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2011-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8期
关键词:高职生素质教育素质

刘 光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科学系,福建 福安355000)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刘 光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科学系,福建 福安355000)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于培养、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施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社会形象及其学生特点等独特因素的分析,力图实现一个全新高效的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新模式。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对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很多高职院校过份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而音乐教育都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在新时期,探究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一方面,高职院校的音乐素质教育是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全面科学地开展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职生的音乐素质,并带动其他诸如心理、文化、思维和道德等方面素质的提高,可以使高职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创新精神、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增强高职生的内涵,使高职生可以具有更高更广的未来。据生理学、心理学研究,音乐学习对发展人的思维能力,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开启人的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等都能发挥有益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来构建和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课堂的音乐教学、音乐鉴赏和课外的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成员。音乐素质教育通过科学的音乐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可以有效地开拓授课对象的想象力、审美力、创新力并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但很多高职院校过分注重技术教育,忽视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了部分高职生综合素质低下。相较于其他的高校学生,高职生具有更高的技术水平,对于工作可以较快上手,但是片面的教育为高职生的职业生涯留下了隐患。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音乐素质教育是提升学校社会形象的必备手段。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龙头,担负着培养输送社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到目前为止,高职(专科)院校数量约占我国全部高校的一半。高职生的综合素质低、人文素养不足,是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普遍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通过音乐素质教育来提高高职生综合素质,对高职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前景能带来有利的影响。而学生的素质及能力的高低,是社会及家长对高职院校作出评价的重要依据。随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形象提升和好评增加,高职院校的社会形象也会得到良好的塑造,可以推动高职院校实现快速、健康、全面和持续的良性发展。

二、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音乐素质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展开了音乐素质教育的建设。但是,我国高职院校的音乐素质教育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观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的高职院校中仍然存在着单一的专业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对于学生的艺术素质、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缺乏整体规划和经济支持。一方面,高职院校过度注重其他专业课教师的更新换代,而对于音乐教师则得过且过,致使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中师资力量薄弱;另一方面,目前许多研究生毕业的音乐专业教师,从事业发展和待遇考虑,大多倾向就职于专业艺术院校或其他高校的艺术院系,对于高职院校不屑一顾。

(二)课程目标模糊,教学效果差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课程中都没有特定的教学目标,或者有的教学目标与普通高等学校没有区别,不能突出高职学校的特殊性。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等设备播放音乐作品,课堂上学生睡觉的睡觉,自习的自习,很少有学生配合老教师的教学。除了可以改善学生的心情、缓解学生压力的效果之外,音乐教育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三)课程形式单一

由于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职院校的音乐课和中小学的音乐课差不多,成为流于形式的听歌课、唱歌课。音乐教育课程只局限于欣赏音乐,而忽视对于音乐素质的培养,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需求。

三、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模式设计

(一)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文化资源

一方面,要破除高职院校对于音乐素质教育的误解:音乐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教育体系,而不是单纯的音乐课。音乐素质教育是通过系统、科学的音乐教育来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一个开放性的音乐素质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社会及学校中的丰富艺术文化资源。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对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予以重新评估。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21世纪复合型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为音乐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并加以帮助。2011年7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培训班在京结业。该项目计划进行深层次的音乐教育改革,并计划十年左右的时间为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及各类大专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师提供培训。这显示了国家对于音乐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视和决心。各类高职院校也应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音乐素质教学提供基本的教育教学设备及器材等硬件保障,加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音乐专门人才,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并设计合理的长期师资培育规划。

(二)在院系层面展开音乐教学规划

一方面,受音乐教育的课时所限,单个教学周期内的教学无法全尽所有学科内容,而各个教师在授课内容上互有重叠而无法互相涵盖。这种情况在各个高职院校都存在,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学校或院系层面展开对音乐素质教学的整体规划。另一方面,实现音乐素质教育需要将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必修课侧重综合性,为高职院校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奠定基础。而选修课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例如,某高职院校中,音乐基础理论的师资力量雄厚,同时具备开展传统器乐二胡、琵琶技能教育的教学条件。同时,该校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较低,缺乏基本的音乐素养,但是历次院校晚会中也涌现了少量的精通音乐的学生。在该院校中,音乐素质教学体制建设需要以必修课作为基础教育手段,以选修课作为高级深层艺术发展的途径,在该校师资力量具有优势的方面大力开展课程建设:1.开设音乐欣赏课及音乐基础理论课作为必修课,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2.针对部分有较深音乐基础的学生讲授较高层次的音乐理论知识及音乐发展史的选修课;3.将师资的优势辐射至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等跨学科的相关课程;4.通过选修课开展二胡、琵琶的技能培养;5.通过借用、外聘等方式引入外来师资展开对其他器乐的技能培养。最终通过多种多样、不同层次的课程设置,使高职院校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采取自己擅长的学习方法,实现对于自身音乐素质的开发和发展。

(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授课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对授课内容进行积极探索,通过提问、小论文、角色扮演等创新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歌剧魅影》的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在聆听歌剧之后通过直观印象描述出歌剧中优美的段落和动人之处。随后选取经典片段让学生试唱,通过模仿来加强学生对于剧中人物心理的体会。同时,也引发学生思考:在不同的片段中魅影的心理感受和外界环境变化,针对这些变化演唱者需要进行怎样的改变。对克莉丝汀的情感发生变化时,魅影的声音是否会由珍爱到愤慨,原声是如何体现这些变化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在学生演唱之后与原声对比,指出其中不足并指导学生改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不简单讲解与灌输,而应采取讨论式以及实践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感受力,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者。授课教师要从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出发,设计各种专题作业和不同的激励机制,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音乐素质教育的深入教学,并通过问题来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心理。

(四)丰富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提纲

首先,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丰富课堂内容,安排多元课程规划表,把教学目标落到音乐课程的单元教学中,使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在音乐欣赏方面,教学内容应当尽量选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经典艺术作品,让学生在审美的享受中得到提高,以此来扩展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视野,引导高尚的审美情趣。第三,在普及器乐方面,应当注重对传统乐器的介绍和教授。通过对各类器乐作品的鉴赏和对器乐的基本介绍,引发学生对器乐的兴趣。对于部分在声乐上具有缺陷、弱势的学生,可以在器乐、音乐欣赏方面得到补偿。

(五)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有机结合

仅有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音乐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具有效果直接的优势,但是持续时间较短,要想长期地保持音乐素质教育的效果,就要多方开展课外音乐活动,通过课外音乐活动对课堂教学的成果进行巩固,并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及其音乐素养。要建立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音乐学习的机会和环境,把对个体素质的培养和陶冶与对群体素质的普及和提高有机结合起来,使音乐素质教育成为覆盖整个高职院校校园的开发性的系统工程。例如,通过建立各种音乐交流社团、学生艺术团等,并通过社团和院校来举办合唱节、校园歌曲原创比赛、“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定期邀请专业演唱家、器乐家到学校进行专场演出。尤其需要重视音乐教师对课外音乐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

(六)变革考核机制

首先,要建立合理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没有激励机制,学生就不会重视音乐素质教育。这个考核机制中不仅需要包括对于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学习过程评价、考试评价,还需要结合学生的专题完成情况以及课后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不能仅仅依据学期末的一次简单考试。音乐素质教育强调的不是应试教育,而是一种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其次,要落实学分制,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可以选择自己更偏好的音乐教育课程;同时,强制性的学分制度也可以保证对于所有学生的音乐基础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中常常存在着到课率低、教堂效果差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需要开展学分制,将音乐定位为必修课程,与毕业证和各项评优活动挂钩;当堂考核到课率,无故缺席者授课教师可以给予合理处罚;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对学生提出资料搜集、延展学习等要求,并以书面形式完成,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

总之,我国高职院校的音乐素质教育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掌握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的主动权,引领广大高职学生步上正确的音乐素质发展之路,以达到高职学生音乐素质和自然素质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1]曾繁仁.作为中西方当代学术和社会热点的审美教育[J].东岳论丛,2002.

[2]昌利萍.关于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程建构设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6.

[3]李欣.浅谈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07,(9).

[责任编辑:贺春健]

G712

B

1671-6531(2011)08-0125-02

刘光,男,福建福州人,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学。

猜你喜欢

高职生素质教育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