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能力探究
2011-08-15陈志平
陈志平
(福州大学 阳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5)
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能力探究
陈志平
(福州大学 阳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5)
当前,高校突发事件频发,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这些突发事件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产生了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从这些突发事件中也侧面折射出有些辅导员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不强,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明显不足。因此,辅导员能力建设是有效预防和处置高校突发事件的当务之急和必然选择。
高校突发事件;辅导员;应对能力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凸显,这使得突发事件处于高发、频发态势,严重影响到社会和谐与稳定。而高校作为社会各种观念的集散地,不同的价值观互相交汇,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甚至是高校教师的思想。辅导员身处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作为学生利益的维护者和基本协调者,如何理性地引导和处理突发事件,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已经成为左右事件走向、关乎和谐校园建设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新时期高校突发事件的基本态势及特点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看,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忽然发生的,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1]。诸如,近年来的“李刚门”事件、“药家鑫驾车撞人杀人”事件等。特别是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内外环境和教育对象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高校突发事件也逐渐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态势与特征。
(一)涉及内容呈多元化趋势
高校突发事件涉及的内容范围广,一般而言,根据事件发生的过程、性质和处理,可将突发事件分为四类[2](P12):一是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这类事件主要是由自然灾害造成的,诸如地震、山体滑坡和洪涝等引起师生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二是事故灾害类事件,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等,诸如“河北校园肇事案”、“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楼火灾案”等;三是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和其他严重影响公众生命健康安全的事件。诸如“SARS”、“福建师大食堂‘月饼炒辣椒’”等对师生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和危害的事件;四是高校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学生群体性事件,如“西安外国语大学‘脱产门’事件”和“抵制‘家乐福’事件”等。
(二)事件产生呈瞬间爆发性趋势
高校突发事件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发生的突然性。它的爆发有些是由于自然灾害或事故发生而引起的,事前没有任何预兆,难以预测;有些是因为没有及时解决的问题积聚在一起,因某一事件的爆发而引起的突发事件。因此,大多数突发事件所表现出的瞬间爆发性,它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和发展态势等都没有特定的规律可循,往往让高校管理者难以把握。
(三)社会影响呈扩大化趋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发达,互联网的兴起也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信息空间,每个网民都可以借助网络渠道畅所欲言,一旦高校发生突发事件,部分学生就会把有关事件的图片或视频上传到网络上来引起社会的关注。加之高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始终备受公众和媒体的关注,这些因素都使得高校突发事件更容易成为舆论的焦点,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由于网络传播具有互动性和即时性,当高校重大突发事件在网络上成为热点时,网民就会通过贴吧对事件迅速做出评论。正是这种传播的即时性和广泛性,更容易扩大校园突发事件在社会上的影响。
二、高校辅导员在应对校园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接连不断发生的高校突发事件考验着高校辅导员的应对能力。值得肯定的是,大多数辅导员在不断应对各种频发的高校突发事件过程中,他们的应对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现阶段仍有相当一部分辅导员在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能力上存在严重不足,亟待提高。概括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危机、责任意识淡薄,迅速回应能力有待增强
对于辅导员来说,能够迅速平息事件,使校园恢复正常秩序固然重要,但是,比这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做到防范于未然。现阶段突发事件频发就恰好凸显了辅导员这方面能力上的严重不足。一些辅导员的危机意识淡薄,责任感不强,不能迅速弄清现已存在的危机。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一对突发事件的思想认识不足。有些辅导员思想政治觉悟较低,没有认识到突发事件的危害性,不能准确定位自己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所起到的角色作用,要么敷衍了事,置若罔闻,要么一拖再拖,束之高阁;有些辅导员相互推脱责任,或者干脆直接把责任推到学校身上,不能正视和解决问题,也没有履行好辅导员的职责;还有一些辅导员片面夸大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对事件发展的应急准备估计不足,一旦事件爆发往往不知所措,手忙脚乱。另外,有些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回应能力还有待增强。由于高校突发事件来势汹汹,突发性极强,因此,辅导员必须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到达事发现场处理危机,维护学校正常秩序,以防止事件进一步恶化。但是,有些辅导员处理突发事件不及时,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往往犹豫不决,反应迟钝,导致突发事件不断升级,让学生受到更多的伤害,使学校蒙受更大的损失。
(二)决策判断能力相对滞后,心里素质有待提高
毋庸置疑,处理高校突发事件是一项紧急而系统的工作,辅导员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抓主要矛盾。但是,有些辅导员决策能力相对滞后,一方面他们处理复杂问题时总是凭借常规的思维方式来解决这种非常规性问题,造成决策失误的现象屡见不鲜,结果导致无法将事态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造成更大的损害;有些辅导员视突发事件如“洪水猛兽”,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采取“鸵鸟政策”,结果贻误解决危机的最佳时机。另一方面,一些辅导员的心理素质较差,容易对事件判断失误。高校辅导员同行对本职工作的状态有一个共同的描述:整天坐在“火山口”上;不知道下一分钟要发生什么事;最怕夜里电话铃响[3]。过于沉重的心理负担,使得心理素质较差的辅导员夜不能寐,并且整天处于忐忑不安的精神状态。面对层出不穷的突发事件时,他们容易情绪紧张,在慌乱中做出错误的决策。有些辅导员则“退避三舍”,等待校领导来平息风波。
(三)现场处置能力存在偏差,导致事件愈演愈烈
现场处置在整个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处于最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检验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前沿阵地的指挥官,在处置高校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一些辅导员的现场处置能力不足是制约突发事件有效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事件发生后,辅导员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控制局面,稳定人心,并对事件性质和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纵观近年来发生重大的高校突发事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辅导员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没有正确、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处置现场协调能力差、措施不当,贻误了控制事态的最佳时机,失去了阻止事态升级的最后一道“防火墙”;有的对事件的真实情况采取瞒报、漏报或干脆不报等现象,直接损害了辅导员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利于以后开展工作;有的辅导员则在处理突发事件的现场采取了不恰当的处理方法,进一步激化了矛盾,使事件愈演愈烈。
三、提升辅导员应对高校突发事件能力的基本思路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处理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全国各高校重要的工作内容,而提升辅导员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则是应对突发事件成功的关键。有学者提出:“应急能力是减缓、准备、响应和恢复四种能力的复合。当然,这种复合并非简单加总,因为应急减缓、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过程是环状而非线性结构,应急管理需要形成一种学习与反馈机制,使得恢复不仅只是简单的重建,而应该推动风险的减缓”[4]。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提升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着力增强危机意识,进一步增强回应能力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突发事件的产生并非“捉摸不透”,而是有规律可循的。对于一名合格的辅导员来说,最理性的做法莫过于早发现、早警觉、早处置,力争将危机消弭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态的扩大、升级和转化[5]。因此,应对突发事件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着力增强危机意识,进一步增强回应能力,以最快的速度将突发事件消灭在萌芽之中。
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着力增强辅导员的危机意识。首先,辅导员应该端正态度,形成良好的工作观念和工作习惯,时刻保持工作的敏感性和警惕性,不给任何危机隐患予可乘之机。其次,辅导员要正确认识自己在处理突发事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多了解应对危机的各种处理方法,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要转变工作思想,出现问题应该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快速采取灵活多变和科学有效的应急措施。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时刻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要主动培养自身的危机意识,善于从偶然的现象中发现端倪,及时将危机解决在萌芽之中;在事件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内赶往现场,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尽快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发展,稳定局面。
(二)培养果断决策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
突发事件的有效解决取决于高效合理的科学决策。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辅导员应该当机立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尤其是涉及到一些自然灾害类事件和事故灾害类事件,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更大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甚至引发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因此,培养快速的应变决策能力对于辅导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面对突发事件,辅导员必须做到从容不迫,临危不惧。迅速赶到现场,缓和学生情绪,把学生带到安全的地方。同时,尽可能地对事件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事件性质和后果做出准确判断,找出事件发生的根源,实施切实可行的决策,对症下药。并根据事件的破坏程度,及时拨打110、120或119请求帮助。待事件稍平缓之后,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获取相关的证据,然后将事故发生的成因、过程和初步调查情况做成书面报告的形式,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三)提高现场处置能力,妥善做好善后工作
及时疏导人群,控制局面,是衡量一位辅导员现场处置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表现。因此,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应急管理者,在现场处置方面,要把学生利益放在首位,以妥善解决危机为宗旨。对于现场受伤的学生,要及时拨打120求救电话,迅速展开救援工作,使伤者转危为安;对于现场学生的情绪,要因势利导,有效疏导,以平息他们心中的怨气;要及时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时刻关注事件的发展动向,并灵活调整应对策略。此外,在善后处理方面,事件平息后,辅导员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与学生们沟通,倾听并尊重学生们的意见,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和要求,诚恳地进行答疑解惑,做好学生的情绪安抚工作。对于学生合理的要求,辅导员要尽力解决;对于学生不合理的要求,辅导员要与学生加强交流,晓之以理;对于自己在工作中出现的过失,要主动承认错误,决不推拖责任。
[1]郑媛媛.高校突发事件中辅导员处置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8):204.
[2]叶皓.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3]张平,尹跃进.高校突发事件与辅导员工作[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5):397-399.
[4]张海波,童星.应急能力评估的理论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2009,(4):33-38.
[5]肖文涛,林辉.群体性事件与领导干部应对能力建设论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0,(2):54-59.
Exploring the Ability of College Counselors in Responding to Emergencies on Campus
CHEN Zhi-ping
(YangguangCollegeofFuzhouUniversity,Fuzhou350015,China)
Currently,incidents have frequently happened in colleges,and present some new features,which has greatly affected the college counselors’work,which partly reflects these counselors’weak sense of crisis and responsibility to deal with emergencies,especially in their weak ability to respond to emergencies.Therefore,improving counselors’abilit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event and handle emergencies
university emergency;counselors;capacity to respond
G647
A
1009-9735(2011)06-0037-03
2011-10-11
陈志平(1983-),男,福建泉州人,福州大学阳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