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娩期心理干预对分娩结果的影响

2011-10-30姚晓岚钱春妹成佳景陈玉英刘仕英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8期
关键词:产痛分娩期产程

姚晓岚,钱春妹,成佳景,陈玉英,刘仕英

(1.上海市公共卫生学校,上海 200434;2.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妇产科,上海 200072)

分娩期心理干预对分娩结果的影响

姚晓岚1,钱春妹2,成佳景2,陈玉英2,刘仕英2

(1.上海市公共卫生学校,上海 200434;2.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妇产科,上海 200072)

目的 探讨分娩期心理干预对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800例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采取常规医疗护理措施,而干预组从产程开始即给予心理干预,其他处理措施与对照组相同。比较2组产妇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及产妇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分娩期心理干预有助于产科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分娩期;心理干预;分娩结果

分娩虽然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可它对人类却往往是一件重大的应激事件,尤其是初产妇,非常容易出现复杂的心理变化,对分娩产生不良的影响。近年来,心身医学正在受到广泛重视,它要求广大妇产科医务工作者不但要重视生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更应关注社会及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1]。现在心理干预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重视。笔者尝试将心理干预应用于分娩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2010年1月~7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1 961例孕妇中,随机选择单胎头位,无明显头盆不称,无产科并发症、合并症,胎儿情况正常的8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0例。2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体重、身高、宫颈Bishop评分等有关因素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产妇进入待产室,经检查无阴道试产禁忌,随机分组。对照组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采取常规医护措施,包括定时听胎心及相应的必要检查和处理。干预组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除采取常规医护措施外,在产程开始时即给予支持性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具体方法:(1)倾听。在产妇进入待产室待产时就开始和产妇进行亲切的交谈,耐心聆听产妇倾诉有关自己的担忧和顾虑,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干预。(2)解释。向产妇解释自然分娩的好处,介绍整个分娩经过,产痛的必然性及如何减轻产痛等。(3)鼓励。鼓励产妇,建立她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同时指导其家属给予产妇更多的照顾和心理支持。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经常对产妇表示关心,和她谈论她喜欢的话题及对孩子的憧憬等,经常与其家属沟通产妇情况,并向产妇转达其家属的关心和鼓励、支持。分娩结束后医务人员比较2组产妇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及以问卷形式测定产妇满意度。

1.3 产痛评定标准

采用改良后的Mulleetr强度评分法[2]。优(0级):无痛或稍感不适。良(1级):轻度疼痛,可忍受。一般(2级):中度疼痛,辗转不安。差(3级):重度疼痛,不能忍受。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2 结果

2.1 产痛情况

2组产痛情况比较,干预组1级及以下169例,对照组84例。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具体见表1。

表1 2组产痛情况比较(例)

2.2 分娩方式

对照组自然分娩184例,干预组自然分娩307例。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具体见表2。

表2 2组分娩方式比较(例)

2.3 产后出血量比较

产时以容积法,产后以称重法计算产后24小时出血量。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 ml为产后出血。对照组产后出血6例,干预组产后出血4例。除产后出血病例外,对照组平均出血量为403 ml,干预组为397 ml。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4 新生儿Apgar评分

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属正常新生儿,4~7分为轻度窒息,0~4分为重度窒息。2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具体见表 3。

表3 2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例)

2.5 产妇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满意度为90%(361/400),干预组满意度为100%(400/400)。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

3 讨论

3.1 产妇分娩期的生理特点

临产后子宫收缩的特点有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宫缩时,子宫肌壁血管及胎盘受压,致使子宫血流量减少;间歇期子宫肌肉松弛,子宫血流恢复到原来水平,胎盘绒毛间隙的血管重新充盈。随着宫缩的加强,宫颈管逐渐变短直至消失、宫口扩张、胎膜破裂、胎先露下降、胎儿娩出,此时第二产程结束;之后,胎盘、胎膜娩出,此时第三产程结束。伴随每次宫缩的开始,产妇都会有疼痛感,随着产程的进展宫缩越来越强,疼痛感也越来越重[3]。

3.2 产妇分娩期的心理特点

对产妇来讲,分娩是她们一生中的重要时刻。产妇在分娩期普遍存在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对即将出生的新生儿抱着期待、喜悦的心情,另一方面又因各种原因感到忧虑和紧张,担心胎儿发育不正常、分娩不顺利,害怕陌生的分娩环境、分娩时的宫缩痛、周围产妇痛苦的呻吟和叫喊,害怕手术,担心产后无人照顾,甚至有些产妇还为胎儿的性别烦恼等[4]。

3.3 心理干预及作用

心理干预是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施加策略性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的变化。其中策略性影响是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如运用关于行为矫正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最常用、最基本的心理干预方法是支持性干预[5]。

产痛是伴随分娩而产生的生理现象,但这种疼痛使得产妇对分娩产生巨大的恐惧感,而恐惧、紧张的心理又可以降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的痛阈,使其对疼痛的感受加重,不能忍受。紧张、恐惧还可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儿茶酚胺、内啡肽增高,这些均与疼痛有关,即害怕-紧张-疼痛综合征。产痛使产妇呼吸加深、加快,过度通气导致呼吸性碱中毒,母体血红蛋白释氧量下降,导致胎儿缺氧。同时,疼痛使产妇大量出汗、恶心、呕吐、脱水,致使产妇自身代谢性酸中毒和胎儿酸中毒。害怕-紧张-疼痛综合征还可影响子宫有效宫缩,使产程延长,手术产率上升,而且产时心理创伤易诱发产后抑郁[6]。从正常自然分娩过程来看,产痛和宫缩是必然存在的、无法消除的一种生理现象。因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是人体的主观感受,完全建立在个人的情绪感受上,缺乏客观的衡量指标。因此,通过心理干预改善分娩期产妇的心理状态,可有效降低产痛的程度,打断害怕-紧张-疼痛这一不良循环。从本研究结果可看出干预组和对照组产痛程度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笔者同时还发现,干预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新生儿窒息率则低于对照组,并且产妇满意度明显提高,亦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由此可见,分娩期心理干预可改善分娩结果。

[1]古航,林其德.分娩前宣教[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5):257~258.

[2]张曦.无痛计划分娩[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乐杰,谢幸,丰有吉.妇产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4]范玲,吴连方.产妇分娩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5):276~278.

[5]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6]罗虹,翟静秋,刘彩霞.焦虑和抑郁对分娩方式的影响和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5):10~12.

R195

B

1671-1246(2011)08-0141-02

猜你喜欢

产痛分娩期产程
分娩能否“痛改前非”?
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对初产妇产痛及焦虑心理的影响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分娩期剖宫产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分娩期子宫破裂31例临床分析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30例肝炎孕妇分娩期的护理体会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