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探究
2011-08-15孙明侠
孙明侠
(大连市沙河口区西南路小学,辽宁大连 116021)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探究
孙明侠
(大连市沙河口区西南路小学,辽宁大连 116021)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天空,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感染力,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课程的导入形式变得多样,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借助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生动、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授《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一课时,首先把中国成功载人飞抵月球的辉煌壮举的画面展示在学生的眼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接着教师可提问,在飞船上来了一批特殊的乘客,这批特殊的乘客是谁呢?他们来干什么呢?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舞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方式、手段等,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之后,即可将自己收集到的的信息以幻灯片、个人网页的形式展现出来,亲身实践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中的运用。例如在学习《索溪峪的野》一课时,作者对索溪峪的“山”的野,进行细致的介绍,尽管文章言语丰富、形象,但这些介绍仅局限在文字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索溪峪的资料,然后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自己制作幻灯片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从网上下载幻灯片模板,然后将自己搜集到的一幅幅画面精心制作成幻灯片,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会对各种描写山势的词语有进一步理解,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成果,不但有助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从听到说,从阅读到写作。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愫,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如教学《小木偶的故事》时,利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声形并茂的效果,在屏幕上栩栩如生地再现小木偶三次在不同的情况下笑嘻嘻的表情这一情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对故事进行深入思考,明确了只有一种表情是不够的,进而懂得再好的东西也不能是唯一的,并由此充分展开想象力,续写小木偶的另一个故事。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链结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语文的复习、练习课中,多媒体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要在复习时避免无效信息的重复传授、无效训练的简单重复,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在复习课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复习知识,将它们列为图表的形式,在这上面显示一些相关的比较内容,有助于学生获得直观性的理解,还可以将各个复习内容制成相关的图片,从中找到它们的联系点,让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印象,达到最佳的复习记忆效果。
[责任编辑: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