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辩论式教学法初探
2011-08-15罗石春
罗石春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安355000)
思想政治理论课辩论式教学法初探
罗石春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安355000)
与其它教学方法相比,辩论式教学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具有开发学生学习潜能,锻炼学生思辩能力,有机联系各教学环节等优势。
课堂教学;辩论教学;素质教育
“教”与“学”是一门艺术,是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围绕知识的传授和吸收,能力的培养和适用而展开的双边教学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教法,即“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辩论,是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获得正确的结论或共同的意见,它是一种人际传播活动。辩论教学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最佳手段。辩论式教学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与其它教学方法相比,辩论式教学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具有开发学生学习潜能,锻炼学生思辩能力,有机联系各教学环节等优势[1]。它所运用的方法包含“导读——提问——分析、辩论——总结”等教学思维过程,是贯彻素质教育,把学生从被动听课的角色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角色的需要。
一、辩论式教学方法概述
辩论式教学方法是教师、学生就某一单元教学内容以问题为纽带而展开分析、讨论、辩驳及总结,从而获得真知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展开辩论,学生要开动脑筋对教师所提问题进行分析、辩论并提出新的问题,以此实现师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知识的互动。辩论比赛是辩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辩论教学的关键一环。辩论教学法基本程序是:制定程序,实施辩论,分析讲解,归纳总结。
(一)制定计划,确立论题
组织教学辩论,要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即:在哪一周进行辩论,辩论教材中哪个部分的内容,辩论几次。这些应列入学期的教学计划,作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确立辩论时,题目要认真思考,精心选择。教学辩论并不是大家随便坐在一起谈天,而是要一辩一得。辩题不仅需要紧扣教材、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而且要能激起学生的思想交锋。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在教学中可设置一些辩题:顺境逆境哪个更有利于青少年成才;在校学生塑造人格比学习知识更重要;人性本善;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负翁”是幸福多于辛苦还是辛苦多于幸福;送子女进名校是利大还是弊大。要求每个班级学生辩论一个题目。
(二)精心组织,认真指导
首先,组织学生钻研教材,搜集材料,整理稿件;其次,组织模拟辩论会。每个学生在模拟辩论会上要亮出自己的材料和观点,以帮助辩论员充实完善辩论稿。这样做的目的是既可以调动全组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少数学生偷懒;又可以使辩论员能临场发挥自己的水平。第三,指导学生怎么组织材料写辩论稿,组织观看辩论比赛实况录像,播放有关辩论比赛的录音,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辩论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三)制定程序,实施辩论
这是辩论进行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开篇立论,正方和反方一辩各发言3分钟,攻辩阶段,正方和反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的攻辩1分30秒,再由正方三辩或反方三辩选择反方二、三辩进行了一对一的攻辩1分30秒。正反方二三辩各有且必须有一次作为攻方,辩方由攻方任意指定,不受次数限制。攻辩双方必须单独完成本轮攻辩,不得中途更替。自由辩论,正方先始,10分钟(各方5分种)总结陈词,正反方四辩总结工作陈词3分钟。
(四)分析讲解,归纳总结
这一程序是对辩论双方在辩论过程中的基本情况进行小结。先由主持人邀请二至三位学生发表对辩论会的看法,然后教师作最后的分析和总结。总结内容包括:对两组辩论的气氛,深浅程度,选手表现进行总结;对双方提出的观点及论据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指出其错误的内容,阐明自己的观点;指出双方的优缺点,提出希望。最后评委给参赛双方评定分数。
二、辩论式教学中教师指导策略
(一)辩论式教学中教师指导原则
1.辩论环节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辩论式教学,不应视为辩论与教学简单的叠加。每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都有其鲜明的教学目标,辩论应该是服务于教学,促成教学目标完美实现的一种手段、方式。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的辩论不同于比赛性质的辩论,课堂中的辩论指向于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适时地根据学生在辩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在辩论式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辩论与教学往往未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初期,往往出现教学让位于辩论的现象。以“‘负翁’是幸福多于辛苦”和“‘负翁’是辛苦多于幸福”这一组辩题为例。这一节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消费”只是众多消费原则之一。那么对于一节只有45分钟的授课而言,是否有必要用去15到20分钟来讨论这个问题就值得商榷了。而且在辩论中,涉及的生产力水平与消费的关系,消费对于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等许多关键性的知识点,在辩论前没有扎实讲解,辩论中一带而过,辩论后也没有反思巩固,就会导致基础知识被忽略。
基于以上现象,我们着重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将辩论分为引入发现式辩论、深入探讨式辩论、综合运用式辩论三种类型,穿插于不同阶段的教学活动中,真正发挥辩论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引入发现式辩论一般出现在课前或课程进行中。它以讨论的形式为主,论辩双方未必要旗鼓相当、人数相等,形成交锋,能出现不同观点、发现问题即可。以“‘负翁’是幸福多于辛苦”和“‘负翁’是辛苦多于幸福”这一组辩题为例。如前所述,课堂上辩论双方并未形成交锋,一方说超过承受能力的超前消费会给人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另一方却大谈在承受能力范围内的超前消费于国于人的种种益处。如把它放在课前,引导学生分析双方未能形成交锋的原因,就能自然引出消费、、消费与生产力水平的关系、消费原则等知识点,促成学生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思考深入。
深入探讨式辩论一般出现在某一知识环节传授结束后,此时知识的体系尚未构建完成,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有待深入和迁移。而形式上也可以十分自由,或者是有准备的人数相等的辩论赛,或者是相同观点立场的自由组合、临场发挥。
2.“指导”与“守望”相结合。一般教师在组织辩论时,都认为自己扮演着重要角色,他承担着知识传递、学法指导、思维启迪、组织管理、监督评价等多项职能。因此,为提高课堂论辩的质量,教师所有的精力都放辩论前的指导上;在辩论过程中,教师也容易干涉过多,带有倾向性,左右影响学生思维。
学生在对辩题及与此相关的各种事实独自进行分析和判断时,每个人都得反复推敲判断的依据是否妥当。有时会发现自己对作判断所必需的事实依据把握不准,或者自己收集的资料不够充分,在与同学的讨论中,或者倾听别人的提问中,会发现一种新的视角,发现自己逻辑推理中存在的矛盾。在独立思考或集体探讨中,学生提炼出自己思路。在这个时候,教师需要的是在旁边耐心地、静静地守望:用心分析观察,每个学生是从什么角度观察事物,又在关注着什么样的事物;他们如何将这些事实建立起联系又是如何作出判断的;怎样通过自主探索和反思以及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争辩发生变化的;又是如何以“争辩”为媒介深化对自己以及对他人的认识的;然后,在这种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适宜的援助方式。这就是“指导”与“守望”的有机结合。
3.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兼顾。当辩论时机成熟后,辩论赛就可以登场了。正规的辩论赛中,大多数学生只是旁观者,怎样使他们不被忽视呢?这主要依赖于组织形式。因为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教学中都能有所收获,使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兼顾。
本着人人参与原则,应尽量使每一次辩论参与人员最大化。比如“智囊团”的成立,这些学生虽最终未必参与辩论,但资料搜集、观点确立都应有他的参与,同时由其他组员为他的表现无记名打分。而参加辩论的学生也可针对己方的立场、表现,在辩论结束后进行评价总结,谈谈得失。
辩论进行过程中,非辩论同学,应从辩手那里得到该场所用到的所有资料,了解双方的立论并紧密关注辩手的临场反映,课后应完成一篇小论文,对整个辩论进行评价。论文评价应关注这样几个点:材料是否足以支持所有立论;论证是否深刻,材料搜集是否充足;辩论过程中是否回避过某些问题;临场反应和小组合作是否成功;辩论过后,“我”对这个问题的观点看法。这样的论文形成后,每一位学生对辩论都进行了较认真的关注,不仅知识得到巩固和拓展,思维的训练也落实的比较到位。
(二)辩论式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学生辩论的基本能力意识培养。在没有接触过辩论赛的班级中,教师每一次开课前必须对学生进行辩论知识培训,使他们对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辩论技巧有所了解,对本堂课的辩论模式加以辅导。有条件的班级还可让学生观摩一些“大学生辩论赛”的实况录像,这不仅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还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形成于问与答之间。当学生想知道、了解某一特定社会现象时,就产生了问题,再经过调查,提出假设,进行验证,找到答案,最终把握这一社会现象。这个过程就是思维。所谓思维能力,就是对某现象能够抓住其核心的部分,并能从较广、较深的角度提出问题,获得错误更少的、合理的答案的能力。
三、辩论式教学的体会和意义
(一)辩论式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课堂教学,学生大多在接受“演讲式教学”,教师口若悬河,学生缄默无语。学生总是被动的,教师在教学中很少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也很难表现出自己的能动性,发现自己的潜在能力。如果单靠上课记条条块块,考试背条条,记忆不深,考过了差不多也忘光了,而通过辩论赛能迫使学生思考:对方辩手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该如何回答,我又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对方辩手又会怎样辩驳?迫使学生主动地阅读、查找资料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深入思考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积极发言以表现或锻炼自己的口才。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质问、辩论赛会出现高潮,形成热烈的气氛,刺激学生对一些问题刨根问底,产生极大的兴趣。同时,通过阅读、思考也容易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辩论式教学能锤炼学生自己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甚至创新的精神
将思想道德等基本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维能力、表达(口头和书面)能力的锻炼有机地融合,进一步巩固已学过的基本理论,加深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同时辩论式教学中,课前的阅读、查找资料等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顺利展开的前提;课后的总结、辅导是深化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进一步理清思路,整理论证要点,归纳结论,积累经验,汲取教训的过程。辩论式教学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其它教学方法往往只强调某一项能力的培养。
(三)辩论式教学能创设生生、师生平等对话平台,在民主氛围中激发学习动力
辩论式教学能促使学生亲身参与研究探索,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实现自由争论,在思维的交流碰撞中深化思维品质;能实现通力合作,有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互助互学中提高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能体现积极全面评价,在体验成功中造就健康人生。
综上所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采用辩论式教学是可行的,此方法对推进素质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贯彻教改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辩论式教学使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课程中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通过整合、激活,学生的生命光辉在课堂中闪烁,学生的生命意义在课堂中展示,学生的社会交往、合作沟通、理性对话、主体性思维的能力得到提高,有助于他们成为文明社会对话时代的新型成员。
[1]唐士梅.辩论式法学教学方法初探[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68-70.
[2]张国强,孙碧云,周妙芬.中学课堂辩论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EB/OL].[2011-03-15].http://www.zxxk.com/Article/0609/21279.shtml.
[责任编辑:郭一鹤]
G711
B
1671-6531(2011)08-0134-02
罗石春,男,福建福安人,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