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语文课堂中实施人文精神教育的方法

2011-08-15张小平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8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高职

张小平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湖南常德415000)

高职语文课堂中实施人文精神教育的方法

张小平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湖南常德415000)

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很多。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四种:以高尚的人格渗透;以文学作品浸染;以民主的课堂熏陶;在社会实践中提升。

高职语文;人文精神;实施方法

审视今日高职教育,其价值取向之偏颇是过度地为实用和功利而教育和受教育,疏忽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关怀;疏忽引导学生懂得生活的意义,漠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这个物质繁荣,生活富裕便捷的时代,学生们反而越来越感到迷惘、困惑和失落,对这个现实世界越来越陌生,几乎没有自己的精神家园。笔者作为一名高职语文教师深刻感到:让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中国社会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接受系统的人文教育,具备健康人格,由此提高中华民族人口素质,构建和谐发展的中国社会,是高职教育工作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高职语文因其人文性特质而更多的肩负起人文精神的教育更是不争之事实。

高职语文课堂中当采取什么方法与途径,让真正的人文精神播撒于学生的心灵呢?在此笔者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以高尚的人格渗透

“经师易做,人师难当”。要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生,需要高人文素养的教师。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伟大的师爱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备这样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创造融洽和谐的教育氛围,以利于获得教育的成功。性格是环境的产物,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生性格能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受益终身。

2.善良和慈爱。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懂得尊重、爱心、关怀。

3.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在人品上更是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教师是指导者和引路人,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4.以身作则。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5.从不满足的执着精神。始终用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困难面前,是当之无愧的强者。不会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思进取,更不会沉溺于暂时失败的痛苦中不能自拔。会反思,并从反思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确立新的奋斗方向和目标,用勤奋和智慧浇灌出更丰硕的成果。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理想人格,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二、以文学作品浸染

语文课的基本教学内容是文学作品或准文学作品,而文学即是人学,即反映了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广阔性、丰富性和深刻性,直接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和包括情感、个性、气质、心理品质等内在的精神世界。首先,中国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华,文学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灵魂的写照。数千年的人文精神在文学中得到集中的反映,因此,在一切传统文化领域中,最有现实继承和借鉴意义的就是文学。其次,在文学中,人文精神是通过具体的活生生的形象反映的,因此,在一切传统文化领域中,文学又是最具活力、最具风采的组成部分。与其他文化要素相比,它对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的反映最为直观、具体、形象,最易为人们所接受、所理解。它包容了人类的各种观念体系、知识体系、行为方式体系,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伦理、文学、艺术、美学乃至自然界的任何一个领域。语文教材的选文反映了人类发展的历史,民族文化的传统,还反映了现代文化的要求。语文教材汇聚了世间万象,凝结着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囊括了大地沧桑,具备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要挖掘人文内涵,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如亲历亲受,静思揣摩,在教师的启迪下,感悟人生的价值观念,体会人类的美好情感,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很多作品,字里行间,洋溢着那激动人心的爱国主义情感、可歌可泣的民族气节,正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义务感,像《论语》、《为学》等选文,只要深入分析,给学生营造一种审美氛围,便可使学生获得治学之道,为人诚实、胸襟豁达、严于律己、崇尚节俭等修养方面的人文精神;还有《老子》、《庄子》的朴素辩证法,《荀子》的唯物主义,《孟子》的比喻推理,《小石潭记》、《石钟山记》、《长江三日》、《雨中登泰山》等散文游记描绘的壮丽山河,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唤起环保生态意识等等。

文学作品是人文精神的最佳载体,文学作品是美的标本。在语文文学作品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引导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透视思想,通过对思想的发掘去更深刻地品味语言文字,熏陶感染,将作品的语言文字连同思想内化到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真正做到文以明道,文以悟道。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病根,我们应主要研究与讲述以下两方面内容的作品:一是体现和表达民族精神内容的,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国意识;“丈夫不虚人世间,本意灭虏收河山”的爱国主义;“兴利除弊”的改革精神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重民贵己”的民本思想的;“天下合一”的和合思想等等。二是注重人格和人生价值、道德和伦理的内涵,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价值;“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匹夫不可夺志”的人格价值;“杀身成仁”的凛然气节;“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律己观念;“见得思义”、“舍生取义”、“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准则等等。这些内容是数千年来中国文化人必修的内容,同样,也应是今天大学生的必修的内容。

三、以民主的课堂熏陶

弘扬人文精神过程既然是对人及人性的认可和尊重,那么高职语文课堂必须树立民主学习观,体现出人文关怀,使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人性的美好和尊严,把高职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乐学善学的民主快乐天地。弗莱蕾曾描述旧模式的课堂教学基本的信条说:“教师教学而学生被教导;教师无所不知而学生一无所知;教师思考一切而学生被(训练)思考;教师侃侃而谈,学生静心聆听;教师规训,学生被规训;教师决策并行使他的选择,而学生只是服从;教师的行为成为学生行为的样板;教师选择进程与内容,学生不断地适应;教师肆意铺张其知识威信与专业权威,并站在解放学生的对立面;教师是学习进程的主体,而学生仅仅是客体。”这些信条的实践孕育并强化了一个富有压迫色彩的小世界,这里就已经没有了民主可言,更勿论独立、人格、个性、尊严。这样的课堂我们要坚决摒弃。民主的课堂应充满关怀、尊重,充满对话、讨论、实践和反省,我们应把学生的学习看作是学生认识规律的形成过程,看作是学生智力、能力各因素协调发展的过程,看作是学生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过程,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把语文课堂当作师生对话、交流、思想撞击的平台。与学生建立动态的合作关系,以情感为纽带建立师生关系,让学生自觉、自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与自己共同猎求知识、发现真理的过程,要坚决摒弃那种简单的“灌输”、“说教”、“训导”和“训练”。这是由人文知识的性质所决定的。人文教学要克服抽象的、过失的、空洞的和无力的弊端,人文知识才能从“无活力的知识”变成“有活力的知识”,才能从“专业的知识”变成“一般的知识”,才能从我们记忆的负担变成滋养我们人类脆弱心灵、生命和人性的“维他命”。

四、在社会实践中提升

任何学科的学习最终都要为实践服务,高职语文教育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职语文教学不能被禁锢在课堂和课本这个小小的时空中,我们要在学好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社会实践。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时空中去,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袤的人的发展需要的人文精神土壤上,实现语文教育社会化,加强社会实践。例如以收集整理和调查研究民歌民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名胜风物、古老习俗、特色民居建筑等等民俗民间文化为内容的乡土文化寻根;以收集整理和调查研究都市中营业性单位店铺的命名、装饰特点、广告宣传用语、都市人们的习惯语言等等为内容的现代都市精神文化写真;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从报刊、书籍获取有关资料,利用互联网指导学生在网上收集知识信息、查阅电子图书,讨论分析问题,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再如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启迪人文思考。我们许多学生作文就是过于含情脉脉,过于养气和顺心,这不是作为大学生应有风范。我们要引导学生与时代的脉搏连在一起,为生活艰辛而潸然泪下,为环境破坏而忧心忡忡,为道德沦落而焦虑不安,为信仰危机而振臂呼号,为英雄壮举而呐喊助威。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拓宽他们的视野,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认识到在我们的周围,还有一个异常广阔的世界,那里风起云涌,时刻上演着或喜或悲,或忧或乐的“乐曲”。引导学生把触角有意识地投向生活这个多元化的“大海”,摒弃那些老生常谈的琐事碎事,而更多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等热点,关乎“人”的思考,潜移默化中就有一种人文精神的熏陶。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过:“人文教育,立人之本,立国之本。”人文精神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呼唤人文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是现实的必然要求。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精神影响是广泛而又深刻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根本任务,语文教学可以做到,也一定要做到。为此。我们义不容辞,任重而道远。

[1]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J]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1,9.

[2]王浪,凌云.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讨论的热点与盲点.职教论坛[J] 2004,21.

[3]肖国锋.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困境皖西学院学报[J]2010,01.

[责任编辑:郭一鹤]

book=81,ebook=3

G712

:B

:1671-6531(2011)08-0119-02

张小平,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高职
人文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