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2011-08-15郑恩
郑 恩
(福建师范大学 附属小学,福建 福州350007)
“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郑 恩
(福建师范大学 附属小学,福建 福州350007)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一切创造发明,都不是靠别人教会的,而是靠自己想,自己做,不断取得进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积累的过程。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人本思想”在小学基础教育中的体现。相对于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信息技术则更具有操作性强、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特点,因而信息技术学科也是“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教育中运用的前沿阵地。在新形势下,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一、“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前提条件
首先,“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从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是新课程标准的首要要求。要想使“自主学习”模式得到顺利实施,教师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才能诱导学生“自主学习”。[1]教师的教学重点,要由知识的机械讲授,转变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经验的总结上。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不想探索、不会探索,到主动探索、会探索。实施“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全部教学内容全盘托出,而要主动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悬念,让学生通过分析和理解,能够推测和预计问题的可能结论,提高教学过程的独创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每个学生个体的理解力、接受力都不同,在教学中差异性较为明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在教学内容上做适当调整,按照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顺利实施。[2]教材具有普遍性,教师要提前进行教材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要在头脑中形成“基本”与“扩展”任务,按照“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个性和差异的原则”,针对不同的能力水平的学生进行差异化引导,为他们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及时进行激励,调动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主观能动性。
二、“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创设兴趣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动机
兴趣是人从事所有活动的动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是唯一的有效途径。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可以真正的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信息技术的主动学习需求。一方面,可利用小学生好奇心较重、注意力分散等心理特点,从游戏入手,进行知识的引导,让学生在“玩”中学信息技术,使学习不再枯燥,而充满乐趣。[3]例如:在训练低年级学生鼠标的基本操作时,可通过windowsXP中自带的打雷、纸牌等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迅速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针对中年级学生的指法训练时,可在网上下载“警察抓小偷”、“打飞机”等游戏软件,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又如在学习“画图”时,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启动和进入“画图”工具、基本的线条、颜色等操作方法后,可把美术教师请入课堂,把单纯的计算机课变为一节美术课和计算机结合的复合课型,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活学活用,激发他们更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欲望。在学生对“画图”的兴趣基础上,再进行“金山画王”的教学,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除游戏外,还可以将教材中没有的计算机知识的小技巧,用适当的方法透露给学生。例如:在学习文件的复制和粘贴时,在学习完鼠标左键进行直接拖拽操作后。可引导学生:“大家观察鼠标有几个按键?那么除了左键,鼠标的右键都有什么功能呢?和复制与粘贴有没有联系呢?”这时,学生都会在电脑上按鼠标右键,试图发现右键有什么样的新功能,最终发现通过右键也可以实现文件的复制粘贴的功能。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中只有创设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氛围,才能有效驱动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的探索、思考活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是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如何提问题,是教师的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相对于传统课堂中教师直白、机械的提问,新课标则要求教师要立足于“探究式”的学习层面进行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是“一锤定音”的问题,而是在教师的问题提出后,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学会“我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应该怎样提出问题”。例如:在学生学习《让网页图文并茂》一课时,教师可以提问:“我认为在文档中插入多个同样的图片,只有每次都进行‘插入’,而后进行效果的调整,同学们同意我的观点吗,你有其他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吗?”这时,会有同学提出问题,用复制和粘贴的方法不也可以实现插入多个同样的图片吗?而且还不用每个都改变效果。”最终,通过这样的问题,使学生敢于“质疑”,学会如何“质疑”与提问。又如:在学习《我为学校添绿色》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曲线工具的操作方法。教师可先为学生展示出学校教学楼的设计效果图,问学生:“你能说说在这幅画里,使用了哪些工具吗?”学生们会回答:“矩形、直线、颜色填充工具”等等。随后,教师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只用直线工具,在教学楼效果图旁边绘制的花、草、树、木。学生们这时自然要提问:“老师,您画的花草树木的叶子和枝干的形状怎么都是直线的?”从而最终引出曲线工具的使用的相关知识。教师可把电子版的教学楼效果图复制到每个学生机器中,让学生通过橡皮、喷桶和曲线工具进行修改。通过教师这些行之有效的问题组合和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紧紧围绕着自主学习的主线,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组织合作型课堂学习模式,让学生学会探究问题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广泛开展互动学习,不但强调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更加强调学生与学生的互动。[4]而合作型的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学生可以在与同学的共同探讨中开阔视野,纠正错误。合作性探究,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同伴面前,更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可参考学生的能力水平,组成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利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为小组设立学习目标,展开小组间的竞争。通过竞争和评比,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出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合作式的学习中,共同学到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律的意识。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上的差异性,指导各小组采取讨论、观察、试验、信息搜集。使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例如:在学习《制作电子报刊》一课时,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制作一份《我的校园》为主题的电子报刊。每个小组设置一名组长,让学生自行协商,进行分工合作,明确每名学生的任务,使其都能按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共同完成作品。有的学生负责收集校园的电子图片,有的学生负责编写文字介绍的资料,有的学生负责报刊的整体布局与设计,在每位学生完成后,最后在大家的监督下进行资源整合,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与成功的喜悦。
(四)改变评价机制,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如果学生做一件事情总是失败,那么一定会对这件事情失去兴趣。因此要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要实施自主学习模式,就必须对传统的单一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以“掌握知识的量”为唯一目标的学生评价方式,树立“知识的质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评价观念,让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首先要得到自我的认可,再得到教师认可,得到最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首先要由“目标性”评价转变为“形成性”评价。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的评价体系,以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来衡量学习效果,不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这种传统的评价已不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实践中,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是怎样掌握的,观察学生能否在学习与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否去主动的搜集、整理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等。其次要由“定量评价”转变为“定性评价”。在现实教学中,对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中形成的能力、兴趣、习惯、方法等各方面的评价都是用量化考核难以达到的,而用“定性评价法”则可通过同学、老师的观察、体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表扬,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在掌握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地涉猎新知识,最终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由课堂扩展到生活中,把新知识的探索作为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可以在幻灯片、WORD等课程结束后举行作品展示活动,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学生互相评价,增强评价的多元性和主体性。通过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结语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这些是实施“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创设兴趣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动机;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三要组织合作型课堂学习模式,让学生学会探究问题;四要改变评价机制,让学生体验成功。
[1]廖国森.小学生自主学习探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05):15-17.
[2]吴品杉.“研究性学习”的探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1,(08):9-11.
[3]滕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12):26-27.
[4]蔡春燕.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4,(04):21-22.
[责任编辑:郭一鹤]
郑恩,男,福建福州人,本科学历,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