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峪不“野”
2016-10-20李浩然
今天,我在语文课上学习了一篇课文——《索溪峪的“野”》。由此,我想到暑假去索溪峪旅游的经历,心中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索溪峪真的“野”吗?
那时正值旅游旺季,索溪峪每个景点的缆车、客车都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一大早,我们团就赶到了天门山缆车等待区。看着那黑压压的人群,蜿蜒盘旋的长队,再加上骄阳烈日,大家心里难免有些急。突然,我们后面的旅游团中有两人踩着护栏杆翻杆而过,一下子从队伍最后插进了我们的团队中。他们就如同两枚炸弹,使我们的队伍一下子乱了套,指责声、谩骂声轰天而起。有几个性急的还和他们吵了起来,甚至差点动了手。看着他们那吵得通红的脸,我的脸也发起烧来。后来经过双方导游的调解,事情虽然和平解决了,但是大家的游兴也随之一落千丈。
第二天,我们在迷魂台游玩。大家正沉浸在优美的景色中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哎呀,真讨厌!”我扭头望去,发现不远处的树杈上竟然被游客挂上了饮料瓶,引得蚊虫乱飞。“真扫兴!”又有游客低声说道。那是一棵千年古松,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正挑着这个饮料瓶展示给我们看,好像在说:“看到了吗?这就是你们的现代文明!”我气极了,跑过去想把饮料瓶扯下来。可是,我太矮了,跳起来也够不着。这时,爸爸过来把我抱起来举过头顶,我这才取下了这被人丢弃的“文明”。我们的行为引来了围观游客的掌声,还有游客给我们父女拍了照。我们用行动对松树爷爷做了承诺。
后来,我往这只空瓶子里装了几颗小石子,一路走,一路摇,倒也好玩。几个同行的小朋友见了,也纷纷捡来矿泉水瓶,效仿我做了别致的摇铃。就这样,我们一直把这些垃圾摇下了山,扔进了垃圾箱。
真巧,一月后的今天,让我从课本上又重温了索溪峪的美。不过,与个别游人相比,我觉得索溪峪还不算“野”。
【指导老师:李康清】
对比点评
《索溪峪的“野”》主要讲了张家界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及人的特点。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突出了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抒发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及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之情。
既然“野”是索溪峪突出的特点,是索溪峪美的象征,那为什么李浩然同学又说索溪峪不“野”呢?习作标题中表否定意义的“不”字,犹如重磅炸弹一般,给了读者轰然一击,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行文过程中,小作者重点选取了旅游途中见到的两个不文明现象进行描写,折射出索溪峪的自然美遭到了破坏,自然也就谈不上“野”了,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