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症状不典型的儿童急性肠套叠的诊治体会

2011-08-15石珩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肠套叠扫查灌肠

石珩

河南宁陵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宁陵 476700

症状不典型的儿童急性肠套叠的诊治体会

石珩

河南宁陵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宁陵 476700

目的总结不典型儿童急性肠套叠的诊治体会。方法14例患儿均在发病24 h内经B超扫查和空气灌肠确诊、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经空气灌肠1次复位成功,顺利康复出院。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 a,无1例复套病例发生。结论对以阵发性哭闹不安就诊、拒乳,特别是伴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首诊医生必须想到肠套叠的可能,尽早采取腹部B超扫查及在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及时复位治疗。

儿童;肠套叠;诊治

急性肠套叠是儿童肠梗阻的主要原因,80%发生在2岁以下的小儿[1]。在基层医院,几乎所有患儿首先就诊于小儿内科。若不同时具备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3大典型症状,或首诊医生缺乏临床经验,常因不能早期确诊而延误治疗时机。2006-01~2010-01,我科共收治14例症状不典型的儿童急性肠套叠。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认真、细致体格检查,很快经B超扫查确诊为急性肠套叠。全部在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患儿中男9例,女5例;年龄4个月~4岁,其中年龄<2岁12例。发病至就诊时间4~12 h;就诊至确诊时间6~18 h。发病至确诊治疗时间均在48 h以内。临床表现:全部患儿均以阵发性哭闹不安就诊。伴蛋花样腹泻8例,进乳后出现不同程度上腹饱胀伴呕吐7例,发热5例,排果酱样大便2例。心肺听诊均无异常,腹部听诊肠鸣音亢进。本组仅有1例在右中腹可扪及不具体肿块。无1例同时具备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三大典型症状。

1.2 诊断方法 本组14例患儿中,除1例右中腹可扪及不具体肿块者直接在普外科门诊就诊外,其余13例均在乡卫生院内科按消化不良、细菌性痢疾等治疗。由于阵发性哭闹不安等症状无明显好转,随转入我院普外科。14例患儿均行X线腹部立位透视,发现小肠不同程度扩张、积气。1例右中腹扪及不具体肿块者,可见相应部位有1无气体阴影。为明确诊断遂进行腹部B超扫查,均在右侧腹部探及含有气体的包块影。急请放射科医生会诊,结合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急性肠套叠。由于本组患儿病期尚未超过24 h,又无腹膜炎体征,因此,在充分与患儿家长沟通,说明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和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行空气灌肠,以确定诊断和进行复位治疗。

1.3 治疗方法 (1)禁饮食、应用镇静剂、放置小儿肛管。(2)在X线透视下,用灌肠器以60 mm Hg压力将空气经肛管灌入结肠内,均发现气体通过升结肠受阻,肠管受阻端呈杯口样改变并可见软组织包块阴影,进一步证实为肠套叠。(3)继续注气加压至80 mm Hg左右,空气顺利进入小肠,提示复位成功。(4)继续留院观察,治疗24 h症状消失,恢复正常进乳后出院。

2 结果

根据临床表现、X线腹部立位透视、腹部B超扫查及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检查,本组患儿均在发病48 h以内得以确诊和治疗。发病至就诊时间4~12 h;就诊至确诊时间6~18 h。行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全部1次复位成功,阵发性哭闹不安、呕吐等症状逐渐消失。恢复正常进乳后未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未发生肠穿孔等并发症,均顺利康复出院。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 a,无1例复套病例发生。

3 讨论

3.1 发病原因 儿童急性肠套叠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95%为原发性,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儿童肠管的系膜较长,盲肠活动度过大,当肠功能失调、蠕动异常时,容易诱发套叠。(2)饮食不当和天气变化也可使肠蠕动紊乱发生肠套叠。(3)病毒感染如腺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可引起回肠集合淋巴结增生、肠壁增厚、肠蠕动增强,导致肠套叠。(4)儿童免疫功能不健全,肠壁局部免疫功能易被破坏,肠蠕动紊乱引起肠套叠[2]。

3.2 临床表现 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是肠套叠的三大典型症状。对具有典型症状的患者,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小儿除了哭闹不安和拒乳外,不能用语言表述其痛苦,加之农村地区的患儿到基层医院就诊较早,同时完全具备三大典型症状的病例在农村地区的基层医院并不多见,故几乎所有患儿首先就诊于小儿内科。本组13例患儿以阵发性哭闹不安首先在内科门诊就诊。伴蛋花样腹泻8例,进乳后出现不同程度上腹饱胀伴呕吐7例,发热5例,排果酱样大便2例,仅有1例在右中腹可扪及不具体肿块。无1例同时具备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三大典型症状。因此,在农村地区基层医院工作的小儿内科医生,对以阵发性哭闹不安就诊、拒乳,特别是伴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必须想到肠套叠的可能,尽早采取腹部B超扫查及在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否则将延误治疗时机,酿成严重后果[2]。

3.3 诊断临床 症状、体征、X线腹部立位透视结果可为诊断提供依据,腹部B超扫查结果对确诊更加重要:(1)无创伤、可重复检查。(2)可探及腹部含有气体的包块影,为下一步空气灌肠确诊和复位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目前腹部B超扫查已被列为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检查[3],本组病例也全部经腹部B超扫查初步确定诊断。(3)在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不但是最终确诊的依据,而且可同时行复位治疗。

3.4 治疗 除发病>48 h或怀疑套叠肠管已有坏死可能者需手术治疗外。绝大多数早期急性肠套叠儿童,在X线透视下,空气、水或钡剂灌肠治疗,可成功复位。但需注意:(1)围治疗期给支持治疗。(2)灌肠复位必须在X线透视下进行,并密切监视,控制压力,预防发生肠破裂。(3)若注气加压至80 mm Hg时,空气不能进入小肠,应停止加压,急诊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方式应根据套叠肠管的血运情况酌情行套叠复位术或套叠肠管切除吻合术。(4)复位后,继续严密观察12~24 h,若无复套征象,再予出院。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59.

[2]张帆,沈怀云.小儿不典型肠套叠的诊治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2006,4(5):534-544.

[3]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7-290.

(收稿 2011-02-19)

【中图文分类号】 R574.3

B

1007-8991(2011)04-0092-02

猜你喜欢

肠套叠扫查灌肠
钢板超声波自动扫查方式对探伤覆盖率的影响
TOFD检测中初始扫查面盲区高度确定方法分析
基于RCC-M标准的对接焊缝超声波扫查工艺及其分析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浅谈高速铁路钢轨焊缝探伤标准化作业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P物质测定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