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校补十则

2011-08-15王永吉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索隐札记汉书

王永吉

(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13)

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校补十则

王永吉

(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13)

现今通行的中华书局本《史记》以清金陵书局本为底本,金陵本的不少讹误也为中华本所承继。考证其他版本的异文,可以进一步提高今本《史记》的版本质量。本文就《礼》《乐》《律》《历》四书,以版本对校为基础,参考前人校勘记,考证清武英殿本可订补今本之处凡10条。

《史记》;中华书局;校勘

《史记》成书至今已两千多年,历代传抄翻刻,难免造成讹误。现今通行的中华书局点校本以清代金陵书局本为底本,经顾颉刚、宋云彬等先生分段标点,颇便阅读,是今天最有影响的《史记》版本。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金陵本并非尽美。中华本在整理时虽然做了校改,但仍然承袭了不少金陵本的讹误。因此,现今通行本《史记》的版本质量仍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本文就《礼》《乐》《律》《历》四书,以清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刊本与金陵本及中华本对校,同时参考其他版本及前人校勘记,考证殿本优于今本之处,以期为今本《史记》的修订提供参考。

礼书第一 史记二十三

(1)“入焉而弱”《正义》:“言礼之貌信深厚矣,虽有邹子坚白同异之辩明察,入于礼义之中,自然^懦弱败坏(之礼)也。”(1172/10,此为中华书局点校本页数行数,下同。)

殿本“辩”作“辨”,“自然”下有“成”字,“礼”作“体”。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以下简称《校补》):“庆、彭、凌、金陵:无成字。”[1]680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以下简称《札记》):“‘辩’上当脱一字。”“‘之礼’二字疑衍。”[2]282

今按:“辨”“辩”古多通用。清递修明南监本(以下简称递修南监本)亦有“成”字,有“成”字是。下文“入焉而望”《正义》“自然成淫俗褊陋之言”,“入焉而队”《正义》“自然成坠落暴慢轻俗之人”,句式相同,而皆有“成”字,可为证。又“礼”字诸本同误,殿本作“体”字是。《札记》谓“‘之礼’二字疑衍”,盖所见本无“成”字,故读“自然懦弱败坏也”于义为顺,而未审《正义》文例。下文《正义》言“淫俗褊陋之言”“坠落暴慢轻俗之人”,与此“懦弱败坏之体”正可对照。诸本形近而讹作“礼”,殿本盖以意改。张元济校印百衲本从殿本增改,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本(以下简称泷川本)有“成”字,而“礼”字仍旧。

《札记》言“‘辩’上当脱一字”,盖以“明察”二字属上,其所标引之文即“辩明察”连文,“坚白同异之辩明察”句式似有阙,故谓“当脱一字”,又非也。“明察”二字当属下读,“虽有邹子坚白同异之辩,明察入于礼义之中”,与下文“入焉而望”《正义》“虽有擅作典制褊陋之说,文辞入于礼义之中”句式相同,言坚白同异之辨,其明察入于礼义之中云云。中华本据张氏疑词删“之礼”二字,又以“明察”二字属上,皆非。泷川本“明察”二字属下不误,然下文“入焉而嗛”泷川《考证》云:“《正义》‘文辞’二字疑衍。”[1]675又下文“入焉而坠”泷川《考证》云:“愚按《正义》‘暴慢轻俗之人’六字,疑衍。”[1]675恐非。

乐书第二 史记二十四

(2)“非此和说不通,解泽不流”《正义》:“说音悦。解音蟹。言非此乐和适,亦悦乐之不通,散恩泽之事不流,各一世之化也。”(1177/7)

元彭寅翁本、明凌稚隆本同,殿本“乐和适亦悦乐之不通”作“和适怿悦之事不通解”,递修南监本无“言非此”以下二十五字。《札记》:“此注有脱误,各本皆同。”[2]284王叔岷《史记斠证》:“案《正义》‘亦’字,盖涉下正文‘亦各’字而衍。”[3]1025

今按:《正义》此注有脱衍,致不能卒读。殿本以意去取,稍可通。惟前一“乐”字非衍文,不当删。《正义》以“和适怿悦”释“和说”,“解散恩泽”释“解泽”;“亦”字恐是“怿”字音讹,或当在下文“各”字上,而错在此;“和适怿悦之事”与“解散恩泽之事”为对文,前一“事”字可据后字补;解训散,解散连文;故窃以殿本所增改近是。依中华本整理体例,此段注文或可如是处理:“说音悦,解音蟹。言非此乐,和适(亦)〔怿〕悦(乐)之〔事〕不通,〔解〕散恩泽之事不流,各一世之化也。”

(3)“骋容与兮跇万里”《索隐》:“亦〔作〕‘逝’。邹诞生云跇,一作‘世’,亦音跇。跇,超也。”(1179/3)

殿本此作“邹诞生云跇一作世音跇”。《札记》:“‘亦’下疑脱‘作’字。”[2]285《校补》:“音逝,庆、中统、彭、凌、殿:无此注二字。音,金陵:亦。”[1]701

今按:泷川本前一“亦”字作“音”,中华本据《札记》补“作”字。《集解》引孟康曰:“跇音逝。”《索隐》常从《集解》之音读,他本无此二字,或合刻者因《集解》有“跇音逝”而删,此例常见,故“逝”当是直音之字,非异文。泷川本作“音”字为长,然未知其所本。又“邹诞生云跇一作世”,“世”疑是“迣”字之讹。《汉书·礼乐志》作“体容与,迣万里”[4]1060,《艺文类聚》卷九三、《太平御览》卷八九四、《玉海》卷一四八引同。《玉篇·辵部》:“迣,超踰也。”[5]49《集韵·祭韵》:“跇,超踰也,通作迣。”[6]146是其证。

(4)“其舞行级远”《正义》:“行音胡郎反。级音子卫反。本,或作‘缀’,音同。”(1198/7)

殿本“子”作“孑”。《校补》:“子,庆、彭:下。”[1]704

今按:诸本并非,其作“子”、“孑”、“下”者皆是“丁”字之形讹。此处《正义》实破字为读,非依“级”字读。下云“本或作缀,音同”,可证。《礼记·乐记》正作“缀”字,[8]1534《正义》下文亦云“缀谓缵列也”,又下文“故观其舞而知其德”《正义》云“观其儛位人多少,去缀近远”,亦可见《正义》读“级”为“缀”。

《广韵·祭韵》:“缀,连缀。陟卫切,又丁劣切。”[7]356又《薛韵》:“缀,连补也。又竹芮切。”陟劣切。[7]479《集韵·泰韵》:“缀,表也。”都外切。[6]148可见缀字有端母、知母两读。端母为舌头音,知母为舌上音,古多相通之例。故此作“丁卫反”乃为合理。

他本作“子卫反”,子为精母,与知母相去较远,无由用其为切上字。殿本作“孑卫反”,孑、级同为见母,是殿本以《正义》依“级”字读,故改其切上字作“孑”。然《广韵》级音居立切,属缉韵,而此切下字“卫”属祭韵,不相合。张元济《百衲本校勘记》从殿本修黄善夫本“下”为“孑”,亦不审。

(5)“魏文侯问于子夏曰”《正义》:“此章第八,明文侯问也。”(1222/2)

殿本“明”作“名”。《校补》:“明,殿:名。按明名音近而讹。”[1]708

今按:今案诸本并讹作“明”,惟殿本不误。《正义》依次注出本段所当《乐记》之篇名段次,又总本段之大旨而以“明”字发语。诸本盖因发语之“明”字而误。本卷小题《正义》云:“此于《别录》属《乐记》,盖十一篇合为一篇。十一篇者,有《乐本》,有《乐论》,有《乐施》,有《乐言》,有《乐礼》,有《乐情》,有《乐化》,有《乐象》,有《宾牟贾》,有《师乙》,有《魏文侯》。今虽合之,亦略有分焉。刘向校书,得《乐书》二十三篇,著于《别录》。今《乐记》惟有十一篇,其名犹存也。”[9]1175又篇末“子贡问乐”《正义》注:“今此文篇次颠倒者,以褚先生升降,故今乱也。今逐旧次第随段记之,使后略知也。”[9]1234此可见《正义》之凡例。

律书第三 史记二十五

(6)“壹禀于六律”《索隐》:“《律历志》云‘吕,旅,助阳气也’。”(1239/5)

殿本“助阳”作“阳宣”。《校补》:“殿:‘助阳’二字作‘阳宣’。”[1]718

今按:《索隐》单本、递修南监本、凌本、百衲本作“助阳”。《汉书·律历志》云:“律以统气类物,一曰黄钟,二曰太族,三曰姑洗,四曰蕤宾,五曰夷则,六曰亡射。吕以旅阳宣气,一曰林钟,二曰南吕,三曰应钟,四曰大吕,五曰夹钟,六曰中吕。”[4]958-959又云:“吕,旅也,言阴大,旅助黄钟宣气而牙物也。”[4]959《律历志》一云“旅阳宣气”,一云“旅助黄钟宣气”。按,旅有助义。《文选》卷四四陈孔璋《为袁绍檄豫州》“违众旅叛”李善注:“《汉书》以旅为助。”刘良注:“旅,助也。”[10]826黄钟为六律之一,律为阳。而“宣”字不可省,故殿本为长。

(7)“而音尚宫”《正义》:“《兵书》云:‘夫战,太师吹律,合商则战胜,军事张强;角则军扰多变,失士心;宫则军和,主卒同心;徵则将急数怒,军士劳;羽则兵弱少威焉。’”(1240/11)

殿本“事张”作“士”,“主”作“士”。《校补》:“庆、彭、凌、金陵:‘士’字作‘事’而‘强’上有‘张’字。”[1]718“庆、彭、凌:‘士心’二字作‘志’字。”[1]718“主,殿:士。”[1]718《殿本考证》:“《正义》监本讹舛不可读,今据《周礼》‘典同’注改。”[11]163《札记》:“官本‘士心’二字,各本并作‘志’。”[2]302

今按:递修南监本同金陵本而“士心”二字作“志”。金陵本据殿本改“士心”二字,而其余仍旧。泷川本“合”下有“音”字,“事张”作“士”,“志”作“士心”,“主卒同心”仍旧,泷川《考证》云:“愚按《正义》本《周礼·大师》郑注,文多讹舛,今改。”[1]711今检《周礼·春官宗伯·大师》“大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郑注:“兵书曰:王者行师,出军之日,授将弓矢,士卒振旅,将张弓大呼,大师吹律合音。商则战胜,军士强;角则军扰多变,失士心;宫则军和,士卒同心;征则将急数怒,军士劳;羽则兵弱,少威明。”[12]796与此相校,殿本为长,惟《殿本考证》云据“《周礼》‘典同’注改”则恐误记。

(8)“黄钟长八寸七分一,宫。”《索隐》:“黄钟长八寸十分一宫。案,上文云‘律九九八十一以为宫’,故云长八寸十分一宫。而^云黄钟长九寸者,九分之寸也。”(1249/9)

殿本“七”作“十”,无“黄钟长八寸十分一宫”九字,无“以为宫”三字,无“宫”字,“而”下有“汉书”二字。

《校补》:“十,景、井、庆、彭、凌、金陵:七。凌:一本七作十。”[1]720《校补》:“以为言,庆、彭、凌、殿:无此注三字。”[1]720“宫而云,庆、凌、殿:此注三字作‘而汉书云’四字。”[1]720《札记》:“‘七’字误,《索隐》本作‘十’,是。然云旧本多作‘七分’,则承讹久矣。”[2]305

今按:《札记》知“七”字误而不改,囿于旧本,则非择善而从之初意。殿本改作“十”,是。又“而”下当从殿本增“汉书”二字,递修南监本亦有此二字。《汉书·律历志》“如法为一寸,则黄钟之长也”孟康注:“得一寸,则所谓得九寸也。言一者,张法辞。”[4]966可见《汉书》正以黄钟之长为九寸。

(9)“置一而九三之以为法”《索隐》:“《汉书·律历志》曰:‘……参之于丑得三,又参之于寅得九。’是谓因而九三之也”(1252/3)

殿本“因”作“置一”。《校补》:“庆、彭、凌、殿:‘因’字作‘置一’二字。”[1]721

今按:递修南监本亦作“置一”。《索隐》前语在释“置一而九三之”,终以“是谓”总结之。殿本为长。

历书第四 史记二十六

(10)“年名‘焉逢摄提格’”《索隐》:“然此篇末亦云‘寅名摄提格’,则此甲寅之岁也。”(1262/ 3)

殿本“此”作“是”,“之岁”作“不疑”。《校补》:“此,耿、庆、中统、彭、凌、殿:是。耿、庆、中统、彭、凌、殿:‘之岁’二字作‘不疑’。”[1]721

今按:观《索隐》上下文,知其在辨“焉逢摄提格”为甲寅年。前已引《尔雅》“岁在甲曰焉逢,寅曰摄提格”,知此为甲寅之年。继引此篇之末“寅名摄提格”复证之,故殿本作“则是甲寅不疑也”为长。

[1][日]泷川资言,[日]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王叔岷.史记斠证[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3.

[4][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5]顾野王.大广益会玉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7.

[6]丁度.宋刻集韵[M].北京:中华书局,2005.

[7]陈彭年.宋本广韵[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2.

[8][汉]孔颖达.礼记正义[M]//十三经注疏.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9][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0]陈孔璋.为袁绍檄豫州[M]//六臣注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87.

[11]张照.殿本史记考证[M].《二十五史》影印清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刊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

[12][汉]郑玄,贾公彦.周礼注疏[M]//十三经注疏.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 党大恩]

Abstract:Historical Records,published by Zhonghua Publishing House,is based on the edition of Jinling Publishing House in Qing dynasty.However,manymistakes in Jinling edition are also reserved by Zhonghua edition.By collating different characters between dissimilar editions,we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rrentedition of Historical Records.This paper points out10mistakes in four chapters of Zhonghua edition collating with Wu Yingdian edition.

Key words:Historical Records;Zhonghua Publishing House;collation

A Collation on Historical Records of Zhonghua Edition

WANG Yong-ji
(Chinese Department,Jiangsu Institute of Education,Nanjing 210013,China)

I206

A

1009—5128(2011)01—0011—03

2010—09—30

王永吉(1980—),男,江苏东海人,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主要从事史部文献整理与研究。

猜你喜欢

索隐札记汉书
基于比较视角的《史记》《汉书》语言现象管窥
护理札记
赓续百年目标:共同富裕的因由寻绎、意蕴索隐和路径构想
古今字研究应该重视出土文献*——以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为例
悬梁刺股
韩兆琦《史记笺证》对《史记索隐》的接受与发展
韶关札记
李学勤《〈汉书·李寻传〉与纬学的兴起》手稿
叩问 轻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札记
《史记索隐》研究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