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2011-10-30周冬根邓香兰
韩 颖,周冬根,邓香兰
(1.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9)
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韩 颖1,周冬根2,邓香兰2
(1.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9)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的心理变化以及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的情绪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肿瘤患者,观察心理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水平(SAS)和抑郁水平(SDS)变化。结果 肿瘤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前、后的焦虑水平(66.12±10.41、53.73±9.02)和抑郁水平(61.52±8.38、51.50±6.48)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情绪,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及预后。
心理护理;肿瘤患者;心理状况
肿瘤的临床发病率很高,当患者知道自己患肿瘤后会引起严重的心理变化,给治疗、护理带来不利影响。肿瘤患者会因片面的认识、频繁的检查、药物副作用大、复发率高、费用昂贵等原因产生烦躁、焦虑、恐惧、忧郁等心理问题。对于肿瘤患者的这些心理特点,笔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缓解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治愈或好转[1]。本研究分析60例长时间住院的肿瘤患者的心理特点,通过对比其心理护理前、后的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探讨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的积极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07年1~12月收治的肿瘤患者60例,年龄20~75岁,神志不清者除外。根据患者心理特征的不同进行分类,其中轻度焦虑18例、中度焦虑13例,轻度抑郁倾向24例、中度抑郁倾向13例,恐惧伴焦虑11例。
1.2 方法
1.2.1 量表评分方法及统计方法 60名研究对象均为住院时间超过1个月的肿瘤患者,在心理护理前,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2]给患者施测,判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同时针对不同的心理类型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1个月后再次用相同的量表对这些患者进行重新评定。评分由2名主治医师评定SAS和SDS,独立评分取其平均值,以汪向东等编写的《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为判断标准[3]。结果以(x±s)表示,数据统计均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处理。
1.2.2 心理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是护士在与患者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自己良好的行为、语言、表情、态度、姿势去影响患者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与行为,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痛苦,帮助其建立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心理特征不同,护理对策各异[4]。
(1)恐惧的心理护理:护士要以优美的职业语言主动和患者交谈,详细介绍病区环境,使其尽快适应环境、稳定情绪,耐心解释患者所患疾病的情况、护理内容、注意事项;细心倾听患者的陈述和心理需求,保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温度适宜,这些都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平静。另外,护士要多向患者介绍以往的成功病例,做好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护士的良好语言和有条不紊的救治程序,会使患者产生安全感。
(2)焦虑的心理护理:焦虑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性强、要求多,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得到高明的医术诊治和精心的护理。护士要热情、和善地对待患者,给其可信赖之感,要关心、体贴、安慰患者,劝其耐心接受治疗。在与患者交谈时,护士要亲切大方,举止文雅端庄,使用文明用语,使患者对疾病有所认识,对医务人员充满信心,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3)抑郁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存在的消极心理,护士一方面从尊重他们的角度出发,从侧面加以劝导、说服,向患者耐心宣传肿瘤方面的知识,引导肿瘤患者的思想向正确的方向转变,使其对肿瘤的治疗产生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护士要与患者多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提问题,对患者所提问题耐心听取、详细解释,使患者感觉到护士对他的重视;同时,护士还要有高尚的医德修养、熟练的操作技能,这些可使患者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去除消极因素,提高患者对生活意义的认识。
2 结果
在心理护理前60例肿瘤患者的SAS评分为(66.12±10.41)分,表示中度焦虑;SDS评分为(61.52±8.38)分,表示中度抑郁。心理护理治疗后SAS评分为(53.73±9.02)分,表示轻度焦虑;SDS评分为(51.50±6.48)分,表示轻度抑郁。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心理护理前后肿瘤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x±s,分)
3 讨论
患者一旦知道患上肿瘤后,首先,是感到害怕,因为癌肿意味着死亡;其次,因肿瘤检查多、手术范围大、治愈率低、药物副作用大、复发率高,导致患者有沉重的心理压力;第三,无论是手术、放疗还是化疗,费用都非常昂贵,家庭经济负担重,最终可能导致家破人亡。因此,恶性肿瘤患者往往容易失去治疗的信心,陷入痛苦的深渊。这些因素都会对患者的情绪和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1]。
恐惧是受社会上流传的“癌症治不好”这一偏见的影响,使肿瘤患者对肿瘤的治疗丧失信心,普遍产生将要离别人世的恐惧心理。而当医护人员不断地为他们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时,会更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恐惧心理。焦虑是由于肿瘤治疗药物比一般药物费用高,所以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或治疗费用依赖他人的患者思想压力较大,易产生焦虑不安[5]。抑郁是由于患者对肿瘤预后感到忧虑和不安,对自身的疾病缺乏治疗信心以及家庭经济原因等,患者容易产生悲观、忧虑和不安的心理。此外,年龄不同,心理各异。如年轻患者突遭创伤,往往心理焦虑,对生活产生悲观情绪,这类患者思想负担重,对预后期望值高;中年患者是家庭的支柱,家庭负担大、工作任务重、精神压力大,担心出意外,重担无人挑,心中充满绝望;老年患者对死亡的恐惧更加明显,渴望尽快康复,希望得到及时的治疗,周密的护理。
笔者通过对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系统分析,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缓解,并使患者处于较佳的心理状态,这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影响很大。
[1]孙玲.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7):660.
[2]张明岛.医学心理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4]陈秀英,汪贵琴,陈学建.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J].临床和实践医学杂志,2007,6(1):192~193.
[5]冯美荣,李锐.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医药杂志,2003,3(12):1108.
R195
B
1671-1246(2011)08-0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