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沈阳市高校非体育专业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2011-10-30宋文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8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高校教师问卷

宋文红,李 新

(1.中国医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1;2.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对沈阳市高校非体育专业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宋文红1,李 新2

(1.中国医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1;2.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沈阳;高校非体育专业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笔者研究高校非体育专业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主要是由于目前对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成果较多,而把非体育专业教师作为一个群体对其心理健康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几乎没有,都是把非体育专业教师作为体育专业教师的比较对象来研究,所以,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实用性,可以给体育专业以外的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合理的提高心理健康的参考策略。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沈阳市各高校在岗任教的非体育专业教师。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的前期准备中,检索了一些数据库网站,如中国知网、中国体育信息网、中国科技期刊网,从这些网站收集到了大量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同时在图书馆中查阅了体育和非体育专业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论文60余篇。

1.2.2 问卷调查法 在研究过程中随机选取沈阳市非体育专业高校教师150名,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4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6.0%。同时为了进行比较研究,随机选取高校体育教师100人,发放心理健康问卷和心理健康影响因素问卷,发放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7.0%,问卷采用5级评分标准,表示5个不同的程度,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2 结果与分析

笔者研究非体育专业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以体育教师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来看待非体育专业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这样非体育专业教师群体名词的提出才具有现实意义,所以本研究的出发点主要是通过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对比,来分析高校非体育专业教师心理健康的状态。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2.1 沈阳市高校体育与非体育专业教师心理健康轻度以上和中度以上症状水平状况的研究(见表1)

表1 沈阳市高校体育与非体育专业教师心理健康轻度以上和中度以上症状水平状况[n(%)]

表1显示,心理健康在轻度症状水平以上的比较中,非体育专业高校教师各因子人数所占比例均高于体育专业高校教师。非体育专业高校教师排在前3位的因子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性,而体育专业高校教师排在前3位的因子是强迫、敌对性、人际关系敏感。在心理健康中度症状水平上的比较中,非体育专业高校教师各因子的人数百分比大多高于体育专业高校教师,非体育专业教师的各因子百分比最高的是敌对性,第二位是强迫,躯体化排在第三位。而体育专业高校教师排在第一位的是强迫,除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因子均处于同一水平。可见,在轻度以上和中度以上症状心理健康各因子水平上,非体育专业教师比例大多高于体育专业教师的比例,非体育专业教师在轻度以上症状中与体育专业教师前3位因子趋势相同,在中度以上症状中,非体育专业教师在敌对性上最严重,而体育专业教师在强迫因子上最严重。所以,在提高非体育专业教师心理健康程度时,在降低各因子症状程度的比例的同时,注重强迫、敌对性、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健康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强迫因子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要兼顾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因子健康水平的提高。

2.2 沈阳市高校体育与非体育专业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见表2)

表2 沈阳市高校体育与非体育专业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x±s,分)

表2显示,在高校非体育专业教师与体育专业教师心理健康的比较中,非体育专业教师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的平均分均高于体育专业高校教师,而在其余因子的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产生这一结果是由于体育专业教师的群体特征,而这些特征恰恰是非体育专业教师群体所不具有的,体育教师具有职业体育活动形式,这种职业活动是他们的本职工作,这种职业体育活动可以降低自身的焦虑水平、恐怖感,使其精神面貌积极向上,而这种独特的形式是非体育专业教师群体所不具有的。因此,高校非体育专业教师应该把这种体育活动形式引入自己的平时生活中,并长期坚持,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程度。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1)在轻度以上和中度以上症状心理健康水平上,非体育专业教师的比例高于体育专业教师的比例,非体育专业教师在轻度以上症状中与体育专业教师的前3位因子趋势相同,在中度以上症状中,非体育专业教师在敌对性上最严重。

(2)高校非体育专业教师在躯体化、强迫、恐怖因子上的健康程度不如全国常模,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的健康程度要好于全国常模,高校非体育专业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在各因子上有其群体自身独特性,也有群体间的同一性。

(3)高校非体育专业教师在焦虑因子均分上高于高校体育专业教师。

3.2 建议

(1)轻度以上症状的高校非体育专业教师应该向体育专业教师借鉴,同时中度以上的症状的高校非体育专业教师应该克服自身的敌对性。

(2)高校非体育专业教师应该向体育专业教师学习,提高自身的躯体化、强迫、恐怖因子的健康程度,同时应该利用人群本身的优点来进一步提高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的健康水平。

(3)高校非体育专业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把体育锻炼的形式引入日常的生活当中。同时,锻炼的内容与方法要有针对性,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有适宜的负荷,且注意锻炼价值与效果。

[1]任其平.文化视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2):125.

[2]金华,吴文源,张明园,等.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1.

[3]田玉荣,周志田.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3:9.

[4]章柜林,束纫秋.体育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G526.5

B

1671-1246(2011)08-0114-02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高校教师问卷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问卷网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问卷大调查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问卷你做主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