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卫校学生饮食行为调查分析
——以甘肃省庆阳卫生学校为例
2011-10-26庞红威
庞红威
(庆阳卫生学校,甘肃 庆阳 745000)
中职卫校学生饮食行为调查分析
——以甘肃省庆阳卫生学校为例
庞红威
(庆阳卫生学校,甘肃 庆阳 745000)
目的了解中职卫校学生饮食行为状况,为制订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我校2 139名学生中进行饮食行为现状问卷调查。结果不健康饮食行为较为突出,其中95.70%的学生早餐食物摄取总热量不足;40.83%的学生晚餐摄入过多;12.85%的学生每日摄入的食物种类少于3类(包括3类);58.03%的学生长期在校门前的流动小吃点进餐,卫生无保障。同时,学生还存在着很多不良的饮食习惯:挑食偏食、爱吃零食、进食速度快、喜食麻辣等刺激性食品、口味偏咸、进食偏烫等。结论中职卫校学生的饮食行为存在很多问题,需及时给予适当的膳食行为干预,以提高护生的营养健康水平。
中职卫校;饮食行为;干预模式
中职卫校学生中有90%是女生,她们正处于第二性征和生殖系统的完善成熟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衔接阶段。青春期是人的第二个生长高峰期,也是体格发育的最后时期和知识增长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由于学业紧张,加之身体发育较快,需要消耗的营养物质明显增加,但由于饮食行为不合理而导致的消瘦、肥胖、贫血等营养性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解中职学生的饮食行为现状,以便于探寻切实有效的干预模式,笔者于2011年3~5月对我校2 139名学生的饮食行为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校一年级和二年级在校的2 139名学生(全体在校学生)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其中女生2 011名,男生128名,年龄均在15~19岁。
1.2 方法
采用24小时回顾法和膳食频率法进行问卷调查。在笔者监督下,学生现场独立填写、当场回收。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饮食行为与习惯、营养学基础知识等。其中发放问卷2 139份,收回2 139份,回收率100%,经整理,发现符合要求的问卷有2 023份,有效率达94.58%。然后利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饮食行为调查
2.1.1 用餐地点 我校为寄宿制中职卫校,学生用餐一般在学校餐厅或校外摊点,其中在校门外流动小吃点就餐的学生达58.03%,而校外流动小吃点多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同时,由于流动小吃点多以烧烤、煎炸等食物为主,学生长期进食这些食品容易导致肠道寄生虫病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而脂肪摄入过多也易出现肥胖、心脏疾患等问题,加之熏烤食品含有较多的致癌物,这也时刻威胁着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准确掌握学生的用餐情况,笔者以近1周午餐为准,对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我校学生1周午餐用餐地点统计[n(%)]
2.1.2 用餐分配 中职学生的三餐分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不用早餐(包括用量过少)和晚餐摄入过多。经调查,其中48.05%的学生从不吃早餐,47.65%的学生虽吃早餐,但进食量远远不够(只吃1个馒头或1个菜包子),其余学生摄入量虽够,可是种类单一,没有一名学生达到营养早餐的要求。从人体所需能量与时间分配标准来看,我校学生均存在着早餐不达标的问题。而在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晚餐摄入量过多,40.83%的学生承认一天吃得最多的是晚餐。具体调查数据见表2。
2.1.3 膳食结构 学生所进食的食品种类、数量都很少,部分学生一周内摄入食物的种类不能满足“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所需食品的要求。12.85%的学生一天所吃食品少于3类(包括3类)。在调查中了解到,食用速食食品的学生所占比例很大,53.63%的学生一日中必有一次午餐或晚餐以冲泡方便面的方式代替。具体调查数据分别见表3、表4、表5。
表2 我校学生三餐进食量情况统计[n(%)]
表3 我校学生近1周进食种类情况统计[n(%)]
表4 我校学生近1周每日摄取的食物种类情况统计
表5 我校学生方便面食用情况统计[n(%)]
2.1.4 口味偏好 调查发现,学生口味偏重,有17.66%的学生每日必食麻辣食品(以麻辣烫为主);而对于饮料和汤类,学生又喜甜味。学生的一日三餐普遍偏咸,68.00%的学生反映饭菜偏淡、无味,据统计,绝大多数学生每日食盐摄入量达到30 g左右,远超规定的2~6 g。另外,学生进餐时食品的冷热温差较大,表现在进食米、面、汤类食品和炒菜时,喜食偏烫,但在选择其他食品时往往偏冷,如酿皮、凉粉等。
2.1.5 其他不良饮食行为 中职卫校女生较多,存在着偏食、挑食、爱吃零食等诸多问题。另外,男生存在吸烟、饮酒(女生中也存在此类问题,在本次调查中,有4.11%的女生承认自己经常吸烟、饮酒)的问题,而且普遍有吃烧烤类食物的习惯。
2.2 基础营养知识调查
营养行为一般会受营养知识的影响。但在本次调查中,学生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高,其中77.37%的学生知道“中国营养膳食宝塔”;83.49%的学生知晓正常人每日食盐摄入量,认为应以清淡饮食为主;91.56%的学生知晓一日三餐热量分配比例(3:4:3);97.80%的学生关注饮食卫生。
3 讨论
3.1 营养认识与饮食行为的差异
自控力差是营养知识难以在饮食行为中体现出来的重要因素,54.00%的学生坦陈难以抵御饮食诱惑和其他学生的邀请。另有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偶尔一两次不卫生或不好的饮食行为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或者就算有后果也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对此,笔者认为应在教育中加强自控意识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明确必然与偶然的关系,更新、增加、丰富学生的营养学知识,摒弃不正确的饮食行为,自觉用知识指导行为。
3.2 正视客观因素
庆阳市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民众饮食以面食为主,水果、蔬菜季节性很强,3~5月正是西北青黄不接的时期,货品少,价格贵,因此食物原材料中甚少采用较多的蔬菜,这也是本次调查中学生食物种类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鱼、虾等海产品在西北地区供应少且价格昂贵,也难以在学生食堂中大量使用。另外,肉类产品除价格因素外,也由于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如回族等)或同宿舍学生因民族、宗教饮食差异和忌讳也不公开食用大肉或肉类食品等因素,导致学生肉类食品摄入不足。
3.3 改善传统的不良饮食习惯
受劳作方式的影响,西北农村多一日两餐,典型的表现是不食早餐或随便吃一个馒头喝两口水、晚餐量多且迟,学生受家庭习惯的影响,在校期间往往也带有上述两大特点。但学生学习任务较重,且多以脑力劳动为主,如不吃早餐或早餐进食过少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同时易诱发胆结石等疾病。而晚餐进食过多,由于餐后能量消耗少(活动量小、距离睡眠时间短等),易引起肥胖症。同时,由于胃内容物多,胃肠负荷过重,大脑处于激动状态,易导致失眠、多梦,久而久之,则引起神经衰弱等疾病。同时,饱餐也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会造成胰岛素B细胞负担加重,进而衰竭,从而诱发糖尿病。另外,饱食晚餐后,食物中部分蛋白质不能被消化吸收,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就会产生有毒物质,加之睡眠时肠壁蠕动减慢,相对延长了这些物质在肠道的停留时间,有可能导致大肠癌的发生。因此,改变传统的不良饮食习惯,建立科学的三餐分配制度,严格按照3:4:3能量分配方案,做到“早上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
3.4 加强营养健康教育
不良的饮食行为所造成的危害,除食物中毒外,均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显现出来,故部分学生对不良的饮食行为和习惯漠然待之。长期咸食、烫食等造成的严重后果需要较长时间的损害积累,这也是在后果出现前呼吁改变原有的饮食行为难以发挥作用的原因。另外,学生现有的营养知识大多来源于教师讲授,健康教育的教育者也大多为专业教师和专家,由于年龄、身份的差异,虽为权威但被青少年接受、信服的程度并不深,所讲内容也易被怀疑或不采纳,健康教育的效果有待加强。因此,针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有效的营养健康教育模式并大规模推行,是目前改善中职卫校学生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差异的有效方式。
3.5 开展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目前最易被青少年接受的、效果最好的营养健康教育方式。中职卫校学生生活、学习、住宿均在学校,其营养知识及饮食喜好、饮食方式等极易受同伴的影响,由于他们的年龄、学识、社会地位、认识等方面一致,故同伴间知识的交流易被对方接纳。为提高学生的营养知识掌握程度,改变学生的不良饮食行为,有意培训部分组织能力强、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在同伴之间进行广泛的、持久的营养知识教育,是目前的重要措施和主要方式。
G526.5
B
1671-1246(2011)20-0136-02
Vol.29 2011 No.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