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科学的合法性危机

2011-08-15王婷婷

关键词:合法性危机科学

王婷婷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科学的合法性危机

王婷婷

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科学不断社会化,社会不断科学化,科学逐步伸展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人们享受着它所带来的种种便利和优越。与此同时,科学的目标、科学家的道德标准都受到挑战和质疑,于是便出现了科学合法性危机。而科学合法性危机的实质是哲学的危机和社会的危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观和科学观对于我们进一步思考科学的合法性危机,以及如何克服科学技术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学的合法性危机;危机的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科学的合法性危机

(一)科学的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一种公正的秩序值得公众的认可。合法化是指合法性如何被论证,即被公众认可的过程。这一时期的许多科学研究都是针对着那些对技术发展十分有用的课题而进行的,并不总是出于科学家的深思熟虑。那些迎合当时社会及经济重点的课题吸引了科学家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认为这些课题值得去做进一步的研究。科学在本质上是非功利的,但科学的工具价值并不否认科学这个手段可以成为局部的目的。因此本文所描述的科学合法性是一个价值融入的概念。科学的合法性不仅涉及到了科学与理性的关系,还涵盖了科学和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共同体等。科学的合法化是指在前理解下将科学事实和科学规范等置的结果,将事实抽象为一般概念,将规范具体为事例,在科学事实与科学规范的交流往返中加以论证。论证的结果主要表现在实证主义主张的科学的真与可错性、科学的经验检验性以及存在主义哲学语境中的是否合乎正义、功效及人性。

(二)科学的合法性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

1.科学目标的合法性危机。科学大力拓展,科学已不再是纯粹的观念形态。科学社会化、利益导向使得科学逻辑自洽性与科学的目的没有关涉。正是这种关涉的断裂才引起了许多科学的悲剧发生,这就是科学目标的危机性[1]。虽然在一定意义上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项功利目的非常明确的社会活动,其中研究者的利益回报是刺激和激发科研热情的强大动力,是科学技术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只注重对物质的追求,丧失对科学追求的信仰,科学将被异化。科学技术的异化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对环境的破坏,使一些动物物种稀少乃至灭绝,养殖曾使一些物种改变习性和性状。

2.科学家的道德退化危机。部分科学家的道德败坏或堕落导致科学合法性危机。金钱、权力、地位、种族主义思想、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国家主义思想使得部分科学家的道德日益堕落,他们往往为了一己之利而放弃对科学追求的崇高理想。有的科学家则不顾全人类利益,制造大规模杀人武器。科技工作者应自觉地、有目的地探索研究自然现象的本质与发展规律,并综合运用物质手段、精神手段和信息手段,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需要服务。科学研究作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活动,具有全民族性、全人类性。有益的科学研究可以造福民族、造福人类。反之则为祸民族、为祸人类。著名科学家波恩说,在科学的作用和科学道德方面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使科学不能保持我们这一代所信仰的、为科学本身而追求知识的古老理想,我们曾确信这种理想决不能导致任何邪恶,因为对真理的追求就是善的,那是一个美梦。我们已经从这个美梦中被世界大战惊醒了。即使是睡得最熟的人,在第一颗原子弹掉在日本城市里时也惊醒了。

二、科学合法性危机的实质

(一)哲学的危机

1.实证主义。实证主义主张,科学无非是事实的科学,因此科学不应回答有关价值的问题,有关什么是理性什么不是理性的问题,因为它们超出了纯粹客观事实的范围,而涉及主体的问题。实证主义的科学观是片面的、错误的,因为实证主义看不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关系,看不到客体的意义是由主体授予的,看不到客观的事实是依赖于主体所建立的理论。值得注意的是,理论本身是通过人的理性建立起来的,归根到底是人的理性确定存有者的意义。胡塞尔认为,“理性给予一切被认作为存有者的东西”,即一切事物、价值和目的的最终意义[2]。科学应该以全部存有者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科学研究的范围既包括客观领域中的东西,也包括主观领域中的东西。有关意义、价值、理性的问题都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2.存在主义。如果说实证主义导致了人性的危机,那么存在主义则加深了这种危机,主要表现为存在主义背弃理性主义。存在主义确实关心人生的意义问题,但却用一种非理性主义来研究人生的意义。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探讨人的恐惧、忧虑、死亡等问题,企图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来阐明人生存在的意义,从而为了解存有本身的意义找到一条捷径。胡塞尔认为,有关人的情感问题,纵然可以作为哲学讨论的对象,但不是哲学的根本任务。哲学的根本任务是理性的认识包括人生和自然在内的整个世界。理性地、普遍地认识整个世界,是从希腊哲学诞生之日起,哲学就为自己提出的根本任务。只要哲学存在一天,这个根本任务就应延续一天。实证主义丢掉了这个任务的一半,而存在主义鉴于它完全拒绝理性的方法而丢掉了这个任务。

(二)社会的危机

1.生活世界殖民化。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关系制约着整个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资本主义文化。用哈贝马斯的话说,就是经济关系决定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其他关系,控制了生活的世界。当经济系统和行政系统从生活世界中独立出来的时候,生活世界就失去了规范经济系统和行政系统的能力[3]。简单地说,就是当今社会的公权力和市场机制侵犯了原本属于私人领域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可以理解为私人领域的家庭单位和各种公共传播媒介。当生活世界不断萎缩,当金钱和权力代替金钱成为人们之间交往的媒介的时候,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就发生了。

2.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在以往的社会,人对人的剥削是依靠国家伦理和社会文化系统来维护的,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从政治关系中剥离出来了。经济关系在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得到了自律。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交换不仅能靠自由交换的关系来维系,而且依靠这种自由市场交换机制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来掩盖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关系,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整合。传统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属于社会生活领域的问题,需要法律和道德规范来调整,但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直接表现为经济关系。阶级斗争和阶级矛盾就转移到了经济层面,以经济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系统不仅要完成系统整合的任务,还要完成社会整合的任务,如果系统整合出现问题,那么社会整合也会出现问题,便出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危机。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化解科学合法性危机的指导意义

(一)真理的主客观性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真理观强调真理的客观性,反对唯心主义的 “主观真理”。但并不否定真理的主观性,真理的主观性主要是指思想形式所表征的内容也是主观能动创造的产物。

改造世界、变革客体对象的目的来自客观,产生于客观,但在没有实际改造客体对象的实践活动之前,主体目的仍然表现为“主观应有”。在主体没有认识到对象的客观本性之前,即停留在对对象外部“特征、现象”上,主体必须透过对象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而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或根本性质,在观念中扬弃主观性,获得来自客体对象的客观性。把握对象的内在本性,达到对事物本质或规律的认识,获得认知意义上的“客观真理”。获得这种真理性认识,主体必须“把客体作为不掺杂主观意识的东西来认识”。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所以我们在分析科学的合法性判断要素的时候,要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其本质,鉴别哪些因素是可以置入科学的规范之下的,哪些因素是可以忽略不记的。主体只有把可靠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正确的理性认识,从对象生动而具体、多变而易逝的现象中把握住对象深刻而全面、不变而稳定的本质,从多样中把握统一,从具体中把握抽象,从相对中把握绝对。

我们必须把在对象性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关于“科学合法性理想”的观念,放到实践活动中去验证(如科学试验、社会试点),即用客观的物质社会实践去检验认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是否一致,去检验“主观应有”同“客观本是”是否融合、统一。惟有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原则,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来化解科学的合法性危机。

(二)价值观和利益观的统一

科学利益冲突问题其实是科学合法性危机物化层面的表现形式,科学家道德退化,科学权威、科学目标的不合法无不是基于利益的考量。因此,我们要正确地看待科学的利益冲突问题,化解科学的合法性危机,就要坚持价值观和利益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利益观和价值观的统一。人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需要改造周围现实的对象,满足人们这种愿望表现为主体改造客体,与达到预期目的和愿望的关系便是利益[4]。在科学的利益冲突中,利益总是表现为科学家个人的和科学共同体以及国家的、社会集团的需要。如果对这种有意识的关系仅仅只从个人的主观的利己主义方面去理解,就会将利益与个人的需要等同起来,持一种狭隘的利己主义的利益观和价值观态度。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和价值观由于能正确地理解利益,即将利益理解为包括科学家个人需要在内的社会的、集体的需要。在这种科学观的指导之下,科学利益冲突的解决将成为可能。科学家对于科学的追求将符合科学对于人之生活世界的意义利益要求和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和价值观肯定物质利益是价值取向的基础并对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起决定作用,同时也重视理性和精神的价值,主张为了人类正义和进步的事业,可以摆脱个人的眼前的功利,直至牺牲宝贵的生命。这就意味着科学家对利益的选择有时也表现为牺牲自我。因此,科学的合法性危机的化解,要求我们在合法化的过程中对利益冲突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此基础上能够对科学的合法性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科学的合法性的价值观念对利益选择的重大影响。

[1]吴国林,傅德本.试论科学的合法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2).

[2]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07.

[3]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8.

[4]任俊.试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利益观的统一及其当代要求[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5(5).

B089

A

1673-1999(2011)08-0008-03

王婷婷(1983-),女,湖南常德人,硕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广州510665)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2011-02-17

猜你喜欢

合法性危机科学
组织合法性的个体判断机制
Westward Movement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科学拔牙
浅谈汽车养护品生产的合法性
建筑工程垫资承包合法性研究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