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咨询态度的调查

2011-10-26郝志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20期
关键词:污名专业性心理咨询

郝志红

(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天津 300070)

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咨询态度的调查

郝志红

(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天津 300070)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自我隐藏度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污名3者之间关系。方法采取随机取样法选取314名不同年级的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量表、自我隐藏度量表和寻求心理帮助的污名量表进行调查,其中男生165人,女生149人。结果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女生比男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更积极。(2)自我隐藏度高的学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比较消极。(3)寻求心理帮助的污名量表得分高的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消极。(4)上过心理学课程的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积极。结论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高职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片面认识,遇到心理问题积极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咨询态度;教育调查

高职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经历的学业失败等负性体验较多,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1]。心理健康教育尚未被广大的职业教育者所重视,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生对心理教育缺乏了解,遭遇心理问题的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在诸多压力下不少高职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就目前相关的调查情况来看,虽然大部分高职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其利用率很低,更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是指个体在遇到心理或情绪困扰时,向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辅导等方式解决困惑的喜爱或不喜爱的程度。高职学生面对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压力,会产生心理困扰。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对有心理问题的高职学生来说,了解他们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是为其提供适当咨询和支持的一个重要步骤。对高职学生心理咨询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帮助心理咨询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咨询行为进行引导和干预,使更多有心理问题的高职学生主动接受心理咨询服务,愿意接受帮助。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天津市高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收回有效问卷314份,有效回收率98.1%。其中男生165人,占总人数的52.5%;女生149人,占总人数的47.5%;大一160人,占总人数的51.0%;大二154人,占总人数的49.0%。来自城市的高职学生有211人,占总人数的67.2%;来自乡镇的有103人,占总人数的32.8%。理工类176人,占总人数的56.1%;文史类138人,占总人数的43.9%。上过心理学方面课程的高职学生有105人,占总人数的33.4%;没上过这些课程的学生有209人,占总人数的66.6%。

1.2 研究方法

1.2.1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量表 本研究使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量表修订版[2],由29个项目组成,分为4个维度:对心理帮助需要的自我认知、对耻辱的忍受性、人际开放性、对心理健康专家的信心。本量表采用5级评分,从“非常不同意”(1分)到“非常同意”(5分)。所有项目的得分加起来,高分代表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有积极的态度。

1.2.2 自我隐藏问卷 Larson1990年编制的(Self-Concealment Scale),共10个项目。将所有题目的得分加起来,即代表自我隐藏的趋势。分数越高,自我隐藏的趋势越明显。本研究采用的是该问卷的中文修订版[3],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3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污名量表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污名量表修订版[4],包括2个维度,即自我污名和公众污名,共有10个项目,量表采用5级评分,从“非常不同意”(1分)到“非常同意”(5分),高分代表人们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有不良刻板印象,并伴随出现自我低评价和自我低效能。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稳定、可靠。

1.3 统计工具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高职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性别差异(见表1)

表1 高职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性别差异(±s,分)

表1 高职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性别差异(±s,分)

维度 男生 女生 t P总分对心理健康专家的信心对耻辱的忍受性对心理帮助需要的自我认知人际开放性3.017±0.321 3.232±0.412 3.355±0.467 2.825±0.512 3.352±0.411 3.224±0.311 3.245±0.433 3.544±0.435 3.014±0.487 3.466±0.478-2.612-1.212-2.911-2.430-1.464<0.05>0.05<0.05<0.05>0.05

以性别为自变量,对高职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女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总分显著高于男生(t=-2.612,P<0.05)。女生在对耻辱的忍受性这一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911,P<0.05)。女生在对心理帮助需要的自我认知这一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430,P<0.05)。而在对心理健康专家的信心和人际开放性这2个维度上的得分,男生和女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2.2 不同年级高职学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区别

以年级为自变量,对高职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不同年级的高职学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无显著性差异。

2.3 不同专业高职学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区别(见表2)

表2 高职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专业差异(x±s,分)

统计分析表明,理工类和文史类学生在心理咨询态度上有显著性差异(t=-1.304,P<0.05),即文史类学生心理咨询的积极性比理工类学生高。

2.4 自我隐藏程度、污名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关系(见表3)

表3 自我隐藏程度、污名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相关性

由表3可见,自我隐藏度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问卷的总均分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r=-0.275,P<0.05),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污名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问卷的总均分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r=-0.315,P<0.05)。自我隐藏度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污名不存在相关性。

2.5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以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为因变量,以自我隐藏度、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污名、是否上过心理学课程为自变量,采用强迫进入法(Enter)进行多重回归分析(见表4)。回归分析结果得出R=0.512,F=42.221,P<0.05,说明建立的回归方程是有意义的,而且3个自变量能够解释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总变异的30.7%。

表4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回归分析

由表4可见,统计学上达到显著的自变量有:自我隐藏度、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污名和是否上过心理学课程,说明这3个变量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有预测作用。其中,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污名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预测作用最大(β=-0.220)。

3 讨论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文献报道,性别、自我隐藏度和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污名都影响个人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从而起到预测作用[5~8]。而性别因素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作用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结论:女生比男生的求助态度积极,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更愿意心理求助[9]。男生、女生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上的差异可能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注重培养男性的独立意识和强者心态,而强调女性的温顺和柔弱,女性的依赖性和顺从性要比男性强,社会化的过程使女性更重视建立亲密的同伴关系)。所以,男生在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学习到的更多的是男性应该独立、坚强,而这种性别的刻板印象可能使男生寻求心理咨询的态度比较消极。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可以针对男生、女生的这种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对于女生,由于其依赖性比较强,对专家和权威的指点和帮助比较信赖,因而要引导她们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对于男生,针对其独立性比较强的特点,建议学校和家庭不应一味要求男生独立坚强,应该让男生挣脱这一传统束缚,敞开胸怀,寻求他人的帮助。教师也应该放低姿态,抛开说教,利用心理暗示达到教育的效果。

统计分析表明,自我隐藏量表的得分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问卷总分有显著的负相关,即自我隐藏度对高职学生寻求心理咨询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隐藏度高的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消极。Vogel等[10]的研究结果也同样显示,越倾向于不自我表露痛苦信息的人,越对心理求助抱有消极的态度。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会询问来访者许多个人问题,这也许会使来访者很不适应,容易使他们产生反感和防卫心理,这恐怕也是许多人不愿意求助于心理咨询的原因之一。

结果表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污名得分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问卷的得分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即学生的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污名得分越高,寻求心理咨询的态度就越消极,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这是由传统世俗观念对心理问题的歧视和偏见造成的,中国人习惯把心理问题和个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这使得人们在心理疾病上讳疾忌医,有了心理问题也不愿意承认。学生担心自己去心理咨询室时被同学看到,怕被他人认为患了精神病,认为去咨询就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向心理医生求助就表明自己没有能力处理自己的问题。因此,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污名成为妨碍学生寻求心理咨询的重要因素。

调查结果还表明,是否上过心理学课程可以预测学生寻求心理咨询的态度。通过开设心理学课程,丰富学生的心理知识,使学生对心理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学生的心理学知识越多、心理认知越正确,寻求心理咨询的态度就越积极,当出现心理困扰或情绪问题时,就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高职学校应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课,通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消除误解和错误观念,要让学生学会识别心理健康问题,懂得有些心理问题要借助于专业性心理帮助方能解决。

[1]郑开梅,郝志红,周萌萌,等.高职高专生抑郁情绪的团体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5):612~613.

[2]郝志红,梁宝勇.关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量表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1):1~3.

[3]Larson DG,Chastain RL.Self-concealment:Conceptualization,measurement,and health implication[J].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90(9):439~455.

[4]郝志红.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预测模型与干预实验[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9.

[5]Abe-Kim J,Takeuchi D,Hwang WC.Predictors of help seeking for emotional distress among Chinese Americans:Familymatters[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2,70(5):1186~1190.

[6]Addis ME,Mahalik JR.Men,masculinity,and the contexts of help seek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3,58(1):5~14.

[7]Atkinson DR.,Poston WC,Furlong MJ,et al.Ethnic group preferences for counselor characteristics[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89,36(1):68~72.

[8]Alkinson DR,Lowes D,Matthews L.Asian American acculturation,gender,and,willingness to seek counseling[J].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1995,23(1):130~138.

[9]Knipscheer JW,Kleber PJ.Help~seeking attitudes and utilization patterns fo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Surinamese migrants in the Netherlands[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1,48(1):28~38.

[10]Vogel DL,Wester SR.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3,50(3):351~361.

G526.5

B

1671-1246(2011)20-0132-03

Vol.29 2011 No.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资助(09YJCXLX024);天津医科大学社科基金项目资助(2009ky50)

猜你喜欢

污名专业性心理咨询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职业污名与离职倾向:牵连家人污名与家庭卷入的作用*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即刻停止以新冠病毒行污名化之举
大国“制”理:中国用制度优势回应西方污名化言论
中调协下发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登记通知
中宇银太陨石鉴定有限责任公司:专业性陨石鉴定机构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