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教学在互动中有效生成

2011-08-15林波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8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教学

林波

(福州第一中学,福建福州350001)

中小学教研教改

让课堂教学在互动中有效生成

林波

(福州第一中学,福建福州350001)

究竟什么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学状态?很多人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求索。笔者认为,理想的教学状态应该是在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经过师生双方的主动交流、互相碰撞,自然而然生成的结果。它不是教师的有意安排,而是在目标引导下师生互动的随机生成;它不是漫无目的的“自主”,而是以目标为“目”,以课本为“纲”;它不是只求表面的热热闹闹,而是思维的涌动与活力的迸发。特别是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只有确确实实的实现了师生互动,才能有效生成精彩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

一、精心准备是前提

只有有效互动才能实现有效生成,但有效互动有个必要前提,那就是精心准备,没有精心准备的互动只能是盲目互动,根本不能达到生成的目的。精心准备首先要把握学生状况。为达到有效互动的目的,教师必需事先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需要、个体差异等,确定学生政治学习的原有基础和历史学习的现实需要,为学生找准学习的起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其次,要制定有梯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是第一个层次的要求,探究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是第二次层次的要求,培养丰富的情感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最高的要求,也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而第三层次是以第一、二层次的达成为基础的。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对这三个层次的目标要进行有梯度的设计。

二、有效提问是关键

有效提问会引起学生注意,使之进入教学情境,并能促进学生思考。这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基础与前提。

1.提问要能促进学生思维。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为达此目的,首先,问题要难易适中,使学生能够接受。例如,在讲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时,就可以先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出静止的概念,紧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静止的两层含义):李明明正坐在家里看电视,她的空间位置有没有变化?李明明从出生到死亡一直发生变化,她能不能变成张明明?然后,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理解运动绝对性、静止相对性的道理):李明明的空间位置相对于她家的房屋没有变化,我们为什么说李明明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呢?最后,让学生讨论:如何理解“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这句话?同时,所提问题要有明确的针对性,教师所提问题要直接指向学生需要、体现教材的重点知识。

2.提问要有效把握。有效把握就是通过把握我们思考时间、随机调控等手段,使提问效果尽可能最好。首先,教师在提问时,要给学生的反应留有足够的时间。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停留5—10秒钟,扫视全班的反应,然后有针对的找学生回答。其次,提问时要善于有效调控。例如,在学生面临困难时,要提出铺垫性、启发性问题;在学生有争议时,要提出有导向意义的问题。例如,在提出“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最好的,也是最成功的?”这个问题时,问题一提出来,学生面露难色,这时教师就应该进行引导性提问:这一政策是最好的,那么它好在哪里?在别的国家实行这样的政策是否可行?这样,学生就明白了这一政策是“最好的”是指它的意义,它是“最成功的”是因为它适应了我国的民族国情。

3.评价要有效。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的反馈。有效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及时的矫正和强化作用,对正确答案的肯定可以引导学生思路。例如,在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可以追问学生“你是怎样形成这一解题思路的”,使学生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进而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对错误的纠正会让全班引以为戒,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三、促成生成是根本

互动的根本目的是生成,在互动生成中让学生学到知识、形成能力。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预设有条不紊的引领学生互动,在互动中生成课堂教学。但是,课堂上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些事情处理得好就会使课堂教学流光溢彩。例如,教师在讲我国的政党制度时,一名学生突然说道:这种党派合作不就是搞江湖义气吗?这个突然的问题是个不好解决的意外。这时教师就可以先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启发就这个问题讨论,为了使学生的讨论可以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可以先给出几个铺垫性问题:江湖义气的内涵是?持江湖义气的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讲不讲政策原则?这样,学生经过讨论就很容易形成正确的认识。有时,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问题难度过大了,教师就要及时变换角度。例如,在教学“价格变动的影响”时,出示这样一个问题:网上疯传物价即将上涨,你认为物价上涨对经济生活有什么影响?这个问题学生倒是很有话说,但就是不得要领。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综合度太大了,教师可以及时分解难度:(1)经济生活指的是什么?(生产还是生活?还是两者都是?)(2)影响与作用是一回事吗?(3)联系当前经济形势,如,通货膨胀、城乡差距等,有什么影响?这样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领上正确的轨道,很顺利地找到解决问题的要领。有时,课堂上会出现教师难以抉择的情况。例如,对同一问题学生有不同意见且都有道理,这时教师不妨换个角度:让学生再细读一下课文,然后再次对问题发表意见,在这个过程中要既尊重学生的意见,又达成有价值的共识。教师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因为随意性的东西很多,难免会有失误,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坦然面对,实事求是,并要从错误中巧妙导向正确认识,进而化解失误。

总之,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对教学互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善于创造性地驾驭教材、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合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互动才能富有成效。同时,也只有在教学互动时不拘泥于固有思维束缚,并能智慧地处理好互动与生成的关系,才会更加精彩的生成课堂教学。

[1]钟启泉.“优化教材”——教师专业成长的标尺[J].上海教育科研,2008,(1).

[2]王耀.让知识与心灵展开对话[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1-2).

[3]林卓玲.政治课生成性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3).

[4]洪松舟,卢正芝.提问: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08,(2).

[责任编辑:姚旺]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