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潜音乐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2011-09-26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音乐学生

张 婷

(1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西安710062;2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西安710128)

“网络潜音乐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张 婷1,2

(1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西安710062;2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西安710128)

为了解信息化时代网络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文章在借鉴音乐传播学和教育技术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网络潜音乐教育”概念,对其内涵和模式给予分析和归纳。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网络自主学习对传统中小学音乐教学具有补充和促进作用,对其不足给予关注并提出相应对策。

网络;潜音乐教育;中小学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生审美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中具有启蒙和引导作用[1]。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需重视包括音乐在内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2]。而现实环境中,由于应试教育思想和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部分学校在师资、时间、工作、管理精力上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存在不足,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强烈的音乐学习诉求与相对薄弱的课堂音乐教育之间的矛盾;有限的教育时间和内容不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和创作机会,也不能契合不同学生个性化的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使得学生个体发展与学校音乐教育之间存在“距离感”。因此,在抓好音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同时,探索一条新途径与传统音乐教育相互弥补就显得尤为重要。

进入21世纪后,信息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音乐信息获取途径和音乐理念有了新的认识。经过笔者对相关数据搜集和实际调查发现,在网络环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音乐传播途径——“网络潜音乐教育”,它与学校音乐教育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在形式上各有所长,共同构筑起新时期符合中小学人才培养要求的音乐教育体系。

一、义务教育阶段“网络潜音乐教育”内涵解析

1.“网络潜音乐教育”内涵

“网络潜音乐教育”是指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支持下形成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体验感知为主要方式的现代学习方式[3]。其特点是:学习者自己掌控学习的地点、时间、进度和交流对象,从而使这种学习方式显得更为主动和开放;不受或较少受制于教学目标、教育方法、教育成果测试等条件和因素的限制,更有利于学习者展开学习和对音乐信息的撷取;借助于网络的弥散性特点,学习者获得的音乐信息量会变得更为广博,音乐信息的可接受性也因视、听、阅立体化和个性化而得到提升。

2.义务教育阶段“网络潜音乐教育”的存在模式

“网络潜音乐教育”形式多样,根据教育目的与组织形式等项目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几种常见模式(见表1)。

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笔者认为“网络潜音乐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实践主要以集群模式为主,个性化模式为辅。在集群模式中,以局域网、校园网为载体的音乐传播环境,信息的把关和过滤比较严格,能够保证中小学生信息获取安全、健康,这些有利条件为中小学生形成自主、端正的“网络潜音乐教育”习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中小学生利用家庭相对自由的互联网环境进行的个性化体验和创造性发挥,能够增强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两种模式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中小学“网络潜音乐教育”系统的主体框架。本文也以此为理论基础,结合实证分析,研究“网络潜音乐教育”对中小学传统音乐教育的影响,着重分析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

表1 网络潜音乐教育的四种模式

二、对中小学“网络潜音乐教育”的调查分析

1.数据来源

2010年3—6月,笔者在深圳市公明实验学校实习期间,以“网络潜音乐教育”为主题作专项研究。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以笔者的听课、评课记录、音乐课教学实践以及与部分老师和学生的深度访谈为主。定量分析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调查对象为公明实验学校5—8年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260份,收回问卷253份,有效问卷251份,有效率99.2%。其中五年级学生40份(占15.9%,男生26人,女生14人),六年级学生59份(占23.5%,男生33人,女生26人),七年级学生73份(占29.1%,男生33人,女生40人);八年级学生79份(占31.5%,男生47人,女生32人)。

2.调查结果分析

(1)中小学生对利用网络学习音乐的认知。由于公明实验学校从3年级开始设置信息技术课,学生普遍接触过网络,所以网络渗透率达到100%。其中,81.7%的学生认为网络对音乐学习有帮助,认为非常有帮助学生比例高达38.6%。不同年龄的学生对网络音乐学习的认知态度不一样,总体而言,年龄越大的学生利用网络的学习能力越强。

(2)中小学生利用网络学习音乐的方式选择。网络对学生音乐学习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课外资料,获取课本之外的知识,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属于主动型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计算机所构建的多媒体环境能够搭建起一个沉浸式的音乐环境,学生在网络学习、娱乐时可以通过视听感官获得愉悦的心情和美的感受,并进而提升其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审美能力,这种模式属于被动型的学习方式。调查中,中小学生对通过主动型方式获取音乐知识的比例达到53.5%,通过被动性提升音乐素质的学生比例高达78.6%。在信息源的选择上,中小学生比较偏重Blog、QQ空间和熟悉的搜索引擎,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网络音乐“潜教育”的特点。

(3)中小学生对“网络潜音乐教育”的意见。从调查来看,中小学生乐于从网络获取音乐信息,但对网络音乐环境并不十分满意。“种子”太少、插广告、音质不好、收费、注册等限制太多是学生感到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开放的互联网商业化倾向严重,学生进行音乐信息下载或共享时往往会遇到为牟利而设制的各种变相收费限制,比如视听或下载时扩大流量需交纳一定费用、建设个人空间需要购买Q币、添加音乐盒需要绑定某些业务、免费音乐中时常加入某音乐网站或某商业机构广告宣传语、盗版、翻唱作品混淆视听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干扰着中小学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积极性,同时也阻碍着中小学“网络潜音乐教育”的发展。

综合以上几点,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消化吸收已经从内化转向了内外并存,这一方面是信息时代教育传播方式渐变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学校音乐教育局限性的必然。教与学、学与问的主客体关系发生了变化。“网络潜音乐教育”已经登场,并被中小学生广泛认同,也逐渐成为新时期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义务教育阶段“网络潜音乐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1.问题

“网络潜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的新生事物,与传统音乐教育体系相比其自身从理论到实践还有诸多不成熟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应用机制有待健全。鉴于目前“网络潜音乐教育”责任主体还不明确,学校、社会对其关注程度不高,对其理论体系的研究更为滞后,至今尚未形成独立的研究体系。另外,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化特征和不同地区、不同学龄段学生学习音乐的巨大差异,还没有出现广泛适用的中小学“网络潜音乐教育”应用机制,需要今后进一步的实践和总结。

(2)网络信息缺乏监管,音乐资源良莠不齐。网络中的音乐资源缺乏权威部门的管理,信息破碎重复、肆意拼凑、断章取义等问题严重,使得音乐教育网络资源的有效性、便捷性、广泛性和时效性大打折扣。而主要音乐机构和音乐门户网站针对中小学生进行资源下载、交流的音乐学习重要版块疏于建设,音乐信息的展示缺乏知识、情感、价值观的递进关系和深入浅出的形式,对中小学生的情感渗透性和教育功能不强。此外,音乐网络传播中中西文化比例的失调、西方音乐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内容比例失调、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间比例失调问题凸显。这些都是音乐教育网络资源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学生自主能力有限,引导扶植有待加强。中小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时期,但他们的认知并不成熟稳定,逆反心理强,自主自律和自控学习的能力不佳,既具有初步的独立个性又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因此学校和家庭对其身心的关注和学习的引导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网络潜音乐教育”良性发展的基础。如若没有充分的关注与科学合理的引导,中小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很可能在网络复杂的环境中迷失,“网络潜音乐教育”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甚至会沦为造成青少年受负面影响的工具。

2.建议

尽管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充斥着鱼龙混杂的各类音乐信息,但不应因为这种局面就消极看待网络及“网络潜音乐教育”。必须认识到“网络潜音乐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合力,共同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1)加快潜音乐教育理论建设,构建中小学音乐教育“一体两翼”新框架。传统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系主要包含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两部分。前者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后者则是前者的延续与拓展。而新时期的音乐教育则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实践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为补充的“一体两翼”新架构。其中,“网络潜音乐教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加快“网络潜音乐教育”理论建设,通过正确理论指导实践工作,形成合理、有效的“网络潜音乐教育”运作机制,将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品质与效率的提升。

(2)加快中小学网络音乐资源建设工作。网络音乐资源是网络教育的基础,中小学网络音乐资源建设应发挥社会、学校、专业机构、企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设。其中学校应注重课堂教学在网络上的延伸,通过开展Mood le、Blackboard等网络课程形式,整合音乐资源,促进资源的共享,加强师生间交流。专业音乐机构应了解中小学生网络学习的新特点,整理一批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被中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音乐资料,满足青年人网络学习音乐的需求[4]。其它社会机构和企业应树立社会责任感,提供和开发更多适合青少年欣赏和学习的网络音乐资源,提高青少年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推动整个社会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和品质提升。

(3)科学引导,支持和鼓励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网络潜音乐教育”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特点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网络海量的音乐资源和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更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但“网络潜音乐教育”自主学习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而教师和家长是学生发展阶段最重要的引导者,应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关怀和引导作用,教会学生正确的网络学习方法,并身体力行,利用Blog、QQ等信息交流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网络学习的大潮中来。

四、结语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网络用户最多的国家,而随着网络在中小学生中渗透率的增大,“网络潜音乐教育”开发利用的空间和可行性也将进一步提升,其对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影响力也会持续增大。本人对网络所蕴藏的“网络潜音乐教育”保持着一种积极和乐观的态度,也将继续进行关注和探究,相信“网络潜音乐教育”对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乃至全体公民音乐素质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1]卢康娥.音乐教育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16.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jrzg/2010-07/ 29/content_1667143.htm,2010-07-29.

[3]王艳锋.试论网络音乐传播中的“潜音乐教育”[C]//第三届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音乐传播与音乐传播学论文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356-360.

[4]郭晓雯.音乐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现状与利用途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1-49.

[责任编辑 王炳社]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network in the information age onmusic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middle school,the paper advances the concept“Implicitmusic education”,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usic communication related theory,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its content and model.Through an empirical research proof,the paper finds that selfstudy on network has a complementary and promotional affecton traditionalmusic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middle school.Its shortcomings should be taken notice;at the en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to use.

Key words:network;implicitmusic education;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he Influence of“Im plicit M usic Education in Network”in Primary and M iddle School

ZHANG Ting1,2
(1 Music Colleg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2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G633

A

1009—5128(2011)01—0063—04

2010—12—15

张婷(1985—),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师,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音乐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奇妙的“自然音乐”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音乐从哪里来?
学生写话
音乐
音乐
聪明的学生等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