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特色高职校园文化体系 提升农职教育核心竞争力

2011-08-15杨丽颖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8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特色技能

杨丽颖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157041)

构建特色高职校园文化体系 提升农职教育核心竞争力

杨丽颖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15704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其基础性和根源性的核心竞争力要素。本文联系自身所在院校的实际,依据农业高职教育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了建立适应农业经济发展要求、适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业高职校园文化体系的建设途径。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核心竞争力

一、明确高职校园文化内涵及涉农类高职教育的特色

作为高等教育的类型之一,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个性,这些个性逐步形成了高职院校独特的校园文化,笔者将其界定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指:在高职院校的特定范围内,伴随其建立、成长、发展各个过程,逐步形成的以师生为主体,体现全体师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农业职业院校,由于“农”字当头,在发展竞争力和社会认同度与社会影响力方面,存在着天然的制约瓶颈,处于弱势群体地位。但是只要把握住农业职业教育独特的发展基点,即紧密适应大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求,体现农职教育的四大特色,就能提升凝聚力和文化力,获得自身的长足发展。

二、特色农职教育校园文化应具备的基本特性

农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面向“三农”,培养服务农村一线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个定位就决定了农业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必须突出职业特色,也就是说,涉农人才不但要掌握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技术,还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培养“务农、爱农”的职业认同感。

农职教育校园文化承载“服务三农”的服务功能的社会性。农业职业教育由于其自身独特的农业行业办学性质,不但具有农职教育功能,而且与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密切关系,具有很强的服务“三农”的社会性功能,而农业职业教育文化也只有同现代农业文化、新农村文化相结合,才能焕发出不竭的活力。

农职教育校园文化具有承纳传统、提升融合的创新性。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都是从中职教育升格而来的,其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相对较短。但是,从其教育起步阶段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却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色,相反,这些优良传统成为一个学校文化的闪光点,成为一所高职院校教育文化发展的根基。高职教育文化的发展只有同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才能产生可以超越于时空的持久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最终决定一所高职院校发展的兴衰成败。

三、涉农类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途径

(一)构建“彰显职业特色、融含育人理念、承载自然美感和人文精神”的物质文化

教学环境建设要突出职业特色。涉农类高职院校要在教学环境建设方面,注重实训与教学设施的合理规划;在教学设施方面,要不断提升总体水平,并尽量将教学和实践场所建设融合在一起,教室不但是授课场所,也是实训室,课堂同时又是工厂,并在醒目的位置进行校园精神文化的宣传和行业、企业文化宣传;在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方面,要通过雕塑、条幅文化、长廊、提示板等载体,宣传学校精神、企业文化,使师生能主动地去认同。

实训环境建设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涉农类高职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物质文化建设,要适应农业行业、企业的生产实际,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所以,在实训环境建设方面,要大力建设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室,并通过政府、科研院所、高校等多方共建产学研园区、示范区等方式,构建真实的实训氛围,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校园自然环境要体现和谐美感与人文精神。在自然环境建设方面,涉农类高职院校应当展示人与自然融合的和谐之美,并将环保理念和专业理念融入校园的自然环境建设中;另外,可利用涉农类院校的专业特色,将专业内涵中的有益元素融入到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让师生在“教学做”的育人过程中,参与到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在校园中山、水、园、林、路等自然景观建设过程中,突出体现实用、美观、育人等功能的和谐统一。

(二)打造独特办学精神,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

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的形成,必须根植于自身的发展历程,根植于自身的文化基因,要传承传统还要与时俱进。这种办学理念的形成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也是一所学校实现长足发展的核心动力。实践证明,高职教育领域办出特色的学校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这些办学理念描画了学院发展的美好愿景,并感召全体师生不懈为之奋斗。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需要去打造的学校精神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团结一致、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追求真理、崇尚真美的科学精神;虚心好学、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以上这几方面的学校精神主要要通过具体的方式深植师生的内心,并逐渐影响其言行。比如,在校徽、校训、校歌的确定,各类宣传片、展示品的设计中都深含明确寓意,利用一切有效载体体现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另外,高职院校要在宣传载体方面推陈出新,利用各种形式弘扬学校精神,利用学校精神凝聚人力,激发活力,增强学院的品牌影响力。

(三)建立以“人文和谐、强化技能、修炼职业道德、融合多元文化”为主线的行为文化

以技能、职业道德为标准,打造“职业人”行为模式。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根据其培养目标,在技能培养、职业操守等方面着力打造“职业人”的行为模式,并将这种模式与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实训、社会实践、各类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体现。首先是结合专业特色,提升学生的技能,可通过模块建设、任务驱动等方式,建立兴趣学习小组,并通过开展各类技能大赛的形式,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合作沟通能力。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作为重点,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各类技能大赛、优秀毕业生事迹展示等载体,培养学生踏实肯干、勤于钻研、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品质。

以塑师魂、师德,强师能为主要内容,确定“导航人”行为模式。高职院校教师应根据人才培养要求,积极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要积极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要求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将育人和改革结合起来,在行为和理念方面倾心育人,教会学生技能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做人,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领路人。

(四)建立“根植行业沃土,彰显专业特色,培养业内精英”的特色校园文化

行业文化与专业建设融合的过程中,高职教育应根据其特点,将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与文化建设有机融合,通过各类技能训练、素质拓展活动,提供给学生广阔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学做的过程中提升实践技能和对于行业、企业的认同度,从而尽快进入角色。

建立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要把行业的职业道德融入到学生的行为规范中,并用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指导学生的行为,使行业职业道德与学生行为规范相统一。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讲授、各类讲座、专题研讨、座谈、社会实践等各类形式,培养学生对本行业的认同、对行业职业道德的认同,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情感。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全真的行业环境和行业文化,并通过行业文化的浸染,凝练和弘扬健康向上的专业文化。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专业特色鲜明的技能大赛、各类科技活动,让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更深切地体会到行业文化氛围,为毕业后零距离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建立“服务辐射,文化交融,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得益于各种文化形式的交融,尤其是与区域文化的交融。充满特色的区域文化融入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环节中,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将学校的优良传统、富于时代感的价值观等优质文化基因纳入育人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校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校园文化更具生命力,才能使其根植区域经济发展沃土,在其中获得促进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发挥高职院校的服务、辐射、文化传播三大职能,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体系中。涉农类高职院校的重要社会职能之一是为区域社会培养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和提供科技、信息服务。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第一,为社会订单、定向培养紧缺、急需人才;第二,为企业提供岗前业务培训、技能培训等服务;第三,通过建设职业技能鉴定站,对外为社会各界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第四,面向社会开展各类培训;第五,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基层管理人才培训、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培训,通过组织师生下基层、下农村,在农村一线建立示范园区等形式,为农民朋友解决实际问题,带动其脱贫致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六)建立“彰显企业特色,蕴含企业文化,促进共赢发展”的特色校园文化

高职教育应注重引进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将这些价值观融合到团队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学习企业“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习企业“一诺千金”的诚信精神;学习企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学习企业“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在课程设置中融入企业文化,优化教学内容。广泛地进行企业调研,将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摸清,并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体现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可以通过调研企业人才需求结构、共同设计开发专业和课程、共同开发教材、互通人力资源等方式,将企业文化融合融入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水平。

通过校企之间的深层次合作,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通过订单培养、技术合作、工学交替、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等方式,才能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使师生在真实的企业中感受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双重熏陶。

综上所述,要建设具有独特发展脉络的农业职业教育文化体系,必须要将农职教育与农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实践结合起来。只有立足于经济建设发展的大环境,立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立足于本身的发展实际,围绕自己的办学定位,彰显自身的特点,才能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和实践,也只有这样,才能凝聚成持久而集中的能力,为塑造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服务。

[1]雷久相.探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及内涵[J].教育与职业,2006.

[2]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贺贤土.职业教育应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

[4]邓党雄等编着.校园文化建设论[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4.

[5]周演华.高职教育的区域特色及其构建[J].改革与战略,2005.

[责任编辑:贺春健]

G710

B

1671-6531(2011)08-00142-02

杨丽颖,女,辽宁凤城人,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名称: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农业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研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特色技能
高级技能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中医的特色
秣马厉兵强技能
完美的特色党建
拼技能,享丰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