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计划的思考

2011-08-15陈万卷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课证融合学历证书课证

黄 辉,陈万卷

(武汉纺织大学 外经贸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计划的思考

黄 辉,陈万卷*

(武汉纺织大学 外经贸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从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看,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存具有重要意义。在就业导向课程观指导下,积极发挥职业标准的就业导向机制,并通过双证课程的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证融合”式教学计划是推行“双证制度”的关键,它的原则是融“证”入“课”,以“课”为主,其制定过程包括社会调查、专业研讨、制定教学计划等三个主要阶段。本文着重分析了制定“课证融合”式教学计划的意义及思路。

学历教育;资格证书;人才培养;课证融合

一、“课证融合”的背景与内涵

2004年4月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5年10月28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参加与所学专业有关的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免除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到2010年,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其学生考核合格后,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部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中也提到,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推进“双证制”的实行,推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和行业共同开发高等教育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直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

为了使学生在毕业时,既能取得学历证书,又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在实现充分就业的同时,做到学以致用,许多国家和地区采用了一系列的方法,如澳大利亚、英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共同框架,英国、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职业资格证书单元制,欧盟、韩国的职业教育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学分转换制度,我国台湾地区的学历鉴定与累加制度,以及韩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的学历证书直接互认制度等。

“双证制度”是沟通学历教育制度与劳动就业制度的重要纽带。高校制定“课证融合”式教学计划是推行“双证”制度的关键。“课证融合”,从宏观上理解,是指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融合,“课”代表专业人才培养,“证”代表职业岗位要求;从微观上理解,是指专业课程与职业考证相融合,“课”代表专业课程,“证”代表职业考证。国际贸易专业的“课证融合”,是指把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与方案,使专业教学的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及职业岗位要求相融合,集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于一体,使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及企业的需求相一致,让学生在毕业时实现“双证”,甚至“多证”,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二、制订“课证融合”式教学计划的原则及意义

(一)制订“课证融合”式教学计划的原则

制订“课证融合”式教学计划的原则是融“证”入“课”,以“课”为主。国际贸易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计划是指专业教学计划涵盖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在确立人才培养定位、开发职业岗位标准和选定职业考证项目后,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将与该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学历教育要求,通过课程的整合,使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与相关职业考证的内容、要求和时间相一致,从根本上打破原来的结构,改变理论知识、职业专门技术能力、职业关键能力等各部分的比例和结构,实现核心课程模块与就业方向性课程模块的有机组合,以实现职业资格制度与学历教育的真正融合。

(二)制订“课证融合”式教学计划的意义

(1)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认定学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是满足市场要求的应用型人才,这是教学改革始终在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实施“课证融合”,通过调整、优化教学计划,使教学计划更贴近和符合外贸行业的实际需要,课程安排更具实用性。它既符合教育部门对毕业生的学历培养要求,又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

(2)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工学结合思想和理念贯穿教学过程

实施“课证融合”,必须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新构建以就业环境和实训场地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把工学结合的思想和理念贯穿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

(3)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对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所起的积极作用尤为显著。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更侧重于知识的灵活运用及操作水平的提高,培养方案、教学计划都要围绕着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做较大的调整。推行“课证融合”,有利于引导关联企业的介入,建设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4)塑造“双会”和“双证”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双会”和“双证”特色,就是以能力为主线重构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以岗位应用技能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到“拿起会做、上岗会用”的双会特色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特色。

(5)促进劳动用人制度与世界接轨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国家都有自己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凡求职者,无论是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还是失业后再进入劳动力市场,都必须持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就业和上岗。目前,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对我国劳动力素质将有更高要求。我国实行自己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者就业和加强就业管理,适应外资企业对我国劳动力素质的要求。

三、制订“课证融合”式教学计划的思考

选择“课证融合”式教学计划作为专业课程体系全面改革的切入点,对原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和整合,通过就业为导向的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职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载体,通过校企合作、工学合作,使专业计划、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与区域和行业经济相适应;使办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使操作技能、技术应用、创新素质与职业岗位要求相适应,为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体现行业特色的、合格的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进行积极探索。

(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通过对社会、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和国际贸易专业的实际情况的分析,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用职业岗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并考虑学生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培养适应WTO规则,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惯例及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政策法规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方向

以“双元双优”的专业教学团队为主体,开发外销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货代员等职业岗位标准,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制订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依托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项目教学、工学交替、职业考证、顶岗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实行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之间的深度融合,使学生经过准职业人的蜕变,最终培养成合格职业人,实现顺利就业和优质就业。

(三)制定“课证融合”式教学计划

通过专业研讨,在确立人才培养定位、开发职业岗位标准和选定职业考证项目后,经过系统分析,将课程模块合理排列组合,与必需的基础课程及素质课程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

(1)制定“课证融合”式教学计划的思路

理论课程设置以“够用”为原则,力求“学以致用”,选择国际贸易活动中应用广泛的内容,配合实践性教学环节,用岗位职业能力来描述人才规格,形成一个培养综合能力的教学体系。教学进程表分素质模块、考证基础模块、考证模块、就业模块和毕业实习模块等模块。

(2)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并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课程设置,要实现从“重知识”到“能力和知识并重”的转变。根据社会、行业、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教育需求,大量开设职业技术和技能课程、文化和学术课程。即形成一个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实践课”的递进式教学体系。专业方向课程主要有:《出口业务操作》、《进口业务操作》、《外贸业务综合实训》、《国际结算操作》、《外贸单证操作》、《外贸单证综合实训》、《出口跟单操作》、《进口跟单操作》、《外贸跟单综合实训》、《国际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等。

[1] 章安平,方华.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 (11): 58-59.

[2] 李俊秀.职业导向式一体化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 (6): 17-19.

[3] 谭啸天,胡文彬.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高职学院学历教育教学改革衔接的研究[J].内江科技,2007, (3).

[4] 丁学恭.就业导向“双证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13).

[5] 何静,陈春梅,余明辉.高职院校制订“课证融合”式教学计划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0,(17):17-19.

[6] 李永久,李鹏.财经类高职专业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J].辽宁财专学报,2003,(6):64-66.

[7] 黄曹华.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对策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6,(11):5-7.

[8] 马静.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存的实践和完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1):204-207.

[9] UNESCO.An Overview of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In The World Reprots fromUNESCO[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2.

[10] 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2004:The Shift Towards Services [R].New York and Geneva: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2004.205.

[11] Ian Finlay,Stuart Niven,Stephnie Young. Chang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M].London:Routledge,1998.

[12] Albet J. Pautler. J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1990s: Major Issues[M].Ann Arbor: Prakken Publications,1990.

[13] M.Skilbeck, et.The Vocational Quest:New Direction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M].Londo:Routledg, 1994.

[14] Fuller,A, & L. Unwin.Reconceptualising Apprenticeship: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and Learning[J].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1998,50 (2).

[15] Knoll.M.The Project Method:Its Vocational Ed-ucation Origin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J].Journal Of lndustrial Teacher Educmion,1997,34 (3).

Thoughts on “Class-Certificate” Combined Teaching Style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Students from Independent Institutes

HUANG Hui, CHEN Wan-juan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 Economics College,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Viewed from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nvironments,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have international trade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 and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 at the same time for students. Under the concept guidance of employment-oriented courses, we should pay active attention to employment-oriente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mechanism, and reinforce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s innovation through the “double-certificate” curriculum reform. “Class - certificate” teaching plan is the key of carrying out“ double-certificate” system, its principle is to weave “certificate” into “class” with “class” playing a primarily role. Its formulation process includes social investigation, specialized deliberation and formulation teaching pla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and mentality of the teaching plans development of “class –certificate” style.

Academy Degree Education;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Personnel Training; Fusion

G423.1

A

1009-5160(2011)02-0082-03

*通讯作者:陈万卷(1962-),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市场营销.

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2010249).

book=84,ebook=32

猜你喜欢

课证融合学历证书课证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论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五个对接的实现
浅议高校档案馆提高学历证书翻译效率的对策
关于国家资格框架的功能探讨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财经类高职院校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关于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再思考