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指示照应对比研究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1-11-02王娟娟

关键词:回指定冠词指代

王娟娟

(1.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2.巢湖学院,安徽巢湖 238000)

英汉指示照应对比研究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王娟娟1,2

(1.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2.巢湖学院,安徽巢湖 238000)

指示照应;语篇衔接;回指

作为衔接手段,指示照应在英汉语篇中都存在。然而,由于英汉语言本身及文化的不同,二者在使用指示照应的差别非常明显。通过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中的若干文章进行中英文对比分析,总结出英汉语言中的指示照应在语篇衔接功能上的异同,从而指导学生对文章内容更深层的理解和提高其阅读、写作和翻译的综合能力。

照应是语篇衔接中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在语篇中,如果对于一个词语的解释不能从词语本身获得,而必须从该词语所指的对象中寻求答案,这就产生了照应关系(Halliday and Hasan,1976:31)。由此可见,照应是一种语义关系,它是指语篇中的某个成分做另一成分的参照点。换言之,语篇中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个是可以相互解释的成分关系。这其中,用指示代词或相应的限定词及冠词等所表示的照应关系叫做指示照应。在指示照应中,发话者是通过指明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远与近来确定所指对象的。

一 指示照应的英汉对比

指示照应基本上是一种用词语指示的形式,讲话者通过在一个远近尺度上定位的方式辨别其指称。。英汉语中都存在着指示照应,但英汉语中用于指示照应的词各有其特点:

(一)英语指示照应

英语中用于指示照应的词语可分为三类:选择性名词性指示代词(this,that,these,those),定冠词(the)和指示性副词(here,there,now,then)。首先,英语中的指示代词this,that,these和those既可作中心词(head)也可作限定词(de2 terminer)。就指示词所指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来说,this和these指近,that和those指远。它们有单复数之分,即 this和that为单数,these和those为复数。其次,定冠词the是非选择性的,它的语用功能是表达确定性,并以此告诉受话者及其所指对象可以从上下文或情景语境中获得。最后,英语指示照应系统中的四个指示副词都是选择性的,here和now指近,there和then指远。从语篇衔接角度看,它们一般用于回指照应。

(二)汉语指示照应

与英语相比,汉语的指示代词在数量上比英语多。。根据陈安定(1991:52)对汉语指示代词的划分:汉语指示代词包括“这”和“那”,以及派生的词语,如这些/那些(指代人或物);这时/那时 ,这会儿/那会儿(指代时间);这里/那里 ,这儿/那儿(指代处所);这么/那么,这样/那样(指代性质、状态和程度)。

再者,汉语指示代词的用法也比英语指示代词的用法复杂。汉语指示代词可作主、宾、定、状、和谓语。例如:a)这是个梦想成真的国度。(主语)b)我好几天都想着这。(宾语)c)音乐家中有这样的说法。(定语)d)在这儿这种人可不少。(状语)e)就这样吧。(谓语)(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汉译文,2009)

二 指示照应在英汉语篇中的对比表现

语言的共性使得不同语言间交际成为可能,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抹杀语言的个性,毕竟语言受其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语篇分析中我们在指出两种语言差异的同时还需探索造成差异的原因。

1.this/that与这/那

由于汉语中的指示词主要是由“这”和“那”构成的,以下我们主要探讨英语中的“this/that”与汉语中的“这/那”在指称功能上的异同。

在用于外指照应时,以会话参与者所在位置与时间为参点,“this”和“这”都指近,“that”和“那”都指远,差异不大。但用于内指照应时,情况则比较复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回指

A.在汉语语篇中,“这”可以用来指称别人说过的话或者提过的事,而在相同情况下,英语一般用“that”,试比较:

[1a]—“You don’t want to see him,”I told the stran2 ger.

—“You know that’s one of the reasons I’d like to see sometimes,”Blindy said.“I’d like to just have one good look at him.”

[1b]—“你见了他会害怕的,”我跟陌生人说。

—“要知道,就为了这,有时俺也希望有双眼睛能亲眼瞧瞧。”盲汉说。“俺只想好好瞧他一眼。”

(A Man of the World,Unit 5 Text B)

在[1a]中指示代词“that”指代上文陌生人的一句话,而在相应的汉语译文[1b]中,“that”则习惯换成“这”来表达。

B.在汉语语篇中,“这”可以用来指称上文中提到的发生不久的事,而英语中却必须用“that”,试比较:

[2a]“Did it again tonight too,”Blindy said happily.“That’s why he put me out of the car.He ain’t got no sense of humor at all.”

[2b]“今晚俺又摸了一次,”盲汉得意地说。“就为这他把俺给撵下了车。他一点玩笑都开不起。”

(A Man of the World,Unit 5 Text B)

在[2a]中,that回指上文提到的发生不久的事,而在相应的汉语译文[2b]中,指示代词用“这”来表达。

C.在汉语语篇中,当发话人指称上文的陈述时,汉语一般用“这”,而英语一般用“that”。试比较:

[3a]“He won a good deal of mine,I know that.”

[3b]“他赢了我不少钱,这我可知道。”

(“A Friend in Need”,Uint 5 TextA)

在[3a]中,that回指上文的陈述“He won a good deal of mine,”,而在相应的汉语译文[3b]中 ,that被译为“这”,回指上文的“他赢了我不少钱”。

⑵时空距离远近

在一般文体的语篇中,当用指示语表示时间、空间和距离时,汉语的“这”和“那”表示心理或视觉的远近,而英语中的“this”和“that”则表示实际空间的远近。试比较:

[4a]In America,he’s thinking,“I will have another chance,I will try again.”That keeps him going.He’s full of hope.

[4b]在美国,他想的是:“我还会有机会,我还要试一下。”这使他坚持下去。他充满了希望。

(“America as a Collage”,Uint 4 Text A)

在[4b]中,虽然他所想的可能是过去的事,但由于“他”一直把这种想法当作生活的动力,因而在心理上显得很近,所以作者选用了表近指的“这”来回指之前所想的事。而相应的英语译文中所用的指示代词则是表示远指的that。

英汉指示词这种指称功能的差别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英汉指示词在各自语言中的功能负荷量不同。从使用的频率来看,this的使用频率大大低于that,而汉语中“这”的使用频率则高于“那”。根据《英国和美国英语词汇使用频率统计》(Word Frequencies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Longman 1982)中的抽样统计,在普通语料库中that是英语中第7个最常用的词,this是第22个最常用词;小说语料库中that是第15个最常用词,this是第44个最常用词。《汉语词汇的统计与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就出版社,1985)中表明,“这”是第12个最常用词,而“那”是第27个最常用词。笔者对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八个单元共三十二篇课文的中英文两个版本进行了对比抽样统计,具体数据如下:

课文中出现的次数 那 This That第一单元 16 4 4 21第二单元 37 2 12 21第三单元 23 21 7 16第四单元 40 19 15 31第五单元 35 42 7 41第六单元 24 11 2 23第七单元 39 22 9 30第八单元 17 27 5 19总 计 231 148 61 202汉 语 英 语这

从表中英汉语指示代词的数据分布来看,汉语中“这”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那”;而英语中“this”的使用频率则远远低于“that”。

其次,从本质上来说,汉语指示词在表达远近距离时有一个较强的心理成分,因而汉语使用者往往能化远为近,用近指词“这”来指称较远的事物,所以在汉语中“这”的使用次数就较多。“汉语指示词在指称篇章话语距离时所表示的心理上的近是汉语话语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在连贯、友好和相互合作的对话中,汉语说话者之间似乎有一种默契,即讨论中的事是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无论是自己刚说过的,还是对方刚说过的,都应该认为是与自己有关的,或对自己来说是近的。”(许余龙,1989)因此,说汉语的人在交谈中使用指示词时更加遵守“合作原则”,说话者更多的考虑到对方的立场。

而英语指示词表达的距离概念较接近实际的时空远近距离。Halliday认为:“this/that都可回指以前曾经说过的话。对话中,有这样一种倾向:说话者使用this指代他自己所说的话,用that指代对方所说的话。”(Halliday,2001:60)“英语中的邻近性(proximity)很明显是从说话者的角度而言的,所以this意味着‘同我距离近’。”(Halliday,2007:313)

2.定冠词the与汉语的零式特指

英汉语的另一较大差异是英语中有一个既非this有非that的定冠词the。它只充当特指限定词。在指示照应系统中,定冠词the表示其所指对象是特定的且可识别的。由于汉语中无定冠词,在表达相应的指称意义时主要借助于以下两种手段:

[1]零式特指

在汉语中,若所指对象的确定性在情景语境或语篇上下文已非常明确,可使用零式特指语,即指代成分前没有特指限定词修饰。因此,在语篇上下文中,汉语经常以原词复现的方式来实现语篇的照应。

例如:

[5a]The answer to every question was the same:no.That left me with only one other question:How well pre2 pared would this person be if he were to call on a prospective customer for us?I already knew the answer.

[5b]他对上述每一个问题的回答全都一样:没有。这样我就只剩一个问题要问了:如果此人代表本公司去见可能成为我们客户的人,他准备工作会做得怎样?答案不言自明。“(Get the Job You Want”,Uint 3 Text A)

以上两句中英文对比可看出,[5b]中“答案”的再现与前文“回答”照应,其指示的意义与[5a]中的“the answer”相一致。

[2]“这”和“那”的使用

在汉语语篇中,“这”和“那”经常与名词连用,以表示所指对象的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这”与“那”在功能上相当于英语的定冠词the。

例如:

[6a]Did he write a letter beforehand to tell us about himself,what he was doing to prepare for the interview and why he’d be right for the job?Was he planning to follow up the interview with another letter indicating his eagerness to join us?

Would the letter be in our hands within 24 hours of the meeting,possibly even hand2delivered?

[6b]他事先有没有写封信来介绍自己,告诉我们自己为这次面试在做哪些准备,自己何以能胜任此项工作?面试之后他是否打算再写一封信,表明自己加盟本公司的诚意?这封信会不会在面试后的24小时之内送到我们手上,也许甚至是亲自送来 ? (“Get the Job You Want”,Uint 3 Text A)

这两句对比可知,在[6b]中,“这”与名词连用,构成“这封信”名词短语表确定性,其功能相当于[6a]中名词短语“the letter”中的定冠词the,特指某一封信。

总而言之,从以上具体的指示照应手段在英汉语篇中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英语的指示指称主要根据自我中心原则,即说话者以自己为中心来选择指示代词,以说话者为参照点;而汉语的指示指称主要取决于心理因素,倾向于选择听话者为中心来选择指示代词,以听话者为参考点,这样更加遵守“合作原则”。此外,英语在使用指示代词时常通过特指限定词来表达指称照应意义;而汉语则倾向于通过零指代和名词的重复使用来表达照应关系。

三 指示照应的对比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强调英汉指示照应手段用法的不同非常有必要。它能使学生认识到指示照应手段对文章整体连贯的影响和作用,从而提高其阅读、写作和翻译的综合能力。

首先,了解和比较英汉不同的指示照应手段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具体说来,指示照应手段可应用在篇章结构上。例如上文中提到的this或that如果出现在段首,学生务必要到上一段或上几段去找this或that所指代的对象。从篇章的理解来看this,that等词语有时是为了避免重复,有时是为了强调,学生在阅读时必须弄清这些词的指代意义,否则将很难理解文章的意义。他们会初步意识到单单只看this或that所在的句子不能知道该句的确切含义,观念里就会形成把篇章当作整体来看的概念,从上下文推理其含义,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从写作的角度来看,重视指示照应手段的学习和应用就更为重要。对汉语而言,衔接手段有时是不必要的,可省略。然而,这些习惯如果带到英语中,该用照应手段的地方却省去不用,或者所用的this,that等词语结构不严谨,指代内容不清晰,都会导致写出来的英语不地道,甚至是难于理解。因此,在写作中应该特别注意英语照应手段的用法,并适当地用于句子和篇章中。

此外,指示照应手段在翻译中的应用也很广泛。指示照应手段的差异对英汉两种语言间的翻译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导致了在翻译时要根据具体不同文化背景进行灵活的转换才能译出地道的汉语和英语。汉语中凡是能不用指示照应的地方往往就不用,而英语则受语法规则制约必须把指代关系一一表达清楚。这种差别的存在说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对于中国学生们来说,熟悉英文指示照应手段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实践的过程,因此,学生们平时要多练习才可熟能生巧,提高综合语言能力,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1] Halliday,M.A.K.and Hasan,R.Language,Context and Text[M].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2] Halliday,M.A.K.and 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Bei2 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3]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

[4] 陈安定.隐含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5]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6]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 许余龙.“英汉远近称指示词的对译问题”[J].外国语,1989(4).

[8]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9] 张德禄,王玉纯,韩玉萍,柴秀鹃译.英语的衔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10] 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1] 李荫华等.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Demonstrative Refer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ANGJuan2juan
(1.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2.Chaohu University,Chaohu Anhui 238000,China)

demonstrative reference;cohesion;anaphora

As a means of cohesion,demonstrative reference exists both in English and Chinese.Due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the demonstrative references used in the two languages are distinctly different.By mean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some sample texts in the book of College English(integrated course four),this paper contrasts the different uses of the demonstrative references on cohesion in the two languages,helping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texts and improve their inte2 grative competence of reading,writing and translating.

H31913

A

167322804(2011)052017420003

2011201222

巢湖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XWY201118

猜你喜欢

回指定冠词指代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奥卡姆和柏力对简单指代划分的比较*
汉译英小说本族语—非本族语译者人称回指对比研究
——以《红楼梦》译本为例
有无定冠词意义大不同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基于深度学习的维吾尔语名词短语指代消解
浅析回指与溯因推理
再论法语定冠词及其语义、语用特征
中介语中英语定冠词误用分析及其启示
包含复杂限定语的回指关系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