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基本技术技能考核方法的改革实践
2011-10-30龚媛媛张玉贤
龚媛媛,张玉贤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护理基本技术技能考核方法的改革实践
龚媛媛,张玉贤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随着护理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技能考核方法已不能适应教学需求。为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将护理基本技术的技能考核项目、抽考方法、考核评分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一套新的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技能考核模式。
护理基本技术;技能考核;方法改革
护理基本技术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其教学过程中技能考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技能考核既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评估护理技能教学质量。然而目前学校的技能考核只注重操作流程,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使现有的技能考核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与临床“零距离”接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对传统的技能考核进行了改革。
1 传统技能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技能考核项目陈旧、内容单一
传统技能考核的项目陈旧,没有将一些临床上已经广泛使用的新技术如双腔气囊留置导尿术、中心管道吸氧等纳入到技能考核的范围。考试的内容单一,均为单项技能的操作。这样,学生既不能将所学操作和临床接轨,也不利于学生整体护理观念的形成。
1.2 技能考核的抽考方式单一
传统的技能考核是每学习一个单项技能操作后,由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进行考试。即只是抽考参加考试的学生,而没有对考试项目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这种抽考方式既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能充分发挥通过抽考节省人力和物力的作用。
1.3 技能考核的评分标准死板
传统的评分标准是严格按照校本教材《护理学基础实训指导》中的操作流程进行扣分,导致学生只按评分标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于重视操作的程序化,而忽略了以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此外还导致学生思想禁锢,没有创新意识。
2 改革措施
2.1 确定考核项目
根据课程内容和培养目标,结合应聘考试及岗位技能要求,确定考核内容。我院护理基本技术课程内容的组织是以护士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导向,按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过程中护士的工作任务分为8个学习情境和相应的81个实训项目。我们以学习情境为单位,进行模块化教学,每学习完一个学习情境,就对学习情境中所有的实训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抽考。如学习情境六(病情观察护理,见表1)包括13个实训项目。考试时根据临床上的使用频率和针对性[1],从13个实训项目中选择7个作为抽考项目。
表1 医院环境管理的考试项目
2.2 设计临床模拟病例
基于学生所学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结合该操作可能发生的情况[2],设计出与操作密切相关的、规范的多个临床模拟病例。通过模拟病例中的模拟情境和模拟患者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为了考查学生测量体温的技能,我们根据测量体温有口温、腋温、肛温3种方法,设计出因车祸外伤昏迷且双肩关节严重受损患者测量体温的模拟病例,以考查学生能否根据观察到的患者情况而采取合适的体温测量方法及相应操作技能的流程。我们以学习情境为单位,将所设计的模拟病例组合成题库,考试时再从题库中随机抽取。
2.3 完善抽考方法
2.3.1 根据监考教师的人数、操作的难易和所需时间,确定抽考人数 如病情观察护理学习情境的技能考核有7个考试项目,2节课监考时间,3位监考教师。根据每位教师可同时错开监考2位学生,在2节课的考试时间里,大约可以监考36名学生。
2.3.2 由自愿报名、教师点名和随机抽取等方式确定抽考名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自愿报名参加考试且被抽中的学生给予加分的鼓励制度。在这种鼓励制度的诱导下,学生会积极报名,但是注意不能将所有自愿报名的学生都列为考试对象,只能从自愿报名考试的学生中选取总抽考学生数的1/4,即从自愿报考的学生中选择9位进行抽考。而应将平时上课比较懒散、练习不积极以及上次操作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列为教师点名抽考的对象,以消除这类学生对抽考存在的侥幸心理,这部分学生占总抽考人数的1/4。要注意的是教师点名的时间应该是在学生练习操作时,根据学生练习时的态度,口头通知她们会抽考她们,但是不能告诉她们被抽考的项目,以此督促她们认真学习。最后剩余的1/2的抽考名单,在尽可能均衡每位学生考试次数的情况下随机抽取。
2.3.3 随机抽取临床模拟病例 在确定抽考名单后,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确定每位抽考学生的临床模拟病例。
2.3.4 根据自愿报名、学生练习时的态度及随机方式确定考试的先后顺序 由于考试是再次学习、巩固知识的过程,我们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在实训室观摩操作考核。通过观看学生操作和听监考教师点评以完善和纠正自己的操作。为了充分实现以考促学,我们还是会对考试顺序进行干预。由于第一、二个考试学生的操作对在旁边观摩学生的操作起到示范作用,所以我们从自愿报名的学生中认真甄选动手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学生,将其排在考试的前面,而将动手能力差、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安排在后面。
2.4 把握好宣布考签的时间
为了达到更好的抽考效果,考签最早只能在考试前半小时公布。
2.5 完善考核评分标准
由于传统的考核评分标准《护理学基础实训指导》只注重操作流程,我们在此考核基础上增加了对职业素养[3]和护患沟通能力的考核,并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进行构建(见表2)。
表2 考核指标及分值
2.6 考核结果反馈
每次考试结束后,公布考试结果。通过多次口头表扬自愿报名考试且成绩较好的学生,调动其他学生自愿报名考试的积极性。对于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采用私下谈话的方式,帮助其分析原因,指导其操作,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操作失误。
3 改革效果
3.1 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改革后的技能抽考通过鼓励加分制度和教师的口头表扬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成绩逐步提高。
3.2 有助于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评分标准中增加了对护生的仪表、与患者沟通能力、查对意识、无菌观念、爱伤意识的考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护士职业素质。
3.3 有助于学生整体护理观念的养成
通过临床模拟病例中的模拟情境和模拟患者,既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和临床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
3.4 增强了操作考核与临床的衔接性
选择临床上使用频率高、具有针对性的操作为考核项目,以人性化服务内容作为考核标准,解决了考试与临床相脱节的问题。
3.5 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技能抽考的过程也是模拟护理临床工作应激性的过程,能训练学生临危不慌的心理素质。
3.6 节省了传统技能考核所需时间和大量人力、物力
改革后的技能考核采用抽考的形式,通过3位监考教师在2节课的时间里,完成1个学习情境(7个项目)的考核,大大节省了传统考试所需的时间、人力、物力。
[1]龚海蓉,刘珍红.高职护理学基础技能考核方式改革的设想[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4):84.
[2]吴永琴,姜文莉,杨晔琴.《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考核模式改革的效果[J].护理研究,2006,20(5):1207.
[3]刘兰明,李向明,高海霞,等.职业基本素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G40-03
A
1671-1246(2011)08-0083-02
本文系2009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ZJGB200904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