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会谈语言艺术
2011-08-15王丹丹詹捷慧
王丹丹,詹捷慧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会谈语言艺术
王丹丹,詹捷慧
会谈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会谈不是一般的闲谈,而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解思想情况或解决思想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正式谈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会谈过程中的传递艺术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教育者必须掌握会谈语言的基本要求和会谈的基本语言,以使受教育者心理处于最佳接受状态,从而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会谈;语言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典型的信息传播活动。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主体(信源)运用语言这一载体,把一定的思想政治信息传递给客体(信宿),使之受到教育、获得启发,提高觉悟、转变态度,形成积极的行为反应的过程。会谈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会谈过程中的传递艺术有直接的关系。会谈语言艺术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打开受教育者心灵窗户的钥匙。
一、会谈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一)准备要充分
1.了解会谈的对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会谈对象都是大学生,必须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了解受教育者本人的经历、与同学的关系如何、有什么兴趣爱好、有什么有缺点、最近的思想动态等等。毛泽东同志说过:“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只有了解这些基本情况,会谈才能有的放矢,加强针对性。
2.确立主题。在会谈之前,教育者应该了解受教育者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有何种因素影响等,在了解以上各种情况的基础上确立会谈的主题,明确会谈所要到达的目的。
3.选择会谈的场合。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会谈的主要场合有教室、办公室、宿舍等,甚至还可以是教育者的家庭或者受教育者的家庭。要根据会谈的主题和不同的受教育者而选择恰当的地点。一般来说,教师找学生谈心多是选择在办公场所进行,这往往使学生被迫应付或是沉默,导致气氛紧张。如果我们能事先和学生约好时间,选择在户外,给对方足够的空间,效果可能就大不相同。即便是在室内,我们也要创造和谐的环境气氛。
4.设计会谈的思路。确定主题和目标后,教育者应该考虑选择怎样如何开头,如何结束,中间可能出现的问题等。
(二)态度要平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政工干部与大学生之间进行。这种地位上的差别势必使得受教育者有防备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受教育不可能畅所欲言,所以教育者应该端正态度,才能取得成功。
1.尊重受教育者。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大学生也有受尊重的需要。俗语说:“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思想政治教育者注意在会谈过程中应该用亲切、友善、关怀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切忌盛气凌人,颐指气使;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避免咄咄逼人;即使有错误的地方,不能耻笑,不能挖苦。
2.信任受教育者。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说:“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换爱,只能用信任来换信任,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就必须是个实际上能够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那么教育者要取得受教育者的信任就必须先信任教育者。
(三)引导要耐心
思想政治教育会谈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交流思想、沟通情感,达成共识的过程。大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但由于人的认识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他们需要耐心去引导和维护。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意即教育是一个生长过程,需要耐心的引导。这就要求教育者在会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引导,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幻想短短几句话就能使得受教育者认识提高到所期望的程度,应按照渐进性原则,进行春风化雨润物声般的循循诱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并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从而不断加强自信心。
二、会谈的基本语言
(一)解释性语言
解释是最重要的会谈解释性语言。解释能给受教育者提供一种新的认识他们问题的方式,能使其世界观产生认知性的改变。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依据某一理论或个人经验,对大学生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说明和分析,使他们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自己和自己的问题。所以,解释的有效性就与教育者的理论修养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有直接关系。在解释过程中要注意:教育者应该了解情况,准确地把握问题,根据受教育者特点因而人异,确定解释的理论和依据;解释语言要简洁明快,不能强加于人,最好在受教育者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时进行解释;当发现受教育者不是很配合,有意找茬时,可以适当运用幽默诙谐语言来解释,可以起到缓解气氛的效果。虽然解释有很强的影响力,但解释不能过多,因为过多的教育者的解释容易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艾维等人认为:在会谈中,两个或三个运用得当的解释可能是其最大的限度。解释不仅有教育者的解释,还有受教育者的解释。我们知道,解释是否有效取决于受教育者能否接受。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最好的解释可能是受教育者的自我解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是一群具有知识、思维比较活跃的大学生,他们有能力且希望别人赋予他们自我解释的权利。因此,把教育者的解释设法转变成受教育者“自我发现”的解释是一种理想的做法。这种做法能够有效地降低直接解释的风险。例如:“……,那么你认为你之所以……是因为……?”这一形式比“我觉得你……是起于……”这一形式试探性强,且把解释权交给受教育者。
说明也是一种解释性语言。它是教育者把受教育者谈话主要内容及思想的实质进行综合整理后,用自己的语言反馈给受教育者。说明最好是引用受教育者谈话中最有代表性、最敏感、最重要的词语。它可以使得教育者检查问题的理解程度,使得受教育者有机会再次解释自己的思想,重新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深化谈话的内容,更清晰准确地做出决定,为会谈的深入打下坚实基础。
(二)分析性语言
逻辑推论时是会谈工作中重要的分析性语言。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所提供的有关信息,运用逻辑推理的原则,引导受教育者认识其思维及行动可能引出的结果。它适用于对那些善于思考,接受能力强,头脑比较清晰的学生批评的时候。在运用时,常常可以用“如果……就会……”。
逻辑推论还可以引导受教育者认识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如:一位学生干部因为参加过多的活动,与宿舍同学交流较少,甚至宿舍的内务都要舍友帮忙干,舍友们都对她有意见。教育者引导这位学生干部对其言行进行逻辑推论:“如果你是其他同学,宿舍里有个像你这样的舍友,你心里会怎样想?大家都有学习和实践的任务,为什么她总要别人帮忙呢?
总之,逻辑推论可以为受教育者提供另一种思维方式,引导其从不同角度预想事情发展的可能结果,从而意识到自己的不妥之处,加以改变。值得注意的是:逻辑推论也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
(三)指导性语言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会谈中的指导性语言包括指导、忠告和自我暴露。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指导就是直接告诉受教育者做某事,帮他们驱散心头的愁云,解除思想的烦恼,走出“迷惘”的怪圈。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一是指导大学生改变言语表达。如要求大学生把“我应该怎样”改为“我希望怎样”。如一个大学生认为 “我的学习应该在班里应该是最好的”这种想法容易导致极端,而教育者应该把这句话改成“我希望自己的学习在班里是最好的。”虽然目标没变,但是客观效果却不一样了。二是给予特殊的建议和指导,如对考试焦虑的学生建议修改作息制度,每天坚持适量的娱乐和锻炼。三是自由联想式指导。四是迂回、换位。多数大学生都比较有主见,对事物也有一定看法。要改变他们的想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固执己见的人。所以教育者不妨回避敏感话题,转移其注意力,创造一些问题由远及近,由表及里,指导受教育者获得新的经验再转到正题。
忠告和提供信息是指为受教育者提出建议和忠告,给予指导性和参考性的信息,以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做出决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因为学生的经验、阅历、知识有限,提供建议和忠告的价值则更大。但在使用时需注意:第一,防止这一艺术给会谈带来潜在的危害。如大学生自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对建议或忠告不以为然,这会妨碍辅导进行。第二,要注意建议和忠告的话语要含蓄而委婉。例如“如果我是你,我可能会……”,而最好不要用“你应该……”“你得跟我的思路”等之类话语。第三,提供的忠告和建议一般不宜太多,过多使用会失效。
自我暴露是由焦若德在1958年提出来。自我暴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会谈中,教育者将自己过去的一些相关的体验和经历告诉学生。自我暴露能够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起互相信任、开诚布公的良好关系,因为自我暴露的通常是一些教师过去的负面的信息,这些与学生类似的经历与体验能使得受教育者暴露更多,让其感到更多的共情与温暖,增加会谈的吸引力。自我暴露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向大学生表明在会谈时对大学生言行问题的体验,如“我很高兴,你这么信任我”,“我觉得很失望,你没能完成作业”。另一种形式则是告诉大学生自己过去的有关经历和情绪体验,如“你说的这种情况,我过去也遇到过……”。例如在大学里很多学生认为“逃课”是大学的“必修课”,他们会说:“上课很没意思,老师讲的东西很没用。”这时候教育者就可以通过自我暴露来进行会谈,可以说:我上大学的时候也曾经逃课,那个时候也像你这么想,认为老师讲的都没用,有时甚至认为逃课是一种荣耀。”这样的暴露会使学生感到意外甚至惊奇,能产生强烈的共情,也能激发起学生继续谈话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说:“但是说实话,我现在真的很后悔,老师讲的很多东西当时确实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却能教会我们怎样去看问题、怎样去思考,我也是工作后才深切体会到的。”这种暴露自身体会和认识的谈话方式,它的效果远远胜过空洞的说教,因为它能让学生感觉到这是一种真诚的也是真实的交流。但是这种暴露要适量,注意简明扼要,如果过于冗长,过于详细,可能就偏离主题。
(四)总结语言
影响性总结与倾听的总结是有区别的。它是教育者把自己所叙述的主题、观点、意见等经组织整理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总结给受教育者。影响性总结的作用之一,是使会谈显得有结构,富有条理,避免会谈混乱。另一作用是,使双方有机会对刚才的谈话作一番检查,强调某些重要内容,加深印象。运用总结时,一是条理分明,重点突出。二是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人们通过语言实现彼此的交流和了解,进而达到相互间思想和情感的默契和统一。诚如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在拟定教育性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也不要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刘玉瑛.思想政治工作语言艺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3]彭聃龄.语言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李大健.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语言艺术[J].中国高教研究,2001.
[5]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6]罗君辉.试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语言艺术[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5).
G641
A
1673-1999(2011)08-0148-02
王丹丹(1983-),女,广东广州人,硕士,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詹捷慧(1980-),男,广东广州人,硕士,广州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01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