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1-08-15杨利玲
杨利玲
江苏射阳县兴桥镇卫生院妇产科 射阳 224311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产妇健康,甚至危及产妇生命。有效及时的护理对于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十分重要。对2009-12~2010-04 6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年龄22~38岁,平均31岁;初产妇32例,经产妇28例,其中行剖宫产25例。出血时间发生在2 h以内者52 例,占86.7%,2 ~24 h者8例,占13.3%。
1.2 出血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23例,占38.3%。胎盘因素13例,占21.7%,其中,前置胎盘5例,胎盘粘连8例。软产道裂伤17例,占28.3%。凝血功能障碍7例,占11.7%。1.3 出血量测量方法 采用容积法、面积法和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1)容积法:用聚血盆收集血液测定出血量,用于产后2 h内。(2)面积法:10 cm×10 cm两层湿纱布计10mL,用于分娩2 h内。(3)称重法:专用计血量纸进行称重失血量(血液比重1.05=1 mL),用于产后2 ~24 h。
1.4 护理方法
1.4.1 产前保健:提高孕妇的孕期保健意识,加强孕前及孕期妇女保健工作。教会孕妇掌握孕期相关知识的同时,建立孕妇产前检查档案。对存在发生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孕妇,如多胎妊娠、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妊高征、妊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及肝病等,加强管理,提前入院一做好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减少人工流产的次数,以降低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
1.4.2 心理护理:一旦产后出血发生,产妇会表现出异常惊慌、恐惧、手足无措,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危,把全部希望寄托于医护人员,但由于出血过多与精神过度紧张,有些产妇很快进入休克昏迷状态[1]。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善于把握时机,及时进行心理治疗及护理,以配合抢救。并要求主动热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疾病有关知识及诊疗措施向患者讲清楚,并随时纠正她们对出血的错误估计,以清除其顾虑和恐惧,提高患者同休克作斗争的信心。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如抚摸或帮其擦汗等,即使是苛求,也不可指责。在病情的观察中,若出现好转趋势,应告诉患者,使其良好的心理状态不断得到巩固和强化[2]。
1.4.3 产时护理:严密观察和正确处理产程。第一产程要密切观察宫缩、宫口扩张、胎头下降、胎心、破膜等情况。鼓励产妇少量多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多喝水,宫缩不强、未破膜,可适当活动,不要过多干预产程。第二产程指导产妇屏气,正确运用腹压,以加强产力。第二产程延长,应及时查找原因,尽快结束分娩。正确选择会阴侧切的时机,认真保护会阴,接产时切忌胎儿娩出过快。第三产程不要过早牵拉脐带,胎儿娩出后,若无胎盘娩出迹象,可等待15 min。15 min后,仍无剥离征象,采取生理盐水20 mL加缩宫素10 U脐静脉注射。若出血较多,立即行人工剥离胎盘术。胎盘娩出后,要仔细检查胎盘、胎膜,并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撕裂及血肿。产后2 h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产妇应留在产房内观察2 h,注意听取产妇主诉,仔细观察产妇的精神状态、血压、脉搏、宫底高度及子宫收缩情况、阴道出血量以及会阴阴道有无血肿,记录0.5 h/次。协助产妇排空膀胱,鼓励母亲与新生儿进行皮肤早接触。
1.4.4 产后出血的抢救与护理: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迅速有效补充血容量,建立双途径静脉通路,尽可能用留置针头。掌握正确的静脉输液速度,快速输液的同时要注意产妇的自觉症状,防止输液过快过多而导致急性肺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地吸氧。产后出血易发生休克,在采取保暖、吸氧、积极促进子宫复旧的同时报告医师,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立即急查血型、配血,协助医师完善各项检查,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应在短时间内补足失血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精确测量出血量并详细作好记录。徒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使子宫壁血窦闭合。产妇回病房后,做好交班。病房护士每隔30 min观察病情,按压子宫底1次/h,观察出血及宫底高度,认真统计出血量,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注意有无肛门坠胀,有无膀胱充盈,产后4 h督促排尿,若6 h未排尿进行诱导排尿[3],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同时注意观察尿量及颜色,保持外阴清洁,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结果
本组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后,60例产后出血患者均治愈出院。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 mL者。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2%~3%,由于受测量和收集血量的主观因素影响,实际发病率更高[4]。本组资料显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与吴雪霞[5]报道相符。在临床中,子宫收缩乏力往往在产程中已有所表现,使得产程缓慢或停滞,延续到胎儿娩出,胎盘剥离后,由于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对存在有产后宫缩乏力危险因素者,分娩前建立静脉通道,胎儿头娩出后常规宫底注射缩宫素1 U,产时出血超过200 mL者,再加缩宫素20 U静滴。国内有资料表明,产后2 h内总失血量可以较好反映失血情况,产后2 h是观察的重点。本组资料也证明了这点。因此,要特别重视产后2 h总失血量的观察,按压宫底1次/3min,准确记录出血量,及早发现出血现象,防治产后出血的发生。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本组60例产后出血患者均治愈出院。
总之,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急而危险,观察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严重危害产妇生命安全。临床上应加强孕期护理,重视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正确的观察和处理产程,正确应用缩宫素,力戒医源性急产;提高助产技术,避免软产道裂伤。
[1]刘纯艳.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60.
[2]程晓红,胡燕.产后失血性休克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6):825.
[3]何穗贞,周小玲.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J].中国妇幼保健,2005,18(17):2 191 -2 192.
[4]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4-459.
[5]昊雪霞.146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3,2(4):238 -239.
(收稿 201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