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管理研究方法论的启示*

2011-11-07

长沙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唯物主义管理学

刘 晓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管理研究方法论的启示*

刘 晓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管理研究方法论中存在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之争。贯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篇的基本思想是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在实践的观点的基础上去理解《提纲》对于管理研究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在探寻《提纲》所蕴含的思想对科学与人文在管理研究方法论中的分歧和融合的启示中得出,管理研究方法论应该是一种人文和科学相融合的方法。

管理研究方法论;科学主义;人文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伦敦海格特公墓卡尔·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写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一句名言。《提纲》全文不过1500字,却成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也是第一个包含着新世界观萌芽的文件。贯穿《提纲》全篇的基本思想是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管理研究方法论阐述管理学科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途径和过程,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有效研究工作的规范。管理研究方法论是管理研究的灵魂和精神,是通往科学宝藏的钥匙和途径。我们可以在实践的观点的基础上去理解《提纲》对于管理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贯穿《提纲》全文的实践观点的分析,试图探寻《提纲》所蕴含的思想对科学与人文在管理研究方法论中的分歧和融合的启示。

一 实践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虽然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正确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原则。把认识的对象看成是客观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是,在认识如何反映存在的问题上,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者和新唯物主义就分道扬镳了。与以前的唯物主义不同的是,马克思哲学明确地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些所谓的“神秘主义”都能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以及人们对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释。所以,马克思哲学是“新”唯物主义,也是“现代”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与客观世界有着两方面的联系:一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二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建立在人对客观世界改造基础之上的,离开了改造客观世界,就不会有人的认识。因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人类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必然产生与客观世界之间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为了让客观世界提供更优良的条件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人类又必须了解客观世界,反映客观世界,适应客观世界,这又产生了人类与客观世界之间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1,3,4]。

在《提纲》中,马克思诠释了“实践”这个范畴共14次。在《提纲》的前五条中,明确地指出了什么是实践的基本特征,阐述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实践的检验标准价值,说明了人们的实践在改变环境的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的实践活动与环境的改变是辩证统一的。《提纲》还指出了实践起着革命性、改造性的作用,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唯物主义[2]。《提纲》明确指出了实践所具有的特点、地位以及作用,基于本体论的意义,奠定了建立整体哲学理论体系的基础,而实践就是这一基础,也是贯穿《提纲》全文的主线。马克思从实践出发,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其原因在于:第一,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因为离开物质资料生产的实践活动,人类社会生活就不会存在;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去推动和完成了社会发展,人们在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还创造出人类自身不断进步的历史;第三,实践是社会意识、理论认识的根源。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人类才能逐步探索和掌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逐步形成解决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正确意识和理论[1,3,4]。

所以,贯穿《提纲》全文的主线就是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不同的是,马克思把能动的创造原则注入了感性对象性,确立了新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核心范畴,实践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本质特征。因此,我们可以在实践的观点的基础上去理解《提纲》对于管理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二 《提纲》对科学与人文在管理研究方法论中的分歧的启示

管理学从古典学派到企业文化学派演变的历史过程中交织着科学与人文的内在价值关系,管理学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这使得管理研究方法论中必然存在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之争[5]。从方法论在整个“社会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论框架中的地位(见图1)[6]可以看出管理研究方法论中为何存在科学与人文的分歧的理论原因,即理论研究不同的本体论前提和认识论基础造成了这一分歧。

图1 社会科学研究过程

由图1可以看出,方法论和本体论、认识论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方法论是一种研究者从事理论研究活动后的思维,是引申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研究者是在对世界本体的某种预设的基础上提出认识世界的方法的,这样就构成了一些知识体系。所以,在理解方法论分歧的根源所在时要联系方法论问题与本体论和认识论[7]。

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研究者所研究的对象即社会世界与自然世界,分别对应着社会事实和自然事实。马克思从现实的社会实践出发,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且指出了“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是由各种社会关系决定的,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和体现者。而各种社会关系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变化的,因此,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的本质也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存在一个现成的、超历史的人类本质,人的本质具有一种历史的生成性,而不是一种超历史的既成性”[1-4]。因此,自然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基本属性是物质性。然而,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才存在着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取决于主体间的共识,它来自于客观外在与主观内在间的融合,它是作为主体的人们的活动和制度以及互动的产物。社会事实的本质属性导致了本体论的分歧。又因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组织及其管理问题[8],这属于社会事实范畴。所以,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在管理学研究中的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出现分歧的根源就是关于管理学研究对象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是什么的问题。科学主义者认为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而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文成分在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中有很明显的体现,管理学是一门社会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世界是社会性建构的,而非客观存在。

本体论的分歧导致了认识论的分歧。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建构了管理活动,是由主观或主观共融性产生了管理活动,科学主义者则认为客观存在着管理活动的规律,研究者应当分离组织和管理现象这一客体以及研究者这一主体。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分歧又导致了方法论的分歧,在管理研究方法论中具体体现为实证论与诠释论的分歧[7]。这些分歧构成管理研究方法论中科学与人文分歧的根本理论原因。

三 《提纲》对科学与人文在管理研究方法论中的融合的启示

人文主义者认为研究者在管理活动中扮演着参与者和行动者的角色,从自己经验出发解释研究对象世界,研究者自身属于这个世界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与客观世界有着两方面的联系:一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二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建立在人对客观世界改造基础之上的。因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人类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必然产生与客观世界之间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为了让客观世界提供更优良的条件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人类又必须了解、反映、适应客观世界,这又产生了人类与客观世界之间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研究者的参与和行动体现了马克思哲学中指出的人与客观世界的两方面的联系。在参与和行动的实践过程中,研究者了解、反映、适应客观世界。基于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研究者才能够得到用于解释研究对象的经验。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人们的关系与管理活动是密切相关的,管理研究的对象是不能完全客体化的,研究者本人的价值观念对管理研究活动产生着必然的影响。

另一方面,科学主义者则认为基于观察得到的经验,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实证原则去研究并发展管理组织及管理领域内的一般性规律是管理学的任务。这其实也体现了作为贯穿《提纲》全文的主线的实践的观点。研究者运用的一般性规律也就是在遵循管理活动的概念、方法、原理、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着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而这一实践活动,也是从观察经验事实,即从实践活动中得到的认识出发的,这个认识是把管理学看作揭示了人类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的一门科学,使管理者像自然科学认识自然及其现象一样来认识管理现象。这样可以使得科学一贯秉承的理性传统在管理学研究中得以继承和应用。

所以,从贯穿《提纲》全文的主线,即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的实践出发来看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在管理研究方法论中的争论,可以发现这两者是能够融合和统一的。正如加里·哈默尔曾经指出的:“让管理更加具有人性的色彩和更加具有科学性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所追求的”。也如丹尼尔·贝尔的观点:“管理学家所尽力追寻的是‘人性’的科学、‘道德的哲学’、‘精神的科学’、‘严谨的科学’”。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融合具有许多本质上的可取之处。

四 结语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提纲》,在实践的观点的基础上去理解《提纲》对于管理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意义。管理学中交织着科学与人文的内在价值,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融合具有许多本质上的可取之处,管理研究方法论应该是一种人文和科学相融合的方法。由于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在管理研究中通过实践,使管理研究方法论成为一种以人文精神为基地,科学和人文融合统一的方法,对促进管理学理论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1995.

[2][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荣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1995.

[5]罗珉.管理学:科学主义还是人本主义[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6]沃野.关于社会科学定量、定性研究的三个相关问题[J].学术研究,2005,(4).

[7]薛求知,朱吉庆.科学与人文:管理学研究方法论的分歧与融合[J].学术研究,2006,(8).

[8]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朱雁斌,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A811.2

A

1008-4681(2011)04-0022-02

2011-05-18

刘晓(1988-),女,重庆人,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服务管理。

(责任编校:谭纬纬)

猜你喜欢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唯物主义管理学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浅谈管理学
实践唯物主义不是方法
实践:马克思的新哲学观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意义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新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