生,这表明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逐渐好转。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家习惯性的把女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认为女生比男生面临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挑战,面临更多的压力,也显示出更多、更为明显的心理问题。如有研究者指出,与高校男生相比,女生在成才与发展道路上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障碍,要成就事业必须付出更多艰辛和努力,一方面,她们要应对社会日益剧烈的竞争,另一方面,还要承受社会对女性存在的普遍性歧视,这都使高校女生比男生将面临着更多元的压力[10]。此外,研究者们还热衷于横向比较大学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男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即一味的证明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生,而没有看到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本研究的结果虽依然证明了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弱于男生,但从纵向对比来看,大学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呈逐年好转的趋势。

究其原因来看,一方面可能与样本选择有关,本研究所取样本正好处于“80后”向“90后”转变的特殊时期,2007级学生中“80后”有93.4%,而在2010级学生“90后”则占到了98.7%。相较于“80后”大学生而言,“90后”大学生总体上不仅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目标明确、意识客观,而且自主独立、思想活跃、求真务实、追求时尚,他们善于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也期待在大学校园能够有所突破,而且他们的职业发展目标明确。因此,他们对于未来的生活更加积极乐观,这势必会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产生正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与当代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期望不断发展变化有关,当代女大学生在逐渐摆脱“男主外女主内”等这些传统观点的束缚,追求独立、追求个性的现代意识在她们心中开始扎根。虽然,社会中仍然存在的传统的性别角色和现代女性意识的矛盾冲突使女大学生面临着“淑女”和“女强人”的两难选择,但她们有追求完美的女性形象——集女性角色和社会角色于一身的愿望和决心。

(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变化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四届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出不同的性别差异:女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男生,男生在敌对和偏执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女生。西方学者认为存在女性心理失调(抑郁和焦虑)和男性心理失调(愤怒/敌对),其中女性在症状上的报告多为情感性的,男性在症状上的报告多为反社会型人格失调[11],这与本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也与国内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如何心展等、赵淑琴等、肖昊醒等研究均发现[12-14],女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丁吉红的研究发现[15],男生在躯体化、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女生;李亚红和蒋玉翠等人的研究发现[16,17],男生敌对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学生,女学生恐怖因子的得分高于男学生;焦玲艳等人的研究则发现男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18]。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女生主要在内心的情绪感受和体验方面有高分,而男生在对外或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上有高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主要在于男女性别特点的不同,女生一般胆小、怯懦、多虑、敏感、感情脆弱、情绪易波动,所以在抑郁、焦虑、恐怖等几项高于男生;男生则多刚强、自信、情绪易暴躁、易对抗、攻击,所以敌对、偏执高于女生。

另外,从研究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男女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的差异有缩小的趋势,经过计算效应量后发现:2007级男女大学生有差异的组间Cohen,s d值介于0.170~0.373之间,而2010级男女大学生有差异的组间Cohen,s d值已经大幅下降,介于0.077~0.214之间。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可能与大学生性别差异的缩小和性别意识的淡化有关。有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大学生已不再固守着与自己与生俱来的生理性别相一致的性别角色了。双性化、未分化比例的增多说明了大学生对性别差异的“漠视”,性别较少成为当代大学生看待人和事的透视镜了[19]。王益明等对大学生人格的纵向研究也发现,男女生人格变化的方向是不一致的,女生沿着有利于“做事”的方向变化,男生则向着有利于“社交”和“处世”的方向变化。即男女双方都在向传统男女角色的反面发展,各取对方之长来弥补己方所短[20]。

[1]张智昱,张华东,杨丹江.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

[2]李明.湖南西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7).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4]Cohen J.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8.

[5]熊燕,邓云龙.湖南某高校2005-2008届新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8).

[6]方芳.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7,(1).

[7]龚勋.湖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感调查[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代小琳.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男生“心病”远高于女生[N].北京晨报,2007-05-26.

[9]胡义秋,彭萍,王祚亮.对5214名大学新生的心理素质调查及成因分析[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5,(3).

[10]陈少萍.高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校园心理,2009,(1).

[11]杨莉,胡竹青.上大学前、后生活事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5,(5).

[12]何心展,张林,等.7763名大学新生心理症状调查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

[13]赵淑琴,陈晓兰,牛军力.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6,(6).

[14]肖昊醒,孙莹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个案研究——吉林师范大学05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6,(11).

[15]丁吉红.西北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

[16]李亚红.民族学院4782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8).

[17]蒋玉翠,罗桂莲,唐启清.5319例大学生SCL-90量表检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6,(6).

[18]焦玲艳,张化为,陈景武.医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3).

[19]卢勤.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

[20]王益明,刘会杰,等.在校大学生人格特点变化之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G444

A

1008-4681(2011)04-0125-04

2011-04-26

徐远超(1978-),男,湖南华容人,长沙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师,讲师。研究方向:积极心理学。

(作者本人校对)

猜你喜欢

敌对健康状况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铁路信号联锁表》敌对信号的编制方法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对古巴态度转变研究
有过一场雨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新生改版
《联锁表》之敌对信号的设计方法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