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28例临床分析
2011-08-15曹健,周哲,靳寅
曹 健,周 哲,靳 寅
(淮安市淮阴医院眼科,江苏 淮安 223300)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变。随着临床上广谱抗菌素、皮质类固醇及抗病毒药物的广泛使用,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率逐渐增多,病情也更加严重,尤其在农村的发病率更高[1]。笔者对淮安市淮阴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2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真菌性角膜炎(刮片培养均证实为真菌)28例28只眼,其中男 18例,女 10例,年龄 16~71岁,平均45岁;农民23例,工人3例,学生2例。致病原因:各种农作物外伤史20例,配戴角膜接触镜2例,化学伤3例,不明原因3例。病程5~30 d,平均15 d。视力有不同程度下降,荧光素钠染色阳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确诊后每日生理盐水冲洗1次,给予5%那他霉素滴眼液(Alcom公司,批号:1m1006c)滴眼。角膜病变轻度及中度:滴眼1次·h-1,3~4 d后改为 1次·d-1;重度:每 0.5 h 1次,3~4 d后改为 1次·h-1,稳定后改为7次·d-1。均1滴·次-1。有虹睫炎者予阿托品散瞳;疼痛者则予消炎痛。适当应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补充充足的维生素治疗。疗程15~48 d,平均26 d。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红痛消失,视力恢复或提高(即视力提高3行及以上),荧光素钠染色阴性,前房积脓消失;2)好转:溃疡面部分愈合,视力提高1~2行,荧光素钠染色阳性,积脓减少或消失;3)无效:视力没有提高或下降,病灶无明显变化或扩大,前房积脓增加。
2 结果
本组 28例中:治愈 19例(67.86%);好转 7例(25.00%);无效 2例(7.14%),1例为溃疡面 7.5 mm直径,前房积脓最后角膜穿孔,后行结膜瓣遮盖术,术后情况良好,另1例行眼球摘除。有效率达92.86%。所有病例用药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真菌性角膜炎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自然转归差,其治疗十分棘手,在我国农民患者居多。由于农村的经济和医院条件的限制,常使患者延误病情,甚至失明。近年来,由于眼外伤增多,广谱抗生素、甾体激素的不适当应用及免疫抑制剂应用等原因,角膜真菌感染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已经成为角膜病致盲的首位病因[3]。抗真菌药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必需药物。那他霉素是第一种被美国FDA批准生产的眼局部用抗真菌药,抗真菌谱很广,包括镰刀菌属、曲霉菌属、枝顶孢霉属、青霉属、毛双孢属和念珠菌属等。那他霉素是从链丝菌培养液中分离出的四烯类抗生素,主要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形成多烯类固醇复合物,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细胞膜的特质运转,使真菌细胞内的基本成分流出而致细胞死亡。口服不吸收,注射给药毒性大,仅用于局部用药。因其难溶于水,临床上使用5%混悬滴眼液,眼部能治疗耐受且无毒性[4]。国外报道用于角膜真菌病的疗效较传统抗真菌药物好(如两性霉素、制霉菌素等)[5]。局部应用那他霉素可以在角膜实质层内聚积达到有效浓度,但在眼内液中却达不到,混悬滴眼液能与病灶表面坏死物结合而延长其作用时间,所以用于真菌感染的早期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滴眼1 d后症状就可明显改善,溃疡面可局限。故不失为治疗浅中层角膜溃疡的首选用药。对于中及重度的角膜溃疡,在使用那他霉素改善角膜溃疡表面后角膜变薄易致后弹力层膨出甚至穿孔,此时应及时行薄结膜瓣覆盖局部溃疡面,以增加角膜血运及抵抗眼内压力,促进溃疡愈合。
[1] 徐春军,姜华,杨姣,等.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观察[J].眼科研究,2003,4(2):223.
[2] 钟文贤,谢立信,史伟云,等.真菌性角膜炎654例感染谱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1):1681-1685.
[3] 谢立信.真菌性角膜炎[J].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0):638-640.
[4] 陈伟芳,王家平,庄国斌,等.纳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初步观察[J].眼科,2000,9(3):179-180.
[5] 秦启贤.临床真菌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