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方言中的四字格俗语
2011-09-26田晓荣
田晓荣
(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陕西渭南714000)
渭南方言中的四字格俗语
田晓荣
(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陕西渭南714000)
渭南方言中的四字格俗语不但数量多,而且独具特色,极富表现力。它的突出特点是:个性化的词缀;叠音成分多;音节匀称,和谐悦耳;反映了本地区的民风民俗。
四字格;俗语;词缀;叠音
渭南市临渭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南依秦岭与蓝田相接,北部平原与蒲城相连,东以赤水河为界与华县为邻,西以零河为畔与临潼相望,东北以洛河故道与大荔县相间,西北经肖高村与富平县接壤。[1]45此地的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四字格俗语是渭南方言中富有表现力、地方味很浓的一种表达格式,在渭南方言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方言词汇中不可忽视的一种语言现象,如“可里马嚓”、“圆圪嘟嘟”、“瓷麻咕咚”、“利汤寡水”等。这些词语最大的特点是口语性和通俗性。它生存的空间是人民大众的口头,是靠口耳相传的,很少有正规的书籍予以记载,也就较少受到正规的书面语的规范和影响,因此表现出很多独有的特征。[2]2通俗、灵活,读起来上口,无须刻意学习就能记忆。这些词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的构词特点,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
渭南方言中的四字格俗语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个性化的词缀
渭南方言中的四字格俗语和普通话中合成词的构词类型基本相同,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但后两种类型在渭南方言中占的比例很大,而且结构形式独具特色。
附加式由词根和词缀构成。普通话词汇中的附加式主要有前缀和后缀两种,中缀很少。[3]260而在渭南方言的四字格俗语中,前缀数量较少,主要是中缀和后缀。
中缀常见的有“里”、“不”、“圪”三种,具体格式有“A里BC”“A不BB”“A圪BB”。如表1:
表1 四字格俗语中缀例词表
后缀常见的有“棱登”、“赖害”、“麻咕咚”、“咕隆咚”、“刺刺”、“兮兮”、“四兮”、“麻失确”,如表2:
表2 四字格俗语后缀例词表
棱登 瓷不棱登、二不棱登、红不棱登、花不棱登、蹑不棱登赖害 普稀赖害、瓜不赖害、松稀赖害、稀不赖害、奴不赖害麻咕咚 瓷麻咕咚、黑麻咕咚、乱麻咕咚、黏麻咕咚、油麻咕咚咕隆咚 黑咕隆咚、泥咕隆咚、软咕隆咚、稀咕隆咚、稠咕隆咚刺刺 红不刺刺、水不刺刺、甜不刺刺、松不刺刺、稀不刺刺兮兮 黏不兮兮、奴不兮兮、瓜不兮兮、可怜兮兮
四兮 扁塌四兮、黏麻四兮、奴麻四兮、肿胖四兮
麻失确 干麻失确、奴麻失确、土麻失确
这些复音词缀在普通话中很少见,另外,还有大量的叠音词缀,参看本文的第二部分。这些词缀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用于单音节形容词之后,描绘人或物的某种状态。
2.使形容词带上某些程度意义,因此,前边不能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3.多为贬义,表示厌恶、不喜欢。形容词加上这些词缀后主要用于对某些人和事的消极描写,大多表示对人的侮辱、蔑视或者幽默、挖苦、讽刺,如“二不棱登”、“瓷不棱登”、“瓜不赖害”等。这些“不”虽然没有明显的词汇意义,但还残留着附加意义。[4]92
二、叠音成分多
叠音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叠音词缀,一种是重叠式合成词。
叠音词缀常见的有“腾腾”(慢不腾腾、棉不腾腾、蹑不腾腾、雾不腾腾)、“刺刺”(绿不刺刺、黏不刺刺、水不刺刺、白不刺刺)、“兮兮”(黏不兮兮、奴不兮兮、二不兮兮、瓜不兮兮)、“唧唧”(甜不唧唧、酸不唧唧、软不唧唧)、“巴巴”(干圪巴巴)、“铮铮”(硬圪铮铮)、“嘟嘟”(圆圪嘟嘟)等。这些叠音词缀主要用于单音节形容词之后,起一种摹状绘色的作用,多形容事物的性质、色泽、容貌、状态等,前边再加上一个“不”或“圪”,凑足四音节,增加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重叠式合成词在渭南方言的四字格俗语中比较多,常见的格式有:
1.AABB式,这类词主要是形容词,如:
般般数数刺刺拉拉刺刺畏畏挡挡瓜瓜癫癫懂懂豁豁牙牙迷迷登登暮暮囔囔扭扭捏捏碰碰瓜瓜松松垮垮洋洋昏昏急急火火
2.ABAB式,这种格式有动词和形容词两种。
动词:拾掇拾掇试伙试伙称(chen)端称端
形容词:黑瘦黑瘦白胖白胖细长细长酸臭酸臭黑亮黑亮黑红黑红
3.A里AB式,如:
咳里咳呆灵里灵醒流里流气麻里麻达黏里黏兮消里消停
三、音节匀称,和谐悦耳
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在音节和语义结构方面构成对称,整齐和谐,节奏感强,读起来铿锵有力,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格式。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就多为四言,童蒙读物《千字文》、《百家姓》也是四言。方言大量使用四字格俗语也正符合汉民族在表达方面喜欢和谐对称的特点。
在人们的口语中,总是采用各种方法,求得音节的整齐匀称。从渭南方言四字格俗语的结构可以看出,很多词缀和叠音的使用,往往是为了凑足音节,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在人们的口语中稍加变化,就成了具有均衡之美、便于记忆的四音节。方言中凑足四音节常用的方法有:
1.加词缀使单音节变成四音节,如:
瓷(笨)——瓷不棱登、瓷麻咕咚
干—干圪巴巴、干麻失确
瓜(傻)——瓜不兮兮、瓜瓜不兮、瓜不赖害
黑—黑咕隆咚、黑咕咚咚、黑麻咕咚
慢—慢不腾腾
棉—棉不腾腾
2.重叠使双音节变成四音节,如:
挡瓜(阻挡)——挡挡瓜瓜
暮囔(慢)——暮暮囔囔
迷瞪—迷迷瞪瞪
扭捏—扭扭捏捏
麻达(麻烦)——麻里麻达
灵醒(聪明)——灵里灵醒
3.改变结构或增加同义语素使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变成四音节,如:
吹—胡吹冒撂
缩头—就头缩脑
窟窿—窟窿眼睛
死狗—死狗烂娃
寻死—寻死害活
瞪眼—裂眉瞪眼
怪眉眼—怪眉失眼
贼眉眼—贼眉失眼
五六月—五黄六月
四、反映了本地区的民风民俗
渭南地区流传着这样几句顺口溜:“刁蒲城,野渭南,不讲理的大荔县。”虽然各地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这句话有不同的解释,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渭南民风中最典型的特点就是“野”。这里的“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野蛮”,其中隐含着渭南人率真、淳朴、粗犷的个性特点。
俗语负载着比一般的词语更为丰富的文化内容,折射着生动的人文世界,表达了深刻的处世哲理,并直接地反映了世态人心。渭南方言中的四字俗语以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形式直观地映射出本地区人们的个性特点。渭南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民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这种人口结构就决定了本地的民风淳朴、粗犷,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态度,对待自己不喜欢、看不惯的人和事,就在某些形容词后加词缀或重叠的方式,强化感情,极力挖苦、讽刺甚至侮辱,表明自己鲜明的感情态度,如“你看他瓜不棱登的样子,什么都不懂。”“屋子里乱麻咕咚的,简直没法住人。”“你看你舞舞咧咧(行动轻浮,向人炫耀)的,好象你能上天。”对待自己喜欢的事物或现象,尽情地夸张,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如“这被褥摸着棉不腾腾的,真舒服。”“她穿得姿干棱峥(整洁精干的样子),干活也很麻利。”“孩子的脸蛋圆圪嘟嘟的,真好看。”总之,透过这些四字俗语,人们能感受到渭南人民鲜明的爱憎之情。
正因为人们对四音节的偏爱,使这些俗语在渭南方言中数量不断扩大,能产性强,成为本地方言词汇中独具魅力的一部分。
[1]渭南县志编纂委员会.渭南县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5.
[2]沈慧云,孙立群,巫建英.俗语一千条[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7.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姚勤智.平遥方言四字成语的构成方式[J].语言科学,2003,(5).
[责任编辑 詹歆睿]
Abstract:Four-character idioms in Weinan dialect are not only in great number but also expressive unique with the following distinguished features:distinctive affix,reduplicated composition,symmetrical syllable sweet to the ears as well as the reflection of the region’s folk customs.
Key words:four-character pattern;idiom;affix;reduplicated sound
Four-Character Idioms in Weinnan Dialect
TIAN Xiao-ro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H172
A
1009—5128(2011)01—0090—02
2010—09—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740087);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2010JK092)
田晓荣(1964—),女,陕西渭南人,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言学、普通话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