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中职学生语文素养初探

2011-10-26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20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资质语文课堂

温 霞

(湛江卫生学校,广东 湛江 524037)

提高中职学生语文素养初探

温 霞

(湛江卫生学校,广东 湛江 524037)

中职学校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及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都有赖于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素养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化心理结构的建构而形成的,内隐的是个体的文化底蕴和语言资质,外显的是个体的语文应用能力。据此,中职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提升语言资质、沉积文化底蕴、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等3个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职学生;语文素养;语言应用能力

国家课程标准中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中职学校教育是在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2009年颁布的中职学校语文新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及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都有赖于语文素养的提高,而语文素养是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基础,是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的保证,因而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据巢宗祺先生的解释,语文素养就是“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即一个人在使用母语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语文修养和外在语文能力的综合。

从语文素养的构成来看,语文素养是个体通过语言文化心理结构的建构而形成的,这种心理结构是语言知识的积累、言语思维品质的发展、良好用语习惯的养成等要素的积淀。在语言运用场合上,这种心理结构往往透过个体的语言运用活动,展现出个体具备的文化底蕴,如文化品味、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和思想观念等,更直观的体现是个体的语文应用能力,直接表现在听说读写等方面。所以,运用语言时,个体的语文能力反映其语文修养,由个体的语文应用能力与个体具备的文化底蕴和语言资质共同起作用。

语文教育家李海林认为,语文能力就是指完成语文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即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过程中所形成的并对进程起稳定的调控作用的心理特征。因此,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内涵的重要表现,具体关系见图1。

图1 语文素养关系

由此可见,在语文素养的构成中,内隐的是个体的文化底蕴和语言资质,也就是个体在使用语言文字时的人性展现和语感力,外显的是个体的语文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过程中个体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通过3个途径的实施得到提高。

1 主动积累,提升语言资质

鲁苓在《语言、言语、交往》一书中提到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看法:一个人只有通过学习获得构造符合语法规范句子的能力,即具备语言资质,才能合乎语法规则地说出语句。

资质指人在智力方面的素质,而素质则是完成某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所以语言资质就是指具有言语行为的个体完成语言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这是个体从小学习运用语言的积累,经历了从少到多、由浅入深的过程。而实际语言知识的储备、言语思维品质的发展及用语习惯的养成是因人而异的,受到学生个人能力、努力程度及学习经历、社会生活的影响。对于中职学生,个体的语言资质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从而影响个体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成效。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在提升学生语言资质的过程中,可以以积累为主,设立分层目标;设计支持体系,辅助积累;及时检验,体验成效。

对学生具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将学生分成若干群组。而每个学习单元依据语文积累中背诵、规范书写、礼貌会话等几方面设立2个层面的提升目标:提高目标和拓展目标。鼓励群组成员相互协助,取长补短,通过各种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练习。对积累的每一个项目设立评价层级,依据循序渐进原则,学生在评价中以自身的进步不断争取上升的层级。

2 扩展情感领域,沉积文化底蕴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语言文化成果内化成个体生命的一部分,必然含有对人的情感、观念、人性、人格的教化,能促使个体个性心理结构的更新、改造和完善。

人文精神是语文的内核,人文情怀是语文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承载着人类社会精神世界的语文丰富而独特;语文的世界广大开阔,承载多元化理解和判断的语文丰富而独特;语文起于言语活动,归于言语活动,在语言交流中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情感性和个人性是其特征。所以,语文课堂是教师、学生、文本的交流场所,语文课堂只有精选教学内容,扩展情感领域,使语文充满人性美,使语文课充满人类的情感、人类的传统文化、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文明的变迁和时代的变化,文化底蕴才能成为学生语文素养内隐的一部分,在语文学习中潜移默化的累积。课堂上,内涵丰富的一篇篇美文,带给学生的是对真善美的理解和追求,对人类美好情感的热爱和向往,因此,语文课应以真情感人,塑造学生成为真诚的人;应与生活相连,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生命的人;应能帮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成为具有和谐个性的人。

3 亲身实践,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中,语言应用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然途径。在语文教学的成效评估中,学生能否灵活自如、得体流畅地运用语言,是语文教育成果最直接的体现。

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学生需要实实在在的语言学习和言语运用。每一节语文课应是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课。但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已成为中职语文教学的常态,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而语文考试单纯考的是课堂听讲的内容。这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需求恰恰相反。同时,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教材文本的目标是不明确的,教师一般都着重于讲述自己或专家对文本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没有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没有发言权。一堂语文课上完了,没有给学生留下可用的东西,或许只是残留了别人情感的碎片,以至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单纯听讲的环境中失去了进步的可能,知识难以转化为能力。

要改变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认识到学习语文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潜藏着学生语言资质的提升和文化底蕴的增加,语文素养就是在这个层面上体现的。其次,改变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不在于教师讲多少,而在于学生能用多少。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能够运用自如,学生要真正学会读书、学会表达,那么语文课堂给予学生实践练习的机会就不能少。设计课堂互动的环节,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相互表述、解释、描绘、论说以及及时的纠错和鼓励,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对文章形式进行讨论、探究,对精彩文段乃至各类应用文进行仿写、相互修改、集体评议、佳作展示,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第三,按照学生专业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安排语文活动,如消灭错别字活动、小舞台活动、主题宣传活动,延伸语文课堂学习,要求学生养成巧听、妙说、好读、勤写的习惯,从而在实践中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当学生会用、活用、巧用语言时,语文素养的养成和提高就显出成效。

中职语文课有责任给学生带来丰富的言语材料,在听、说、读、写的言语活动中使语言传递变得完美,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而语文素养的提高可以为中职学生专业学习及岗位核心能力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G420

A

1671-1246(2011)20-0088-02

Vol.29 2011 No.20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资质语文课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发布《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等4项资质标准
资质/荣誉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一壶春秋”壶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