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以来廉政文化建设的若干经验
2011-08-15孙前梅
孙前梅
(安徽工程大学 人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十七大以来廉政文化建设的若干经验
孙前梅
(安徽工程大学 人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十七大以来,廉政文化建设积累了若干基本经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评选、宣传各类先进人物,发挥榜样作用,融廉政文化建设于正面教育;加强廉政专项教育,大力宣传廉洁思想;鼓励、支持廉政专项理论研究;破立结合,创设廉政文化发展更广阔的空间。
十七大;廉政文化;建设经验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程。十七大以来,党越来越重视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指出,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导下,廉政文化建设成果显著,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逐渐增强,在反腐倡廉中的成效也日渐明显。认真总结十七大以来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提高反腐倡廉的实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迄今最先进、最科学的思想体系,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指导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廉政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确保廉政文化的正确方向,使廉政文化真正深入民心,在反腐倡廉中发挥文化支撑作用。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当前的表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最核心的就是要学习好、掌握好、宣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1](P11)善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是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经验。十七大以来,廉政文化建设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8年12月,中央宣传部先后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级党委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宣传工作。此后,紧密结合各地正在展开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点学习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一是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培训工作,使各级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中发挥带头示范的作用。二是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学生。2007年9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此后,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安排,结合高校师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又分别对教材进行了修改。三是以多种媒体为载体,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十七大以来,中央和各地党委宣传部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针对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过程中提出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仅发表了大量通俗易懂的理论文章,也推出了一批通俗易懂的理论读物和理论电视片。如,理论读物《理论热点面对面》、《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理论电视片《华夏丰碑》、《情系民生》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毫无疑问,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十七大以来廉政文化建设最根本的经验。
二、评选、宣传各类先进人物,发挥榜样作用,融廉政文化建设于正面教育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证明,先进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它是一面旗帜,是引导人们前行的方向,让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P313)。它又是一种资源,凝聚着巨大的力量。列宁曾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时代都需要楷模,每个时代都呼唤着楷模。在2009年“全国双百评选活动”中,李长春同志指出:任何时代,任何历史时期,国家的富强,民族的进步,人民的幸福,都需要一大批先进人物勇敢地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成为群众的榜样,社会的楷模,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3]。
党一贯重视发挥先进人物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的引导示范作用。改革开放新时期,面临着社会转型的复杂局面,党更加注重多方面、多领域地评选先进人物,以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十七大以来,全国各级各地部门组织开展评选各类先进人物、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的活动,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示范作用,使廉政文化建设更加鲜活。一是开展道德模范评选。2007年9月,在十七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央文明办等四部门评选表彰了首届全国道德模范,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此后,形成了两年评选一次全国道德模范的规定。2009年9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总政治部等五部门评选表彰了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2011年2月,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也拉开了序幕。二是抓住重要契机,评选优秀人物,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2008年8月,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之际,中宣部等部门分批邀请全国道德模范参加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以关心爱护的方式,进一步肯定并宣传了他们的先进事迹。2009年9月,为纪念建国60周年,中宣部等部门开展了“双百”人物评选活动,其中,“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标准是: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基层优秀党员干部;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作出重大贡献的各行各业杰出代表;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解放军官兵、青年学生以及其他先进典型。首次明确提出了廉洁奉公的要求。三是主流权威媒体高调评选、宣传先进人物。中央电视台的年终重头戏之一《感动中国》,自2002年开办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十七大后,央视坚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每年继续组织“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给人们以精神上的洗礼。
上述评选活动,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融廉政文化建设于整个活动过程,增加了廉政文化的活力,推动了廉政文化建设。
三、加强廉政专项教育,大力宣传廉洁思想
廉政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对人们的思想、言行具有着渗透性作用。它以崇尚廉洁、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了人们对廉洁政治和廉洁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精神追求。加强廉政专项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廉洁思想,能更有效地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性。
中央在2005年1月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明确规定,“到2010年,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要把反腐倡廉理论作为各级党委理论学习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定期安排学习。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和其他干部培训机构的教学计划,编写教材,保证课时。对新任职领导干部进行廉政培训。党政主要负责人定期讲廉政党课。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宣传部要切实抓好省部级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4]据此,十七大以来,中央及地方各级相关责任部门,多方努力,采取了多种方式,加强廉政专项教育。一是融教育于学习中。根据十七大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各级党委组织部、宣传部都专门组织力量,安排时间集中学习、宣传科学发展观。在学习、宣传活动中,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其中。此外,在学习和宣讲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报告、胡锦涛“七一”讲话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各类活动中,也始终把反腐倡廉作为重要内容。二是加强廉政教育基地建设。为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精神,中央纪委监察部于2008年7月启动第一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命名工作,到2010年5月正式公布了包括一大会址、毛泽东纪念馆等在内的首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中央纪委监察部强调指出,各地各级各类廉政教育基地,要不断完善廉政内容、突出廉政主题、提高教育效果,把基地建设成为广大党员接受廉政教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广大群众培养廉洁意识、弘扬清风正气的重要阵地,青少年学习廉政知识、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提供文化支持和营造良好氛围。三是融教育于创建活动。十七大后,全国各地广泛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把它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突出廉政文化主题,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和家庭,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创建中自觉增加廉洁意识。四是融教育于创作、宣传中。十七大以来,全国各地开发和推广了大批弘扬廉洁价值理念的文化产品,如话剧《郭明义》等。2008年4月,中央纪委、中央宣传部等四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首届“扬正气,促和谐”全国廉政公益广告创作评选展播活动。其中新创优秀廉政公益广告作品分别在中央和地方主要新闻媒体集中展播展示。同时,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以及各类公共交通运输设施、公共场所也展播展示优秀廉政公益广告。2008年底,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开通了反腐倡廉频道,人民网时政频道还设有反腐总动员栏目。2010年8月,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廉政新闻频道“中国网廉政中国频道”正式上线,为国内各级党政机关和各级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各媒体和广大民众,提供廉政文化建设新闻资讯服务的网络平台。通过积极推动廉政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营造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良好舆论环境,教育引导人们积极向上。
四、鼓励、支持廉政专项理论研究
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廉政专项理论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鼓励和支持廉政文化建设理论创新。2009年12月,中央纪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中纪发[2009]27号文),该《意见》要求:“把廉政文化理论研究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系统研究”,“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方支持的廉政文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把廉政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各级地方财政预算及党员教育经费支出,并随着财政收入的 增 长 逐 步 加 大 支 持 力 度。”[5](P12)2009 年 以来,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每年设立教育廉政理论专项任务项目,目前已批准立项20余项。全国高校中,有些较早就成立了国内专门从事廉政相关问题研究的学术机构,如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廉政研究中心等,十七大后,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加强了对廉政文化的研究力度。此外,一些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与高校合作,结合地方反腐倡廉实际,成立了廉政文化研究中心,推动了地方廉政文化建设。如:2010年9月,南京市纪委同南京师范大学联合成立“金陵廉政文化研究中心暨南京师范大学廉洁文化研究中心”等。还有地方院校自行创办的区域性廉政文化研究机构,如2007年12月,安徽省皖西学院创建的“皖西廉政文化研究所”等。
十七大以来,上述各研究机构和研究中心,都发挥各自人才、知识和经验等优势,积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课题及地方课题与横向项目等,以学术研究的形式积极地推动了廉政文化知识的创造、交流和共享,在廉政研究基地建设、廉政决策咨询、党政干部廉政教育以及廉政专门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界依托基地或项目,十七大以来,也推出了一些较有影响力的廉政文化研究成果。如,《廉政文化在中国系列丛书》(中央纪委宣教室等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高等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王凌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廉政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李秋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等。这些研究成果在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
五、破立结合,创设廉政文化发展更广阔的空间
人类同腐败现象斗争的历程表明,个别的腐败事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腐败逐渐形成一种文化。当腐败现象已经不是偶发事件,而是成为社会群体的一种惯性思维的时候,说明腐败文化已然形成并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一定意义上说,廉政文化概念的提出及其建设任务的部署,也说明了与之相对的腐败文化的存在及其危害性。由此可见,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也必然是同腐败文化相较量的过程。要取得较量最终的胜利,在加强廉政文化自身建设的同时,必须要严格划清社会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彻底铲除腐败文化滋生的土壤。
十七大以来,廉政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经验,是坚持边破边立,破立结合,直面腐败文化,抵制“三俗”文化,荡涤腐朽思想文化,为廉政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创设更为广阔的空间。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文化,连同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借助科技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迅速而广泛地侵蚀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给社会廉洁氛围的营造造成极大的破坏。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中央外宣办、全国“扫黄打非”办等九部门联合开展了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级信息专项行动。重点整治了一批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集中、严重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站,关闭了一批严重违法违规网站,侦破了一批重大案件,严惩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查处了一批为淫秽色情和低俗网站提供代收费的企业,清理整顿了一批违法违规接入服务商,有效切断了一些淫秽色情和低俗网站利益链条。九部门同时指出,要建立健全防范和查处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的长效管理机制。2010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些整治行动与重要讲话,有利于社会成员自觉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从而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更在事实上为廉政文化的发展创设了更广阔的空间。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这一对反腐形势的判断说明,廉政文化作为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程,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十七大以来,廉政文化建设有效促使国家工作人员增强了廉洁自律意识,推动了全社会形成崇尚廉洁的良好风尚。但廉政文化发挥作用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廉政文化建设必须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杨伯峻.白话四书[M].长沙:岳麓书社,1989.
[3]李长春.在“双百”人物代表座淡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09-15(1).
[4]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05-01-17(1).
[5]本书编写组.廉政文化建设党员干部读本[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
Some Basic Experi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Since the 17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SUN Qian-mei
(SchoolofHumanities,AnhuiPolytechnicUniversity,Wuhu241000,China)
Some basic experi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has been obtained since the 17th CPC National Congress,sticking to the guidance of Marxism,holding high the great bann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selecting and propagating advanced figures,playing a model role,combi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culture with the positive guidance,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in the idea of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exerting great efforts to propagate the thought about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encouraging and supporting the research in the theory of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creating an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culture.
17th CPC National Congress;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culture;experience of construction
D630.9
A
1009-9735(2011)06-0096-04
2011-09-25
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当代中国廉政文化缺失研究”(2011sk214zd);安徽省高校优秀人才基金项目“社会学视角下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实践”(2011SQRW064)。
孙前梅(1971-),女,安徽繁昌人,安徽工程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