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基础会计实验课程改革的构想

2011-10-25许海晏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3期
关键词:模拟实验凭证基础

许海晏

对基础会计实验课程改革的构想

许海晏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会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会计更是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实验课程的建设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着专业、学科的水平,而课程内容的设计与考核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积极探讨基础会计实验课程内容的创新与考核的完善,对促进会计实验课程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基础会计实验课程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已普遍设置了实践环节系列课程,充分体现了会计学科的务实性特点。作为基础课程的基础会计也一直非常重视实验课程的建设,但是目前仍旧存在实验内容比较单一和陈旧,且重核算轻监督的情况,其考核也仅靠学生考勤和作业成绩来评定,对学生真实水平的评价不够客观,这些情况不利于我们更好地建设实验课程,对其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拓展实验课程教学内容

(一)阶段模拟实验

阶段模拟实验是按照理论学习的阶段进行的分散式实验,在完成基础会计每章的学习后进行,其特点是与理论知识点紧密配合,使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该实验主要分为凭证填写、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三个阶段,要求经过实验练习,能够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运用借贷记账法,掌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的基本方法及处理,初步阅读和编制基本会计报表,把握手工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做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二)综合模拟实验

综合模拟实验是在完成阶段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对会计实务的综合性练习。

1.设计仿真式的实验资料

实验中可采用会计仿真式实验教学,即实验资料选择较为典型的企业,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实际工作中的会计人员如何进行会计实务核算。实验资料应尽可能涵盖模拟企业的主要经济信息,如模拟企业的基本情况、组织机构设置、各部门职能分工与权力范围、凭证传递程序、内部控制制度、各会计岗位职责、各账户期初余额、原始凭证、历史财务报表等,把学生放在实验的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了解模拟企业的生产过程、部门分工、内部控制等信息,从而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及时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安排实验内容时,还可以在准备的实验资料中有意加入一些不合法、不合理的原始凭证,也可故意设置一些凭证要素不齐全或手续不符合要求的资料,用这些外露或隐含的有问题的资料,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挖掘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并及时处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解决目前会计实验中只重核算,不重视监督的情况。

通过这种会计仿真实验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深化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

2.设置合理的实验岗位

综合模拟实验安排应体现会计实务要求,为每位学生指定相应的工作岗位,并通过角色互换,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工作岗位的基本业务操作流程、工作权限和职责范围,并培养不相容岗位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的专业意识。学生可以按三人一组分组进行实训,每组分别设置出纳、会计、会计主管三个岗位,一人一岗,分岗轮流模拟实训,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使其能够充分胜任会计行业不同的专业岗位,走向工作岗位后很快适应角色,并得到良好的职业发展。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10]由此可见儒家的前身是王官之学体制中的司徒之官,而司徒之官的职责便是辅佐君王,广行仁义教化。因此我们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司徒之官的职责不仅成为了其独立于百官的特征并且在自觉考察,自主选择,自觉涵养,自觉践履的过程中深深地影响着其行为方式与思维模式。

会计部门除了会计核算工作外,还会接触银行、税务、工商管理局等其它相关的单位。在实验过程中还应考虑扩大定岗训练的范围,根据企业经济业务循环,设置不同的部门及外部单位,让学生充分体会会计部门各类凭证单据的来龙去脉及交接手续,加深学生对企业经济业务的理解,通过交叉变换以适应不同的岗位,提高实验的效率和效果。

通过这样的安排,使学生一方面能熟悉明确各种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过程,以及原始单据和其他会计凭证在各个会计岗位之间的传递程序和方式;另一方面也能了解到财务部门与企业内部其他单位及外部有经济业务往来的相关单位的财务关系,掌握相关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

三、完善实验课程考核手段

在会计实验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将会计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及沟通合作能力。因此,在进行会计模拟实验考核时,要有完善的实验考核制度,采用科学、合理、可行的考核手段,不仅要兼顾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避免学生弄虚作假、实验走过场的现象发生。

学生实验课程的成绩应是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各项表现的综合结果,因此,实验考核要根据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各个环节中的表现,并结合具体实验的要求和特点加以评定。可根据实验内容将考核分为阶段模拟实验考核与综合模拟实验考核两项内容。

各部分考核所占实验成绩的比重

?

(一)阶段模拟实验考核

该考核是对学生个人素质的考核,包括基本考核和操作考核两部分,总考核成绩占会计模拟实验课学科成绩的50%。

即对实验操作的一般性考核要求,包括实验态度是否认真,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是否规范,账面是否整洁等。

实验态度考核主要根据实验中的出勤,学习态度、表现、课堂纪律等情况给予打分,注重学习过程的表现。

实验结果考核注重每个实验阶段要求提交的资料,将一个实验的每个阶段资料的分数累加给出一个成绩,包括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凭证资料,登记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的账簿资料,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资料等,每个阶段都给予分数记载,累加后即为本实验结果成绩。

2.操作考核

即对学生实验操作过程掌握程度的验证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考核学生对会计的基本理论掌握的程度;二是考核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验操作能力及规范程度;三是考核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能否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否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考核可以采取面试形式。

考核前将企业经常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事先做成题卡,考核时让学生根据抽到的原始凭证,先说明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然后编制记账凭证;再说明应登记的有关账簿,最后说明此业务影响到报表的有关项目。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打分。

(二)综合模拟实验考核

该部分主要考核每个小组不同岗位之间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包括结果考核、报告考核、互评考核和沟通考核,其考评成绩占会计模拟实验课学科成绩的50%。通过使用上述标准对学生实验操作进行考核,既能准确评定学生成绩,又能将实验成绩考核转化为激励学生认真、主动、独立完成实验的动力。

综上所述,只要在基础会计实验建设中积极拓展实验内容,并相应完善考核的方式和手段,不仅可以更加客观公正地得到学生的实验成绩,还可以在实验中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

猜你喜欢

模拟实验凭证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2021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中国农业会计》(月刊)收款凭证
《中国农业会计》(月刊)收款凭证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畅捷通T3凭证处理常见问题解析
射孔井水力压裂模拟实验相似准则推导
弹道修正模拟实验装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