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民主政治功能探究

2011-08-15魏丽萍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多党合作民主党派政党

魏丽萍

(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15)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民主政治功能探究

魏丽萍

(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载入我国宪法的基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对政党制度的功能侧重强调其统战功能、社会整合功能、政治稳定功能等。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进步,政党制度的民主政治功能得以进一步凸显,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将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将试从基本政治制度与民主政治关系的角度来探究当今中国政党制度的民主政治功能。

政党制度 民主政治 功能

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孕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进步,政党制度的民主政治功能得以进一步凸显,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将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然而,当前学界对我国政党制度的民主政治功能认识存在误区,国外一些学者视中国政党制度为一党制,国内一些人也认为中国的政党制度在民主的程度上不如西方的两党制、多党制,否认或忽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民主政治功能。基于此,我们更要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民主政治功能,这对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发挥其特点和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民主化孕育了中国政党制度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政党是作为封建专制主义的对立物,伴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产生的。从18世纪政党在英国议会出现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发展都是在政党的直接或间接领导下进行的。政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已成为现代国家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与条件。我国政党制度的产生虽晚于西方国家,而且情况也更为复杂,但仍然是伴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产生的。

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尤其是近代在将近110年的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起抗争。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并效仿西方国家设立议会、实行多党制。一时间,政党林立,大小政党达300多个。然而这些政党成立后只醉心于议会政治,为了争权夺利而相互倾轧,致使议会制最终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无法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实行一党专制,独揽国家一切权利,打击和迫害民主进步力量,这种政党制度违背了民主政治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违背了中国政治发展方向,最终被历史所抛弃。

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迫切需要产生适应中国国情的新的政党制度。这一历史责任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承担了起来。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团结全国各革命阶级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主要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成立的各民主党派,有着反帝、爱国、民主的政治要求,是中国社会的进步力量。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并在严酷斗争中为实现共同的目的而不断加强了这种关系。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斗争中,确立了在中国各种革命力量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在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于1948年4月30日发布了“五一”口号,这立即得到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公开、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参加新中国国家政权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二、中国政党制度民主政治功能表现形式

多党合作的根本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民主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价值取向,也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具有核心一元而结构多元的特点,在长期的实践中凸显了强大的民主政治功能。

(一)在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中体现民主政治功能

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党内民主的实现将发挥巨大的示范效应,从而推动人民民主的最终实现。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在整个国家政治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改革和完善中国的政治体制,推进政治文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党内的状况,取决于党的建设机制。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民主功能的发挥也取决于中国共产党。

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多党合作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和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示范效应和推动作用下,各民主党派也会加快民主化进程,组织透明度和制度化程度不断提高;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通过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更主动地行使其民主权力,从而带动人民民主的实现。

(二)在政党相互监督中体现民主政治功能

监督是人民民主的重要保证。在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可以互相监督,而更为关键的则是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需要民主党派的监督和制约,才能避免走向腐败或决策失误。从权力监督的角度来说合理合法的监督有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加强。中共最初提出“多党合作、长期共存”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相互监督”。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所谓相互监督,当然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主要监督共产党的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但是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共产党更为有益。”[1](P234-235)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政治上与共产党是平等的,但其所处的位置比较超脱,具有自身独特的视角,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各方的意见,而且直接参加国家管理,监督的内容比较广泛。因此,民主党派的监督有利于发扬民主,凝聚民心,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三)在公民政治参与中体现民主政治功能

政治参与是公民在政治运行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和利益以影响国家政治决策和国家行为的活动。政治参与的扩大成为民主的重要内容和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亨廷顿认为,现代政体与传统政体不同之处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参政水平的不同。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政党制度获得认同、支持的重要途径,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建立公民政治参与法律的、制度的、程序的保障,拓宽公民参与的途径是政党制度政治民主化功能的基本要求。而政治协商使得尽可能广泛的社会阶层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来,从而在政治参与中体现和实现了民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公民的政治参与开辟了制度化渠道,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政治体制,扩大了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巩固和扩大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积极稳步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在政治参与的广度上表现为不断扩大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今天,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主体结构日益广泛,包括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等社会各方面、各领域、各行业,基本上涵盖了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各个阶层,人民政协的主体结构与日益分化的社会结构相适应,进一步提高了政治参与的广泛性。而在参与的深度上,多党合作制度则保障了各民主党派民主协商、参政议政和政治监督,各民主党派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增强了社会的政治凝聚力,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制度在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制度在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活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这一制度,各民主党派选派代表直接参政议政,或者以政党形式参与民主协商与监督,并以其所联系的群众为依托,广泛吸纳和反映来自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保障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有助于发挥政党制度的民主政治功能,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和独特优势。

[1]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D665

A

1671-2803(2011)05-0052-03

2011-06-25

魏丽萍(1980—),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副主任科员。

责任编辑:水 木

猜你喜欢

多党合作民主党派政党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论多党合作视角下的“同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